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59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包括设置在模具本体上的模芯和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输入流道以及间隔连接在输入流道一侧或两侧的多个U形流道,每个U形流道由弧形槽道两个竖形槽道组成,模芯上间隔设置有分别位于多个竖形槽道两侧的多组模型腔,竖形槽道的端部与对应一组模型腔相连通,使塑胶从输入流道沿着多个U形流道分别注入到多组模型腔,这种U形流道到每组模型腔的连接距离都是相等的,还有利于减缓熔融状态下的塑胶流速冲击,使塑胶流入每组模型腔都较为均匀,流畅性也好,保证注塑成型的拉带产品薄厚基本一致,避免出现流纹、亮印等现象,提升产品注塑质量。提升产品注塑质量。提升产品注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用于成型塑件的常用模具,通过注塑模具能成型出形式多样的塑件,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塑料注射成型是一种可实现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塑料制品的极好的加工方法,同时也是开发高技术商品不可或缺的加工技术。
[0003]现有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注塑模具中排列设置有用于成型拉带的多个模腔,可以一次注塑成型多个拉带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拉带呈长条形状,其两端是一大一小设置的两个圆端。现有的注塑模具通常是采用冷流道技术来完成注塑过程,进料通道是设置在注塑模具的中心位置,然后通过多个分流道延伸至多个模腔的一端处,使熔融状态的塑胶沿着分流道从模腔的一端流至另一端,从而注满整个模腔以实现拉带的注塑成型。但这种方式在实际中仍存在以下问题:连接多个模腔的这些分流道也是长短不一,导致塑胶进入模腔两端是不均匀的,流畅性型差,导致成型的拉带薄厚不一,且有流纹、亮印等现象产生,影响产品注塑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使塑胶流入每组模型腔都较为均匀,流畅性也好,提升拉带产品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设置在模具本体上的模芯和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呈条形状设置在所述模芯上的输入流道,以及间隔连接在所述输入流道一侧或两侧的多个U形流道,所述U形流道具有将其圆弧顶端与所述输入流道相连的弧形槽道,以及由弧形槽道朝背向输入流道一侧延伸的两个竖形槽道,所述模芯上间隔设置有分别位于多个竖形槽道两侧的多组模型腔,所述竖形槽道的端部与对应一组模型腔相连通。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形槽道端部设置有横向连接其两侧的一组模型腔的分流槽。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流槽连接在一组所述模型腔的中部位置。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入流道沿所述模芯的宽度方向延伸设定距离,所述输入流道与所弧形槽道的圆弧顶端相连处设置有入料口。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多个所述U形流道以两两一组相对称设置在所述输入流道两侧,多组所述模型腔对应U形流道关于所述输入流道在所述模芯上对称设置成两排。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组所述模型腔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拉带型槽,两个拉带型槽之间延伸设置有所述U形流道的一个竖形槽道。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流槽由所述竖形槽道的端部连接至两个所述拉带型槽的距离相等。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带型槽包括条形槽部和成型在条形槽部两端的大圆槽和小圆槽,所述小圆槽中嵌装有柱形模块,所述大圆槽嵌装有十字形模块。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形流道和拉带型槽中分别设置有可供顶针穿过的多个顶料孔。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技术提供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中,流道结构由输入流道和间隔连接在输入流道一侧或两侧的多个U形流道组成,每个U形流道具有两个竖形槽道,通过在模芯上间隔设置有分设在多个竖形槽道两侧的多组模型腔,并使竖形槽道的端部与对应一组模型腔相连通,从而使塑胶从输入流道沿着多个U形流道分别注入到多组模型腔,每组模型腔是可以成型两个拉带产品,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这种U形流道到每组模型腔的连接距离都是相等的,以及U形结构设计有利于减缓熔融状态下的塑胶流速冲击,使塑胶流入每组模型腔都较为均匀,流畅性也好,保证注塑成型的拉带产品薄厚基本一致,避免出现流纹、亮印等现象,从而提升产品注塑质量。
[0016]2.本技术提供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中,所述竖形槽道的端部设置有分流槽,分流槽连接在一组所述模型腔的中部位置,这种结构设置,所述竖形槽道通过分流槽与位于其两侧的一组模型腔相连,连接距离相等,使塑胶通过分流槽从模型腔的中部位置流入,再向模型腔的两端流动,注塑过程更均匀稳定,保证注塑产品的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流道结构在模芯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所示模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模具本体;2、模芯;3、输入流道;31、入料口;4、U形流道;41、弧形槽道;42、竖形槽道;43、分流槽;5、模型腔;51、拉带型槽;52、小圆槽;53、大圆槽;54、柱形模块;55、十字形模块;6、顶料孔;7、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

3所示一种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和设置在模具本体1上的模芯2和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呈条形状设置在所述模芯2上的输入流道3,以及间隔连接在所述输入流道3一侧或两侧的多个U形流道4,所述U形流道4具有将其圆弧顶端与所述输入流道3相连的弧形槽道41,以及由弧形槽道41朝背向输入流道3一侧延伸的两个竖形槽道42,所述模芯2上间隔设置有分别位于多个竖形槽道42两侧的多组模型腔5,所述竖形槽道42的端部与对应一组模型腔5相连通。
[0027]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根据流道结构由输入流道3和间隔连接在输入流道3一侧或两侧的多个U形流道4组成,每个U形流道4具有两个竖形槽道42,通过在模芯2上间隔设置有分设在多个竖形槽道42两侧的多组模型腔5,并使竖形槽道42的端部与对应一组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和设置在模具本体(1)上的模芯(2)和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呈条形状设置在所述模芯(2)上的输入流道(3),以及间隔连接在所述输入流道(3)一侧或两侧的多个U形流道(4),所述U形流道(4)具有将其顶端与所述输入流道(3)相连的弧形槽道(41),以及由所述弧形槽道(41)朝背向所述输入流道(3)一侧延伸的两个竖形槽道(42),所述模芯(2)上设置有分别位于多个竖形槽道(42)两侧的多组模型腔(5),所述竖形槽道(42)的端部与对应一组模型腔(5)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形槽道(42)端部设置有横向连接其两侧的一组模型腔(5)的分流槽(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43)连接在一组所述模型腔(5)的中部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成型拉带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流道(3)沿所述模芯(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定距离,所述输入流道(3)与所弧形槽道(41)的圆弧顶端相连处设置有入料口(3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