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宪君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941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包括机体本体,还包括粘性流体输出装置、体积测定装置、控制装置,体积测定装置测定标的的体积并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粘性流体输出装置的启动和停止且控制装置根据体积测定装置的信息计算出适于标的的粘性流体量从而控制粘性流体输出装置向标的输出适量粘性流体,通过计算出适于标的的标准粘性流体量实现粘性流体标准化输出,以及智能控制实现自动补充粘性流体从而解决从而导致粘性流体的浪费,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打胶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粘性流体对各个标的物进行粘合;
[0003]现有且常用的主要是一种打胶枪,比如玻璃胶枪、气动玻璃胶枪等,由于每个使用者对于打胶枪的打胶速度和出胶口大小的使用都有自己的习惯,所以往往难以标准化、精确化的控制这种打胶枪的粘性流体输出量,尤其是对于非标准型的产品尤为突出,从而导致粘性流体的浪费,以及对使用者的技能水平有一定要求,并且可能增加后续工序的清洁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计算出适于标的的标准粘性流体量实现粘性流体标准化输出,以及智能控制实现自动补充粘性流体从而解决从而导致粘性流体的浪费,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包括机体本体,还包括粘性流体输出装置、体积测定装置、控制装置,体积测定装置测定标的的体积并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粘性流体输出装置的启动和停止且控制装置根据体积测定装置的信息计算出适于标的的粘性流体量从而控制粘性流体输出装置向标的输出适量粘性流体;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7]通过体积测定装置测定标的的体积,控制装置根据标的的体积的体积信息计算出适于标的的粘性流体量再控制粘性流体输出装置向标的输出适量粘性流体;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感应装置和粘性流体补充机构,补充粘性流机构与粘性流体输出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控制粘性流体补充机构的启动和停止以及接收感应装置发出的信息,感应装置向控制装置发送预警信号和安全信号,控制装置收到预警信号则停止粘性流体输出装置启动粘性流体补充机构从而控制粘性流体补充机构向粘性流体输出装置补充粘性流体,控制装置收到安全信号则停止粘性流体补充机构启动粘性流体输出装置;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0]感应装置监测粘性流体输出装置的粘性流体量,根据情况向控制装置发送相应信息,再由控制装置控制粘性流体输出和补充粘性流体状态的变换;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终端、控制器和电源,电源分别与控制终端和控制器连接,控制终端与控制器通过信号元件连接;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3]通过控制终端进行相应的计算以及向控制器和发送命令,并由控制器控制各机构进行运作;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粘性流体输出装置包括粘性流体输出机构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一级传动齿轮、驱动一级传动齿轮的第一电机和固定板,固定板横向设置且与机体本体的内壁连接,第一电机设置在固定板上,第一电机与一级传动齿轮连接,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能与一级传动齿轮配合的一级传动被动蜗杆,机体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承,其设置有一级传动被动蜗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轴承连接以及一级传动被动蜗杆与一级传动齿轮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二级传动齿轮且与粘性流体输出机构连接,从而带动粘性流体输出机构运作,第一电机与控制器通过控制元件连接;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6]通过传动机构的电机与齿轮的配合带动粘性流体输出机构运作;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粘性流体输出机构包括粘性流体容纳部一、粘性流体输出口、第一流体控制阀门、活塞齿条一、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与机体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活塞齿条一与第一卡槽滑动连接,活塞齿条一的一端延伸出第一卡槽的槽口,活塞齿条一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通过粘性流体容纳部一的顶端滑动设置在粘性流体容纳部一内部,机体本体的机壁上设置有与粘性流体容纳部一对应的第一开口,粘性流体容纳部一的底端与其对应的第一开口向下延伸出机体本体的外部,其延伸路径贯通固定板且与该固定板固定连接,粘性流体容纳部一的延伸端与粘性流体输出口通过第一流体控制阀门连接,输出粘性流体时,第一流体控制阀门打开;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9]通过活塞齿条一将粘性流体容纳部一内部的粘性流体经粘性流体输出口向标的输出粘性流体;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粘性流体补充机构包括粘性流体容纳部二、流通管、第二流体控制阀门、第二卡槽、固定结构、活塞齿条二以及驱动活塞齿条二的第二电机,第二卡槽与控制装置本体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活塞齿条二与第二卡槽滑动连接,活塞齿条二与第二电机连接,活塞齿条二的一端延伸出第二卡槽的槽口,活塞齿条二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通过粘性流体容纳部二的顶端设置在流通管内部,粘性流体容纳部二与固定结构固定连接,粘性流体容纳部二的底端与流通管的一端连接,控制装置本体的体壁上设置有与流通管对应的第二开口,流通管的另一端经过与其对应的第二开口并向粘性流体容纳部一方向延伸,粘性流体容纳部一的筒壁设置有第三开口且从第三开口处延伸有一定长度的管筒,延伸的端口与流通管的延伸端通过第二流体控制阀门连接,第二电机与控制器通过控制元件连接,补充粘性流体时,第二流体控制阀门打开;
