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及燃料电池,堆芯装配时利用装配定位杆对堆芯进行定位以满足定位要求,提高堆芯装配过程中的定位精度。装配定位杆与封装箱体平行于堆叠方向的第一内侧壁沿堆叠方向滑动连接且可拆卸,装配定位杆面朝堆芯的侧面和第一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1,运行定位杆设于封装箱体平行于堆叠方向的第二内侧壁,运行定位杆面朝堆芯的侧面和第二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L1大于L2,在堆芯压装完成后可以拆掉装配定位杆,利用运行定位杆对封装于封装箱体内的堆芯进行支撑定位,防止堆芯发生塌腰变形,提高了堆芯的抗震性、抗冲击性,实现堆芯装配和堆芯组装完成后通过不同的定位杆对堆芯进行定位。杆对堆芯进行定位。杆对堆芯进行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及燃料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及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的电堆堆芯是燃料电池工作的核心部件,为了避免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堆芯出现漏电、漏氢等致命性破坏,对防尘性、防水性、结构强度的要求较高,通常将堆芯封装在具有防尘、抗震、绝缘、隔热、防气体泄露以及美观较高的封装壳体内。
[0003]目前的封装壳体主要为箱体结构,作为堆芯框架为各零件提供支撑力,堆芯的封装壳体内设有定位结构,用于在堆芯装堆过程中对堆芯进行定位,及用于在堆芯组装完成后对堆芯进行支撑定位,即堆芯装配和堆芯运行采用同一定位结构。
[0004]而为了保证堆芯装堆过程中的定位准确性,通常要求装堆时堆芯紧贴定位结构,而在燃料电池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振动,若定位结构和堆芯之间的间隙过小,堆芯在振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卷边、褶皱或机械损伤,从而导致堆芯失效。若根据堆芯运行对定位结构和堆芯之间的间隙要求安装定位结构,则会导致堆芯装配过程中出现定位结构和堆芯之间的间隙过大,使堆芯的尺寸一致性和位置精度难以保证,从而对堆芯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存在较大的影响。
[0005]因此,亟需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及燃料电池,不仅能够满足电堆装配的定位要求,还能满足电堆运行时的支撑定位要求。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包括封装箱体,及设于所述封装箱体内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沿电堆堆芯的堆叠方向延伸的:
[0009]装配定位杆,所述装配定位杆与所述封装箱体平行于堆叠方向的第一内侧壁沿所述堆叠方向滑动连接且可拆卸,所述装配定位杆面朝堆芯的侧面和所述第一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1;
[0010]运行定位杆,所述运行定位杆设于所述封装箱体平行于堆叠方向的第二内侧壁,所述运行定位杆面朝堆芯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L1大于所述L2。
[0011]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装箱体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内侧壁,每个所述第一内侧壁均设有所述装配定位杆。
[0012]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装箱体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内侧壁,每个所述第二内侧壁均设有所述运行定位杆。
[0013]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运行定位杆至少面朝所述堆芯的侧面为绝缘结构。
[0014]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配定位杆为金属杆。
[0015]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装箱体的一端敞口设置并通过第一封装端板封闭所述敞口,所述第一封装端板上设有与所述装配定位杆正对设置的拆装孔,用于使所述装配定位杆能够通过与其正对的所述拆装孔被抽出。
[0016]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运行定位杆与所述封装箱体一体成型;或,所述运行定位杆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封装箱体。
[0017]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运行定位杆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封装箱体;
[0018]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封装箱体和所述运行定位杆中的一个插接、或卡接、或一体成型、或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卡接、或插接、或螺纹连接;
[0019]或,所述连接件为螺纹紧固件,所述运行定位杆上设有阶梯通孔,所述螺纹紧固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阶梯通孔并与所述封装箱体螺纹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阶梯通孔的台阶面,所述螺纹紧固件面朝堆芯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运行定位杆面朝所述堆芯的侧面;
[0020]或,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所述第一螺纹件的一端与所述运行定位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件的一端与所述封装箱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件的另一端。
[0021]作为上述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运行定位杆通过弹性阻尼连接于所述封装箱体的内壁。
[00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
[0023]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及燃料电池,在电堆装配时利用装配定位杆对堆芯进行定位,可以满足堆芯装配时较高的定位要求,提高堆芯装配过程中的定位精度。装配定位杆与封装箱体平行于堆叠方向的第一内侧壁沿堆叠方向滑动连接且可拆卸,装配定位杆面朝堆芯的侧面和第一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1,运行定位杆设于封装箱体平行于堆叠方向的第二内侧壁,运行定位杆面朝堆芯的侧面和第二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L1大于L2,在堆芯压装完成后可以拆掉装配定位杆,利用运行定位杆对封装于封装箱体内的堆芯进行支撑定位,防止堆芯发生塌腰变形,提高了堆芯的抗震性、抗冲击性,保证了堆芯的性能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实现堆芯装配和堆芯组装完成后通过不同的定位杆对堆芯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爆炸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装配定位杆、运行定位杆和封装箱体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其他一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其他一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0030]图6是图5的局部剖视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其他一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32]图中:
[0033]11、封装箱体;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一敞口;12、第一封装端板;13、第二封装端板;14、拉板;
[0034]21、装配定位杆;22、运行定位杆;
[0035]3、连接件;31、第一螺纹件;32、第二螺纹件;33、弹性阻尼;
[0036]100、堆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包括封装箱体(11),及设于所述封装箱体(11)内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沿电堆的堆芯(100)的堆叠方向延伸的:装配定位杆(21),所述装配定位杆(21)与所述封装箱体(11)平行于堆叠方向的第一内侧壁沿所述堆叠方向滑动连接且可拆卸,所述装配定位杆(21)面朝堆芯(100)的侧面和所述第一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1;运行定位杆(22),所述运行定位杆(22)设于所述封装箱体(11)平行于堆叠方向的第二内侧壁,所述运行定位杆(22)面朝堆芯(100)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L1大于所述L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箱体(11)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内侧壁,每个所述第一内侧壁均设有所述装配定位杆(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箱体(11)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内侧壁,每个所述第二内侧壁均设有所述运行定位杆(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定位杆(22)至少面朝所述堆芯(100)的侧面为绝缘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定位杆(21)为金属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箱体(11)的一端敞口设置并通过第一封装端板(12)封闭所述敞口,所述第一封装端板(12)上设有与所述装配定位杆(21)正对设置的拆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刘冬安,朱梦佳,宋强,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