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721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涉及差速锁技术领域。包括差速器壳体以及设置于差速器壳体内部的内部半轴输出齿轮组、上蜗杆蜗轮机构、下蜗杆蜗轮机构、差速行星轮组、蜗轮轴。上蜗杆蜗轮机构、下蜗杆蜗轮机构的自锁扭矩具有杠杆放大原理用于锁止左、右半轴输出齿轮的功能,同时实现左、右半轴输出齿轮自动锁止或松开,同时实现牵引力自感应式扭矩分配给左、右半轴输出齿轮,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该差速自锁止装置的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及制造成本不高、而且装配工艺也简单,该差速自锁止装置的自锁扭矩具有的杠杆放大原理,对重量及体积的减小改进明显、对差速NVH降低优化不少、对零部件磨损降低改进很大。符合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景广阔。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差速锁
,具体为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差速锁是自动锁止功能的差速器,其作用是为了提高汽车在坏路面上的通过能力,即当汽车的一个驱动桥空转时,能迅速锁止差速器,使两驱动桥变为刚性联接。
[0003]现有的差速自锁止装置,基本是利用左、半轴输出齿轮轴向上加离合装置,机械执行元件操作离合装置或电液执行元件操作离合装置锁止左、右半轴输出齿轮和差速器壳体,强制把左、右半轴输出齿轮和差速器壳体差速锁止解决打滑问题,还有一种(托森差速器A)利用双蜗轮、蜗杆结构,正是它们的相互啮合互锁以及扭矩单向地从蜗轮传送到蜗杆齿轮的构造实现了差速器锁止功能。
[0004]1、左、半轴齿轮轴向加离合装置的差速机构复杂、控制复杂、差速锁止响应延时、成本高。
[0005]2、托森差速器是双蜗轮、蜗杆差速线性自锁装置;由左轴蜗杆、右轴蜗杆,六个蜗轮,每个蜗轮带两个直齿轮,共十二个直齿轮组成。其中三个蜗轮与左轴蜗杆啮合,另外三个蜗轮与右轴蜗轮相啮合,与左、右轴蜗杆相啮合彼此通过直齿圆柱齿轮相啮合。这样啮合装配工艺对每个蜗轮尺寸精度及一致性要求非常高、定位装配工艺要求高、机构径向尺寸大、重量大、成本高、NVH不好、零部件易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和改进以上不足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包括差速器壳体以及设置于差速器壳体内部的半轴输出齿轮组、上蜗杆蜗轮机构、下蜗杆蜗轮机构、差速行星轮组、蜗轮轴、垫片以及定位轴套,所述半轴输出齿轮组包括对称设置于差速器壳体内部的左半轴输出齿轮和右半轴输出齿轮,所述上蜗杆蜗轮机构与下蜗杆蜗轮机构呈旋转对称设置,所述上蜗杆蜗轮机构和下蜗杆蜗轮机构均与左半轴输出齿轮和右半轴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差速行星轮组位于上蜗杆蜗轮机构和下蜗杆蜗轮机构之间并与上蜗杆蜗轮机构、下蜗杆蜗轮机构、左半轴输出齿轮和右半轴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蜗轮轴位于左半轴输出齿轮和右半轴输出齿轮之间,且所述蜗轮轴与上蜗杆蜗轮机构和下蜗杆蜗轮机构的蜗轮同轴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蜗杆蜗轮机构包括设置于左半轴输出齿轮和右半轴输出齿轮之间的上蜗轮、旋转对称设置于上蜗轮两侧且均与上蜗轮相啮合的上蜗杆一和上蜗杆二。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蜗杆一和上蜗杆二的一端上均设置有分别与右半轴输出齿轮和左半轴输出齿轮相啮合的齿轮。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蜗杆蜗轮机构包括设置于左半轴输出齿轮和右半轴输出齿轮之间的下蜗轮、旋转对称设置于下蜗轮两侧且均与下蜗轮相啮合的下
蜗杆一和下蜗杆二。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蜗杆一和下蜗杆二的一端上均设置有分别与左半轴输出齿轮和右半轴输出齿轮相啮合的齿轮。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差速行星轮组包括左半轴行星齿轮一、右半轴行星齿轮一、右半轴行星齿轮二和左半轴行星齿轮二,所述左半轴行星齿轮一和右半轴行星齿轮一分别与左半轴输出齿轮和右半轴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右半轴行星齿轮二和左半轴行星齿轮二分别与右半轴输出齿轮和左半轴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左半轴行星齿轮一和右半轴行星齿轮一分别与上蜗杆一和下蜗杆一相啮合,所述右半轴行星齿轮一和左半轴行星齿轮二分别与上蜗杆二、下蜗杆二相啮合,所述左半轴行星齿轮一和右半轴行星齿轮一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右半轴行星齿轮二和左半轴行星齿轮二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轮轴穿设于上蜗轮和下蜗轮的内部,所述蜗轮轴上还设置有位于上蜗轮和下蜗轮顶部和底部的垫片;
