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片复合带及电池卷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62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片复合带,其中,包括:层叠设置的N层第一极性片层;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片复合带及电池卷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卷芯叠片
,具体涉及一种叠片复合带及包该复合带的电池卷芯。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充放电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交通工具纷纷改用储能电池作为动力来源,锂电池成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
[0003]目前锂离子电池卷芯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卷绕式和叠片式两种。卷绕式电池是把正极片和负极片做成连续的长片型,中间通过隔膜隔开,然后通过卷绕的方式制成电池卷芯。卷绕的方式通常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等优点;另外卷绕卷芯存在转角,导致方形电池空间利用率低,随着动力电池对电池空间利用率的要求,绕卷式制作的电池卷芯不能满足要求,叠片式的卷芯成为一个发展方向。
[0004]现有技术中,在叠片中使用的正负极极片均是从正负极卷裁断获得,不可避免的会在裁断边缘产生毛刺,影响叠片复合带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叠片复合带的质量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叠片复合带及电池卷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叠片复合带,包括:层叠设置的N层第一极性片层,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任一所述第一极性片层包括第一极性基层以及涂布于所述第一极性基层的第一极性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极性活性材料层为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活性体;N

1层第二极性片层,相邻的第一极性片层夹设有一层第二极性片层;所述第二极性片层包括连续的第二极性基层,以及在所述第二极性基层两侧表面上间隔涂布的第二极性活性体,任一第二极性片层两侧表面的第二极性活性体一一对应;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与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交错设置,所述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和所述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与相邻的第二极性片层的部分第二极性活性体对应设置;第2层至第N

1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与相邻的第二极性片层的第二极性活性体一一对应设置;相邻的第一极性片层和第二极性片层之间夹设有隔膜层。
[0007]可选的: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所述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和所述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基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基体,相邻第一极性基体的间隔大于任一第一极性基体的长度;第2层至第N

1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基层为连续的第一极性基层,所述第一极性基层上间隔涂布第一极性活性体。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基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基体,其中所述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中相邻的第一极性基体的间隔大于任一第一极性基体的长度;所述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中相邻的第一极性基体的间隔大于任一第一极性基体的长度;
所述第一极性基体上设置所述第一极性活性体。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极性活性体由激光切割连续涂布于第二极性基层的第二极性活性材料而形成。
[0010]可选的:所述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和所述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基体,由机械切割连续的第一极性基层和第一极性活性材料而形成;第2层至第N

1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由激光切割连续涂布于第一极性基层的第一极性活性材料而形成。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极性基体由机械切割连续的第一极性基层和第一极性活性材料而形成。
[0012]可选的,所述机械切割包括裁剪或划断。
[0013]可选的:任一所述第一极性活性体的面积为80cm2‑
1000cm2;任一所述第二极性活性体的面积为80cm2‑
1000cm2。
[0014]可选的:相邻的第二极性活性体的间距为2.5mm

3.5mm。
[0015]可选的:所述第二极性基层包括若干向侧面延伸的第二极性极耳,所述第二极性极耳与所述第二极性活性体数量相等且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极性基层包括若干向侧面延伸的第一极性极耳,所述第一极性极耳与所述第一极性活性体数量相等且位置相对应;或,任一第二极性基层的最前端第二极性活性体及最后端第二极性活性体对应的第二极性基层位置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极性极耳,任一第一极性基层的最前端第一极性活性体及最后端第一极性活性体对应的第一极性基层位置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极性极耳。
[0016]可选的:第一极性基体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极性极耳。
[0017]可选的:第一极性为正极性,第二极性为负极性;或,第一极性为负极性,第二极性为正极性。
[0018]可选的:正极性的基层包括铝箔,负极性的基层包括铜箔。
[00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卷芯,使用上述所述的叠片复合带通过Z字形折叠形成所述电池卷芯。
[0020]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1]本技术提供的叠片复合带,层叠设置的N层第一极性片层,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任一所述第一极性片层包括第一极性基层以及涂布于所述第一极性基层的第一极性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极性活性材料层为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活性体;N

1层第二极性片层,相邻的第一极性片层夹设有一层第二极性片层;所述第二极性片层包括连续的第二极性基层,以及在所述第二极性基层两侧表面上间隔涂布的第二极性活性体,任一第二极性片层两侧表面的第二极性活性体一一对应;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与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交错设置,所述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和所述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与相邻的第二极性片层的部分第二极性活性体对应设置;第2层至第N

1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与相邻的第二极性片层的第二极性活性体一一对应设置;相邻的第一极性片层和第二极性片层之间夹设有隔膜层。由于至少第二极性基层是连续的,且第二极性活性体间隔涂布在第二极性基层两侧表面,因此不需要将第二极性基层裁断,减小了裁断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引起的卷芯质量问题,提高了叠片复合带的质量。
[0022]进一步,当N大于等于4时,叠片复合带中包括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至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和位于所述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至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1层第二极性片层至第
N

1层第二极性片层,使得叠片复合带的总层数较多。所述叠片复合带在叠片工艺中,可以大大的提高叠片工艺效率。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叠片复合带的侧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叠片复合带的侧视图A区的放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片复合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N层第一极性片层,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任一所述第一极性片层包括第一极性基层以及涂布于所述第一极性基层的第一极性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极性活性材料层为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活性体;N

1层第二极性片层,相邻的第一极性片层夹设有一层第二极性片层;所述第二极性片层包括连续的第二极性基层,以及在所述第二极性基层两侧表面上间隔涂布的第二极性活性体,任一第二极性片层两侧表面的第二极性活性体一一对应;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与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交错设置,所述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和所述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与相邻的第二极性片层的部分第二极性活性体对应设置;第2层至第N

1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活性体与相邻的第二极性片层的第二极性活性体一一对应设置;相邻的第一极性片层和第二极性片层之间夹设有隔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复合带,其特征在于: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所述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和所述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基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基体,相邻第一极性基体的间隔大于任一第一极性基体的长度;第2层至第N

1层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基层为连续的第一极性基层,所述第一极性基层上间隔涂布第一极性活性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复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片层的第一极性基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性基体,其中所述第1层第一极性片层中相邻的第一极性基体的间隔大于任一第一极性基体的长度;所述第N层第一极性片层中相邻的第一极性基体的间隔大于任一第一极性基体的长度;所述第一极性基体上设置所述第一极性活性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复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性活性体由激光切割连续涂布于第二极性基层的第二极性活性材料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复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华潘志东蒋勇
申请(专利权)人:速博达深圳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