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内酯I在制备治疗干燥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22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白术内酯I(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术内酯I在制备治疗干燥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特别的涉及白术内酯

I在制备治疗干燥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以口干、眼干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外分泌腺体被淋巴细胞浸润,最终导致腺体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由此出现口眼干燥等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SS被认为是一个起源于遗传因素与能够触发异常自身免疫应答的外源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病的多因素致病过程。在SS中,唾液腺被炎症细胞浸润和破坏,导致外分泌功能下降。一方面,唾液腺中免疫细胞本身或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积累介导了腺上皮的损伤,另一方面,上皮细胞促进了炎症因子的释放,加剧了免疫反应。SS外分泌腺的破坏与淋巴细胞的不断浸润密切相关。SS还可以影响广泛的器官,并增加患淋巴瘤的几率。目前,治疗SS的药物治疗局限于局部对症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对症治疗(如人工泪液、环戊二烯硫酮、三硫化茴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钾制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SS引起的干燥和疼痛;然而,其对重要器官受累的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有限。全身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疗法,这些药物虽然能一定程度的缓解内脏的受累,但的对改善患者口眼干燥无益,且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手段。
[0003]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唾液腺上皮细胞会释放多种趋化因子,这些趋化因子的主要作用是将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募集到病变部位,促进腺体淋巴细胞的积聚,从而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损伤腺体细胞。目前,一些针对抑制这些炎症诱导细胞的积聚或破坏其功能已被证明可以缓解SS的临床症状。如利妥昔单抗是人

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抗体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清除B细胞,有效降低免疫球蛋白(如IgM)

类风湿因子(RF)、丙种球蛋白和自身抗体水平。依帕珠单抗以B细胞特异性蛋白CD22为靶点,干扰B细胞受体(BCR)信号复合物形成,増强CD22对BCR的抑制作用,使外周血B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活性降低,改善与疾病活动相关的临床标志物水平,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改善患者的症状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SS为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病因复杂。因此亟需深入研究SS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使患者获得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0004]干燥综合征因涎腺的受累,导致机体唾液分泌减少,因此表现出明显的口干症状。中医认为脾在液为“涎”,脾脏功能的虚弱,可导致唾液的异常。白术是重要的健脾中药之一,《长沙要解》记载:白术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白术具有健脾生津的作用,因此白术有望治疗干燥综合征。目前已公开将白术以复方形式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如专利技术专利CN 111265624 A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它由太子参,红枣,炙甘草,桂枝,白芍,升麻,生白术,石斛,乌梅,百合,淡竹叶,知母,赤芍和路路通制成。专利技术专利CN107669889A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的
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药制成:玄参22~35重量份、麦冬20~30重量份、生地18~26重量份、葛根25~38重量份、白术15~25重量份和丹皮12~18重量份。但上述方法中白术均以中药复方的形式,并没有相关文章公开单独使用白术可以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并且白术中存在挥化油、多糖、内酯等多种活性成份,具体何种物质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能发挥作用目前并清楚。白术内酯I(Atractylenolide

I;AT

I)是白术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有研究证明其具有多种治疗活性,包括抗炎作用和抗肿瘤作用,目前还没有关于AT

I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可用于治疗SS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白术内酯I在制备治疗干燥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探索了SS新的治疗方案,为S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白术内酯I在制备治疗干燥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白术内酯I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药物包括白术内酯I及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片剂、含片、胶囊剂、滴丸剂、溶液剂或注射剂。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药物中每制剂单位含有白术内酯I1~800mg。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白术内酯I的给药剂量为0.32~8mg/kg
·
d。这样,将每制剂单位的白术内酯I施用于约40~100kg的人个体,施用为每日1~3次。
[0011]作为优选的,白术内酯I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所述药物中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白术内酯I。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包括片剂、含片、胶囊剂、滴丸剂、溶液剂或注射剂。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对实验性SS小鼠模型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浓度的AT

I干预SS模型小鼠不仅可以减轻SS模型小鼠唾液腺炎症,还能改善SS模型小鼠的唾液腺功能:具体表现在控制唾液腺淋巴细胞浸润面积,改善唾液流率,降低颈部淋巴结的CD4+T细胞比例,降低脾脏MDSC细胞比例,以及降低颌下腺中多种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浓度。因此,AT

I可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应用于制备治疗干燥综合征药物。本专利技术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0017]2、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AT

I可应用于制备治疗干燥综合征药物中,药少力专,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显著。且AT

I为天然药物中单一的化合物,更有利于建立药物质量控制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不同处理组小鼠的颌下腺组织切片H&E染色图。
[0019]图2为不同处理组小鼠的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面积占比的统计图。
[0020]图3为不同处理组小鼠在治疗18周后的唾液流率。
[0021]图4为不同处理组小鼠的颈部淋巴结的流式细胞图。
[0022]图5为不同处理组小鼠颈部淋巴结中CD4+T细胞的含量。
[0023]图6为不同处理组小鼠颈脾脏的流式细胞图。
[0024]图7为不同处理组小鼠颈脾脏中MDSC细胞比例。
[0025]图8为不同处理组小鼠颌下腺中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白术内酯Ⅰ在制备治疗干燥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白术内酯Ⅰ的结构式如下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白术内酯Ⅰ及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片剂、含片、胶囊剂、滴丸剂、溶液剂或注射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每制剂单位含有白术内酯Ⅰ1~800m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白术内酯Ⅰ的给药剂量为0.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荫于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