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料件车身盖板的高抗冲耐油漆PC/PBT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1880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01
本申请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塑料件车身盖板的高抗冲耐油漆PC/PBT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合金材料的原料包括:硅氧烷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配增韧剂和酯交换抑制剂;所述方法包括:预混合所述硅氧烷聚碳酸酯、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白矿油,得到初始混合物料;混合所述初始混合物料、所述复配增韧剂和所述酯交换抑制剂,得到二次混合物料;对所述二次混合物料挤出,得到高耐冲耐油漆的PC/PBT合金材料;利用硅氧烷聚碳酸酯中的有机硅基团,通过复配增韧剂,提高合金材料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使得合金材料和含丙烯酸的底漆的接触面更少,从而减少溶蚀,使得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持率更高。使得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持率更高。使得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持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塑料件车身盖板的高抗冲耐油漆PC/PBT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塑料件车身盖板的高抗冲耐油漆PC/PBT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塑料件在汽车产品中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对塑料件特别是外观覆盖件的装饰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塑料件的耐化学腐蚀性好,还对塑料件的色彩、表面光洁度和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常在塑料件表面进行喷漆处理,使塑料件具有更好的可视性、耐候性和使用性。然而塑料件为了获得良好的附着力,一般的做法是在对塑料件表面进行喷涂底漆时,通过先对塑料件表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溶蚀,但是溶蚀过程会对塑料基材造成一定的损伤,并且后续的烘烤固化工艺会加剧基材损伤,因此在通用塑料注射成型后,常发生因喷漆后的塑料件的耐冲击和耐化学性不佳的线性,甚至会存在产品开裂的现象。
[0003]传统的塑料合金中的PC/PBT材料是将聚碳酸酯(PC)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进行简单的熔融共混改性,并不能有效提高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而且由于PC/PBT材料本身具有较大的内应力,在喷漆所用的底漆的作用下,产品开裂的问题更为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塑料件车身盖板的高抗冲耐油漆PC/PBT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PC/PBT材料在底漆的作用下易开裂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塑料件车身盖板的高抗冲耐油漆PC/PBT合金材料,以质量分数计,所述合金材料的原料包括:
[0006]硅氧烷聚碳酸酯:40%~50%,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0%~50%,复配增韧剂:5%~15%和酯交换抑制剂:0.2%~0.5%。
[0007]可选的,所述复配增韧剂包括MBS类增韧剂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增韧剂。
[0008]可选的,所述酯交换抑制剂包括磷酸二氢盐和/或磷酸氢盐。
[0009]可选的,所述磷酸二氢盐包括二水合磷酸二氢钠和/或无水磷酸二氢钠;
[0010]所述磷酸氢盐包括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和/或无水磷酸氢二钠。
[0011]可选的,所述硅氧烷聚碳酸酯的相对密度为1.15~1.23,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相对密度为1.28~1.33。
[0012]可选的,所述硅氧烷聚碳酸酯的质量熔融指数为30g/10min~45g/10min,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质量熔融指数为25g/10min~35g/10min。
[0013]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制备第一方面所述的合金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4]预混合所述硅氧烷聚碳酸酯、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白矿油,得到初始混合物料;
[0015]混合所述初始混合物料、所述复配增韧剂和所述酯交换抑制剂,得到二次混合物料;
[0016]对所述二次混合物料挤出,得到高耐冲耐油漆的PC/PBT合金材料。
[0017]可选的,所述挤出的温度为220℃~250℃;所述挤出包括输送、加热熔融和挤出造粒,所述加热熔融包括加热段、第一恒温段、降温段和第二恒温段,
[0018]所述挤出造粒的模头温度满足:所述第二恒温段的温度<所述模头温度<所述第一恒温段的温度。
[0019]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0]对预混合前的所述硅氧烷聚碳酸酯和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进行干燥,得到无水的硅氧烷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其中,干燥的时间为4h~6h。
[0021]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将第一方面所述的合金材料用于塑料件车身盖板的应用。
[00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塑料件车身盖板的高抗冲耐油漆PC/PBT合金材料,利用硅氧烷聚碳酸酯中的有机硅基团,增加了硅氧烷聚碳酸酯的结构单元长度,提高了分子量,且硅氧烷中硅氧键的内旋转势垒较小,增大了分子链的柔顺性,通过复配增韧剂减少硅氧烷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能有效地提高合金材料中氧烷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间的相容性,使得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同时复配增韧剂还能更好的结合硅氧烷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从而能减少含丙烯酸的底漆和合金材料的接触面,进而减少溶蚀的面积,提高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持率,从而避免合金材料所形成的产品开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具体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各种效果将由此更加清楚地呈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9]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
[0030]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
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0031]本申请的创造性思维为:当PC/PBT材料中有应力存在的条件下,化学试剂会渗透到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并损害聚合物的分子链,从而导致分子链断裂,树脂发生降解,致使产品出现开裂。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3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塑料件车身盖板的高抗冲耐油漆PC/PBT合金材料,以质量分数计,所述合金材料的原料包括:
[0034]硅氧烷聚碳酸酯:40%~50%,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0%~50%,复配增韧剂:5%~15%,酯交换抑制剂:0.2%~0.5%,其中,硅氧烷聚碳酸酯可以是日本出光生产的商品牌号为PCAG2030的硅氧烷聚碳酸酯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可以是南通星辰生产的商品牌号为PBT1100A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材料。
[0035]本申请实施例中,硅氧烷聚碳酸酯的质量分数为40%~50%的积极效果是由于硅氧烷聚碳酸酯中引入了有机硅基团,增加了结构单元的长度,提高了分子量,且硅氧烷中硅氧键的内旋转势垒较小,增大了分子链的柔顺性,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硅氧烷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塑料件车身盖板的高抗冲耐油漆PC/PBT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所述合金材料的原料包括:硅氧烷聚碳酸酯:40%~50%,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0%~50%,复配增韧剂:5%~15%和酯交换抑制剂:0.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增韧剂包括MBS类增韧剂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增韧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酯交换抑制剂包括磷酸二氢盐和/或磷酸氢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二氢盐包括二水合磷酸二氢钠和/或无水磷酸二氢钠;所述磷酸氢盐包括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和/或无水磷酸氢二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烷聚碳酸酯的相对密度为1.15~1.23,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相对密度为1.28~1.3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烷聚碳酸酯的质量熔融指数为30g/10min~45g/10min,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质量熔融指数为25g/10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诗郑雄峰雷勇任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合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