[002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2]通过活塞齿条二将粘性流体容纳部二内部的粘性流体经流通管向粘性流体容纳部一内输送粘性流体;
[002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感应装置为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与控制终端通过信号元件连接且设置在能感应到活塞齿条一的运动路径的位置,活塞齿条一运动到位置传感器设定的预警位置时,位置传感器向控制终端发送预警信号,活塞齿条一运动到位置传感器设定的安全位置时,位置传感器向控制终端发送安全信号;
[002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5]通过位置传感器的感应活塞齿条一的位置并在该活塞齿条一达到预设位置时向控制终端发送信息,再由控制终向控制器发送相应命令,再由控制器控制各机构执行相应的命令;
[002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体积测定装置为红外线测定装置或者编码测定装置;
[002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8]红外线测定装置利用红外线扫描标的完成测定,编码测定装置通过编码测定装置的测定部沿标的滚动从而完成标的的体积测定;
[002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编码测定装置包括编码器、第二固定轴承、第一滚轮和连接轴,机体本体的机壁上设置有与连接轴对应的第四开口,固定轴承设置在与第四开口中,连接轴的一端穿过第二固定轴承延伸到机体本体的外部,连接轴的延伸端设置有与其轴心方向一致的第一滚轮,连接轴的另一端与编码器可旋转的连接,编码器与控制终端通过信号元件连接;
[003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1]通过第一滚轮沿标的滚动,带动连接轴转动,编码器通过收集第一滚的滚动速度和行程信息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包括机体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性流体输出装置、体积测定装置、控制装置,所述体积测定装置测定标的的体积并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粘性流体输出装置的启动和停止且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体积测定装置的信息计算出适于标的的粘性流体量从而控制所述粘性流体输出装置向标的输出适量粘性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装置和粘性流体补充机构,所述粘性流体补充机构与所述粘性流体输出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粘性流体补充机构的启动和停止以及接收所述感应装置发出的信息,所述感应装置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预警信号和安全信号,所述控制装置收到预警信号则停止粘性流体输出装置启动粘性流体补充机构从而控制所述粘性流体补充机构向所述粘性流体输出装置补充粘性流体,所述控制装置收到安全信号则停止粘性流体补充机构启动粘性流体输出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终端、控制器和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控制终端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元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流体输出装置包括粘性流体输出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一级传动齿轮、驱动一级传动齿轮的第一电机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横向设置且与所述机体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一级传动齿轮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能与所述一级传动齿轮配合的一级传动被动蜗杆,所述机体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承,其设置有一级传动被动蜗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轴承连接以及所述一级传动被动蜗杆与所述一级传动齿轮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二级传动齿轮且与粘性流体输出机构连接,从而带动所述粘性流体输出机构运作,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元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流体输出机构包括粘性流体容纳部一、粘性流体输出口、第一流体控制阀门、活塞齿条一、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机体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齿条一与所述第一卡槽滑动连接,所述活塞齿条一的一端延伸出第一卡槽的槽口,所述活塞齿条一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过所述粘性流体容纳部一的顶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粘性流体容纳部一内部,所述机体本体的机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粘性流体容纳部一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粘性流体容纳部一的底端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向下延伸出所述机体本体的外部,其延伸路径贯通所述固定板且与该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粘性流体容纳部一的延伸端与粘性流体输出口通过第一流体控制阀门连接,输出粘性流体时,所述第一流体控制阀门打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粘性流体的智能输出和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流体补充机构包括粘性流体容纳部二、流通管、第二流体控制阀门、第二卡槽、固定结构、活塞齿条二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宪君
申请(专利权)人:吴宪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