[0013]所述垫片为铜片或摩擦片中的一种;
[0014]所述蜗轮轴上还设置有位于上蜗轮和下蜗轮之间的定位轴套,所述上蜗轮、下蜗轮、垫片以及定位轴套呈同轴设置。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蜗杆一、上蜗杆二、下蜗杆一、下蜗杆二、左半轴行星齿轮一、右半轴行星齿轮一、右半轴行星齿轮二、左半轴行星齿轮二分别和左半轴输出齿轮与右半轴输出齿轮之间啮合的齿轮参数相同。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蜗杆蜗轮机构的齿轮螺旋角特征参数与下蜗杆蜗轮机构的齿轮螺旋角特征参数相反。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该差速自锁止装置,包括差速器壳体以及设置于差速器壳体内部的半轴输出齿轮组、上蜗杆蜗轮机构、下蜗杆蜗轮机构、差速行星轮组、蜗轮轴。通过在差速器壳体里面设计简单的上蜗杆蜗轮机构、下蜗杆蜗轮机构、差速行星轮组以及蜗轮轴,实现上蜗杆蜗轮机构、下蜗杆蜗轮机构的自锁扭矩具有杠杆放大原理用于锁止左、右半轴输出齿轮的功能,同时实现左、右半轴输出齿轮自动锁止或松开,同时实现牵引力自感应式扭矩分配给左、右半轴输出齿轮。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该差速自锁止装置对重量及体积的减小改进明显、对差速NVH降低优化不少、对零部件磨损降低改进很大。符合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的半轴输出齿轮组结构侧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0023]图中:1、差速器壳体;2、内部半轴输出齿轮组;21、左半轴输出齿轮;22、右半轴输出齿轮;3、上蜗杆蜗轮机构;31、上蜗轮;32、上蜗杆一;33、上蜗杆二;4、下蜗杆蜗轮机构;41、下蜗杆一;42、下蜗杆二;43、下蜗轮;5、差速行星轮组;51、左半轴行星齿轮一;52、右半轴行星齿轮一;53、右半轴行星齿轮二;54、左半轴行星齿轮二;6、蜗轮轴;7、垫片;8、定位轴
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包括差速器壳体1以及设置于差速器壳体1、半轴输出齿轮组2、上蜗杆蜗轮机构3、下蜗杆蜗轮机构4、差速行星轮组5、蜗轮轴6、制动片7以及定位轴套8,所述半轴输出齿轮组2包括对称设置于差速器壳体1里面的左半轴输出齿轮21和右半轴输出齿轮22,所述上蜗杆蜗轮机构3与下蜗杆蜗轮机构4呈旋转对称设置,所述上蜗杆蜗轮机构3和下蜗杆蜗轮机构4均与左半轴输出齿轮21和右半轴输出齿轮22相啮合,所述差速行星轮组5位于上蜗杆蜗轮机构3和下蜗杆蜗轮机构4之间并且与上蜗杆蜗轮机构3、下蜗杆蜗轮机构4、左半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包括差速器壳体(1)以及设置于差速器壳体(1)内部的半轴输出齿轮组(2)、上蜗杆蜗轮机构(3)、下蜗杆蜗轮机构(4)、差速行星轮组(5)、蜗轮轴(6)、垫片(7)以及定位轴套(8),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输出齿轮组(2)包括对称设置于差速器壳体(1)左半轴输出齿轮(21)和右半轴输出齿轮(22),所述上蜗杆蜗轮机构(3)与下蜗杆蜗轮机构(4)呈旋转对称设置,所述上蜗杆蜗轮机构(3)和下蜗杆蜗轮机构均(4)与左半轴输出齿轮(21)和右半轴输出齿轮(22)相啮合,所述差速行星轮组(5)位于上蜗杆蜗轮机构(3)和下蜗杆蜗轮机构(4)之间并且与上蜗杆蜗轮机构(3)、下蜗杆蜗轮机构(4)、左半轴输出齿轮(21)和右半轴输出齿轮(22)相啮合,所述蜗轮轴(6)位于左半轴输出齿轮(21)和右半轴输出齿轮(2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杆蜗轮机构(3)包括设置于左半轴输出齿轮(21)和右半轴输出齿轮(22)之间的上蜗轮(31)、旋转对称设置于上蜗轮(31)两侧且均与上蜗轮(31)相啮合的上蜗杆一(32)和上蜗杆二(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杆一(32)和上蜗杆二(33)的一端上均设置有分别与右半轴输出齿轮(22)和左半轴输出齿轮(21)相啮合的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蜗杆蜗轮机构(4)包括设置于左半轴输出齿轮(21)和右半轴输出齿轮(22)之间的下蜗轮(43)、旋转对称设置于下蜗轮(43)两侧且均与下蜗轮(43)相啮合的下蜗杆一(41)和下蜗杆二(4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蜗杆一(41)和下蜗杆二(42)的一端上均设置有分别与左半轴输出齿轮(21)和右半轴输出齿轮(22)相啮合的齿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自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杆一(32)和上蜗杆二(33)一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文熊伟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兴康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