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813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方法及装置,控制所述试验样机在不同转速、运行负荷、运行时长以及冷却液温度条件下完成试验循环工况,并在一次试验循环工况中,每当试验样机累积运转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进入检查及保养工序,重复执行步骤S2及S3,直至执行试验循环工况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对试验后的试验样机油样样本的特征参数、性能参数以及活塞裙部的形变进行检测,进而确定试验样机活塞裙部是否满足低温磨损耐久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试验方法及装置能够用于评价发动机活塞裙部在低温条件下磨损耐久能力,及用以验证发动机活塞裙部设计的合理性,填补了发动机关于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的空缺。动机关于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的空缺。动机关于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的空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发动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做高速往复运动,它与气缸壁的相对速度可高达1000m/min左右,而活塞与气缸壁的接触仅在裙部,活塞裙部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受侧向力作用的一面紧贴在气缸壁上,进而产生摩擦而磨损。在低温条件下,活塞裙部飞溅润滑效果恶化,磨损加重。
[0003]但是,目前的发动机相关试验无法评价发动机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性,亦无法在先期通过试验方式验证发动机活塞裙部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满足低温条件下对活塞裙部磨损耐久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所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确定试验样机满足低温磨损耐久试验要求;
[0006]S2:控制所述试验样机在不同转速、运行负荷、运行时长以及冷却液温度条件下完成试验循环工况;
[0007]S3:在一次试验循环工况中,每当试验样机累积运转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进入检查及保养工序;
[0008]S4:重复执行步骤S2及S3,直至执行试验循环工况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0009]S5:从所述试验样机中取机油油样进行检测,确定油样的特性参数是否合格,若是,则执行步骤S8,否则执行步骤S9,其中,油样特性参数包括磨损金属含量、粘度、闪点及不溶物百分比
[0010]S6:确定试验后所述试验样机的性能参数与试验前试验样机的性能参数的差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7,否则执行步骤S9;
[0011]S7:对所述试验样机进行拆检分析,确定所述试验样机中的活塞裙部直径形变是否在预设形变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8,否则执行步骤S9;
[0012]S8:确定试验样机活塞裙部满足低温磨损耐久要求;
[0013]S9:确定试验样机活塞裙部不满足低温磨损耐久要求。
[0014]进一步地,步骤S1包括:
[0015]S11:确定所述试验样机是否完成发动机台架标定试验,若是,则执行步骤S12,若否,则执行步骤S17;
[0016]S12:确定所述试验样机的机油压力、冷却液温度及爆震情况是否能被监测,若是,则执行步骤S13,若否,则执行步骤S17;
[0017]S13:确定所述试验样机是否为新机器,若是,则执行S14,若否,则执行S15;
[0018]S14:控制所述试验样机完成磨合;
[0019]S15:确定所述试验样机的性能参数是否在合格性能参数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16,若否,则执行步骤S17;
[0020]S16:确定所述试验样机满足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要求,并执行步骤S2;
[0021]S17:确定所述试验样机不满足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要求,并结束流程。
[0022]进一步地,步骤S2中试验循环工况包括:
[0023]S21:控制所述试验样机冷却液温度降至第一温度,并启动试验样机;
[0024]S22:控制所述试验样机至怠速工况,运行时长为第一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一温度;
[0025]S23: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一转速,运行负荷为第一负荷,运行时长为第一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一温度;
[0026]S24: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二转速,运行负荷为第二负荷,运行时长为第一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一温度;
[0027]S25: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一转速,运行负荷为第一负荷,运行时长为第一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一温度;
[0028]S26: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二转速,运行负荷为第三负荷,运行时长为第二时长,冷却液温度逐步升为第二温度,第二时长等于冷却液由第一温度升至第二温度的时间;
[0029]S27: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三转速,运行负荷为第四负荷,运行时长为第三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二温度;
[0030]S28: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四转速,运行负荷为第五负荷,运行时长为第四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二温度;
