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810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牵引钳和先端帽导管,所述先端帽导管适于分别为内窥镜及所述牵引钳提供独立的器械贯通通道;所述先端帽导管具有第二可弯曲段,所述第二可弯曲段的长度完全覆盖内窥镜的可弯曲部分;所述牵引钳具有第一可弯曲段,所述第一可弯曲段适于双向弯曲并锁定保持弯曲角度,所述牵引钳的钳头适于开合并锁定保持开合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先端帽导管上与内窥镜的弯曲部分相邻近对应的部分也为可弯曲部,且该可弯曲部内腔中容纳的牵引钳的鞘管也是可弯曲的,使得先端帽导管所充当的外接通道可以随着内窥镜一同弯曲,增加了随动性,减少了需要的操作空间。需要的操作空间。需要的操作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及方法,用于内窥镜下手术辅助牵拉黏膜组织。

技术介绍

[0002]病变黏膜下组织的剥离是内窥镜下黏膜剥离术(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操作过程的核心部分,而黏膜与黏膜下组织之间术野的显露是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使ESD手术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人们专利技术了一些方法来辅助ESD操作,即辅助牵引技术,“组织夹牵拉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0003]目前已知的几种组织钳钳夹牵拉方法,都是应用不同的路径将组织钳伸进消化道内,在完成四周预切开后,应用组织钳将需要剥离的黏膜层夹紧并提起牵拉,充分暴露需要剥离的黏膜下层,组织钳起到充当操作者另一只辅助手的作用,将需要剥离的病变黏膜层提起。不同操作者选用的组织钳进入消化道的方法不同,有采用双通道内镜的,使组织钳通过其中一个内镜通道;也有采用单通道内镜的,器械通道中的组织钳伸出镜头抓着另一把组织钳随同内镜一起进入消化道,再撤出内镜通道中的组织钳的方法;还有采用内镜外接通道的,组织钳通过外接通道进入消化道的方法。这些方案各有各的优缺点,如“双通道”优点是可以在镜下直视操作,且对于大面积治疗有利,缺点是双通道的体积过大,患者要承受更多痛苦。而利用一把组织钳夹持另一把进入人体的方法,虽然实际不会占用器械通道,但在进入人体过程中会发生损伤人体的风险,且组织钳进入消化道后,由于与内镜之间没有连接,使得操作异常困难;而且将组织钳送入消化道的过程繁琐,不利于提高手术效率。现有最理想的方法应该是“外接通道”的方法,既保证了组织钳在进入消化道后与内镜保持一定连接,有利于操控,又额外提供了器械通道,且在组织钳进入人体时还可提供保护。但是现有的方案中,外接通道并没有考虑到与内镜连接后,通道对应内镜可弯曲部分的随动性,这就导致了在内窥镜头端主动弯曲时,外接通道不能很好地随着镜头一起弯曲,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才能准确定位。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214017647U公开了一种黏膜牵引装置和内窥系统,该黏膜牵引装置包括管体、第一夹子以及牵引件,第一夹子安装于管体的远端,牵引件设置有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第一作用部作用于管体的远端,第二作用部用于作用于内窥镜的远端,在牵引件被牵引的情况下,管体的远端与内窥镜的远端相互靠近并保持固定,在牵引件被松开的情况下,管体的远端与内窥镜的远端可各自独立活动。该内窥系统包括前述的黏膜牵引装置。
[0005]中国专利文献CN102125459B公开了一种黏膜牵引器,包括:一能够安装在内窥镜远端头部的内镜固定部;一能够安装手术器械的器械抬举部;一摆臂,摆臂一端与内镜固定部活动连接,摆臂另一端与器械抬举部活动连接;一牵引部,牵引部的远端与器械抬举部连接。
[0006]以上两者,CN214017647U依靠金属夹子夹持病变组织,无法自主控制牵引角度,仅
依靠内窥镜先端部偏转定位病灶;CN102125459B为通道依靠外力使抬举套偏转,实现方向控制,而非组织钳自身控制弯曲角度,同样无法准确控制牵引角度,且操作范围仅限于通道能到达的角度。
[0007]综上,现有牵引系统主要存在如下缺点:
[0008]1.不能精准控制组织钳准确到达病灶组织,一般由医师凭经验控制内窥镜偏转,或通过外力挤压外接通道定向变形这两种方式使组织钳到达病灶,准确度不佳,需要多次操作方能实现,效率低下。
[0009]2.在对病灶组织实施抓取、牵引过程中,组织钳弯曲角度不能自锁,需要操作者全程控制弯曲状态,操控难度大,工作强度大,影响手术效率。
[0010]3.外接通道并没有考虑到与内镜连接后,通道对应内镜可弯曲部分的随动性,这就导致了在内窥镜头端主动弯曲时,外接通道不能很好地随着镜头一起弯曲,导致需要的操作空间很大。
[0011]4.组织钳在抓取病灶组织时,需要完全将钳头伸出外接通道,对于距离镜头较近的病灶组织,需要移动镜头后再行抓取,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提高组织钳相对于内窥镜的随动性能,增加组织钳操作状态的锁定功能,以实现精确定位至病灶并快速高效地进行镜下手术。
[0013]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包括牵引钳和先端帽导管,所述先端帽导管适于分别为内窥镜及所述牵引钳提供独立的器械贯通通道;所述先端帽导管具有第二可弯曲段,所述第二可弯曲段的长度完全覆盖内窥镜的可弯曲部分;所述牵引钳具有第一可弯曲段,所述第一可弯曲段适于双向弯曲并锁定保持弯曲角度,所述牵引钳的钳头适于开合并锁定保持开合状态。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先端帽导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先端帽、第二鞘管和接头,所述接头用于为所述牵引钳进入所述第二鞘管提供开口;所述先端帽内具有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贯通通道,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一贯通通道和用于安装内窥镜的第二贯通通道,使所述第二鞘管与内窥镜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用于通过所述牵引钳,所述第二可弯曲段位于所述第二鞘管的远端。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贯通通道中设有向内凸起的台阶,所述台阶用于阻挡内窥镜的镜头。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的起始端的一段和所述第二贯通通道的起始端的一段之间具有隔层,形成隔层段,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的末端的一段和所述第二贯通通道的末端的一段之间通过缺口相连通,形成缺口段,所述隔层段与缺口段相邻。
[0017]进一步地,所述缺口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台阶与所述先端帽的远端面之间的距离。
[0018]进一步地,所述先端帽上在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的远端处为斜面。
[0019]进一步地,所述斜面的径向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的内径,且不超过所述先端帽的高度的1/2。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可弯曲段上具有多个豁口。
[0021]进一步地,所述豁口贯通管壁。
[0022]进一步地,所述豁口的内壁设有软膜。
[0023]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豁口沿轴向延伸,并在径向按以下方式排布:在同一径向截面上,具有多个沿圆周间隔布设的多个豁口;或者,在同一径向截面上,仅有一个未布满圆周的豁口;或者,在同一径向截面上,仅有一个布满圆周的豁口;前两种径向排布方式中,相邻径向截面上的豁口的位置一致或交错。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可弯曲段为单壁波纹管;所述单壁波纹管的外壁为:依次递进的环形结构;或者,单个螺旋结构;或者,多个螺旋结构。
[0025]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钳包括依次连接的钳头、第一鞘管和手柄;所述第一鞘管具有所述第一可弯曲段,所述第一可弯曲段中容纳固定有转向丝和牵引丝;所述转向丝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手柄的鞘管弯曲控制机构,所述鞘管弯曲机构适于通过双向牵拉所述转向丝实现所述第一鞘管的第一可弯曲段双向弯曲并锁定保持弯曲角度;所述牵引丝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手柄的钳头开合控制机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钳和先端帽导管,所述先端帽导管适于分别为内窥镜及所述牵引钳提供独立的器械贯通通道;所述先端帽导管具有第二可弯曲段,所述第二可弯曲段的长度完全覆盖内窥镜的可弯曲部分;所述牵引钳具有第一可弯曲段,所述第一可弯曲段适于双向弯曲并锁定保持弯曲角度,所述牵引钳的钳头适于开合并锁定保持开合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先端帽导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先端帽、第二鞘管和接头,所述接头用于为所述牵引钳进入所述第二鞘管提供开口;所述先端帽内具有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贯通通道,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一贯通通道和用于安装内窥镜的第二贯通通道,使所述第二鞘管与内窥镜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用于通过所述牵引钳,所述第二可弯曲段位于所述第二鞘管的远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贯通通道中设有向内凸起的台阶,所述台阶用于阻挡内窥镜的镜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的起始端的一段和所述第二贯通通道的起始端的一段之间具有隔层,形成隔层段,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的末端的一段和所述第二贯通通道的末端的一段之间通过缺口相连通,形成缺口段,所述隔层段与缺口段相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台阶与所述先端帽的远端面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先端帽上在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的远端处为斜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径向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的内径,且不超过所述先端帽的高度的1/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弯曲段上具有多个豁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豁口贯通管壁。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豁口的内壁设有软膜。11.根据权利要求8

10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豁口沿轴向延伸,并在径向按以下方式排布:在同一径向截面上,具有多个沿圆周间隔布设的多个豁口;或者,在同一径向截面上,仅有一个未布满圆周的豁口;或者,在同一径向截面上,仅有一个布满圆周的豁口;前两种径向排布方式中,相邻径向截面上的豁口的位置一致或交错。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弯曲段为单壁波纹管;所述单壁波纹管的外壁为:依次递进的环形结构;或者,单个螺旋结构;或者,多个螺旋结构。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钳包括依次连接的钳头、第一鞘管和手柄;所述第一鞘管具有所述第一可弯曲段,所述第一可弯曲段中容纳固定有转向丝和牵引丝;所述转向丝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手柄的鞘管弯曲控制机构,所述鞘管弯曲机构适于通过双向牵拉所述转向丝实现所述第一鞘管的第一可弯曲段双向
弯曲并锁定保持弯曲角度;所述牵引丝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手柄的钳头开合控制机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钳头,所述钳头开合控制机构适于通过双向牵拉所述牵引丝实现所述钳头的开合并锁定保持开合状态。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鞘管的第一可弯曲段为多层复合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包管、外蛇骨、转向丝、蛇骨接管和内蛇骨;所述牵引丝容纳穿行于所述内蛇骨内;所述外蛇骨和内蛇骨均适于双向弯曲。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蛇骨适于双向各270
°
弯曲。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蛇骨适于双向各180
°
弯曲。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蛇骨、内蛇骨和蛇骨接管三者的轴向近端固定连接;所述内蛇骨在靠近所述钳头的一端保持自由活动状态。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丝轴向布设于所述第一鞘管两侧,适于通过向逼近所述钳头方向或远离所述钳头方向牵拉其中一侧的转向丝使所述第一鞘管向不同侧弯曲。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弯曲控制机构包括弯曲推钮组件和滚轮;所述弯曲推钮组件滑动设于所述手柄的下盖的中部,所述滚轮固定设于所述下盖的后部;所述转向丝经所述弯曲推钮组件固定后延伸至所述滚轮,并紧贴所述滚轮缠绕后折返。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推钮组件包括第二推钮座,所述第二推钮座上设有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航来永得孔凡斌王斌刘向飞邱筱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诺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