[0031]其中,第一转速大于怠速转速,第二转速小于怠速转速,第三转速大于第二转速且小于第一转速,第四转速大于第一转速,第一负荷及第二负荷小于等于10%,第三负荷大于等于10%,第四负荷大于第三负荷,第五负荷大于第四负荷,第一时长小于第二时长,第四时长大于第二时长有,第三时长大于第四时长。
[0032]进一步地,怠速转速为1000r/min,所述第一转速为1800r/min,所述第二转速为700r/min,所述第三转速为1300r/min,所述第四转速为3000r/min,所述第一温度为

20℃,所述第二温度为45℃,所述第一运行时长为10s,所述第二时长为600s,所述第三时长为1800s,所述第四运行时长为1200s,所述第一负载为5%,所述第二负载为7%,所述第三负载为10%,所述第四负载为20%,所述第五负载为30%。
[0033]进一步地,步骤S3包括:
[0034]S31:所述试验样机累计运转时长每达到第一检查时长时,使用内窥镜检查试验样机缸筒是否发生损坏,若发生损坏,则执行步骤S9,否则执行步骤S32;
[0035]S32:所述试验样机累计运转时长每达到第二检查时长时,进行机油油面检查并调整至固定高度;
[0036]S33:所述试验样机累计运转时长每达到第三检查时长时,确定气缸压力是否在合理压力范围,若是,则执行步骤S34,否则执行步骤S9;
[0037]S34:所述试验样机累计运转时长每达到第四检查时长时,控制所述试验样机运行至清理工况以清理活塞积碳并缓解机油乳化情况;
[0038]S35:所述试验样机累计运转时长每达到第五检查时长时,从所述试验样机中取机油油样100ml,进行检测,确定油样的特性参数是否在合格特性参数范围,若不合格,则执行步骤S9,若合格,则更换机油及机油滤芯,并执行步骤S4。
[0039]进一步地,试验样机在步骤S34中的清理工况下,清理转速的转速百分比大于等于50%,清理负荷大于等于50%,清理温度大于等于80℃,清理时长大于等于30min。
[0040]进一步地,第三检查时长大于第一检查时长和第二检查时长,第四检查时长不超过第二检查时长,第二检查时长不超过24小时,第五检查时长不低于第三检查时长。
[0041]进一步地,第一检查时长为24小时,所述第二检查时长为18小时,所述第三检查时长为75小时,所述第四检查时长为12小时,所述第五检查时长为100小时。
[0042]进一步地,步骤S4中,预设次数为100次。
[004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同时提供一种发动机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确定模块、第二确定模块、控制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试验样机满足低温磨损耐久试验要求;S2:控制所述试验样机在不同转速、运行负荷、运行时长以及冷却液温度条件下完成试验循环工况;S3:在一次试验循环工况中,每当试验样机累积运转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进入检查及保养工序;S4:重复执行步骤S2及S3,直至执行试验循环工况次数达到预设次数;S5:从所述试验样机中取机油油样进行检测,确定油样的特性参数是否合格,若是,则执行步骤S8,否则执行步骤S9,其中,油样特性参数包括磨损金属含量、粘度、闪点及不溶物百分比;S6:确定试验后所述试验样机的性能参数与试验前试验样机的性能参数的差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7,否则执行步骤S9;S7:对所述试验样机进行拆检分析,确定所述试验样机中的活塞裙部直径形变是否在预设形变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8,否则执行步骤S9;S8:确定试验样机活塞裙部满足低温磨损耐久要求;S9:确定试验样机活塞裙部不满足低温磨损耐久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S11:确定所述试验样机是否完成发动机台架标定试验,若是,则执行步骤S12,若否,则执行步骤S17;S12:确定所述试验样机的机油压力、冷却液温度及爆震情况是否能被监测,若是,则执行步骤S13,若否,则执行步骤S17;S13:确定所述试验样机是否为新机器,若是,则执行S14,若否,则执行S15;S14:控制所述试验样机完成磨合;S15:确定所述试验样机的性能参数是否在合格性能参数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16,若否,则执行步骤S17;S16:确定所述试验样机满足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要求,并执行步骤S2;S17:确定所述试验样机不满足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要求,并结束流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活塞裙部低温磨损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试验循环工况包括:S21:控制所述试验样机冷却液温度降至第一温度,并启动试验样机;S22:控制所述试验样机至怠速工况,运行时长为第一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一温度;S23: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一转速,运行负荷为第一负荷,运行时长为第一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一温度;S24: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二转速,运行负荷为第二负荷,运行时长为第一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一温度;S25: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一转速,运行负荷为第一负荷,运行时长为第一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一温度;S26: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二转速,运行负荷为第三负荷,运行时长为第二时
长,冷却液温度逐步升为第二温度,第二时长等于冷却液由第一温度升至第二温度的时间;S27: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三转速,运行负荷为第四负荷,运行时长为第三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二温度;S28:控制所述试验样机的转速为第四转速,运行负荷为第五负荷,运行时长为第四时长,冷却液温度为第二温度;其中,第一转速大于怠速转速,第二转速小于怠速转速,第三转速大于第二转速且小于第一转速,第四转速大于第一转速,第一负荷及第二负荷小于等于10%,第三负荷大于等于10%,第四负荷大于第三负荷,第五负荷大于第四负荷,第一时长小于第二时长,第四时长大于第二时长有,第三时长大于第四时长。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钰翔姜思君万济录盛佳强卢秋佐孙博文李健赵严伟崔石柱马怀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