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721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包括试验管、封板和定位组件,所述试验管由多块试验板拼接而成,各试验板的拼接处通过紧固组件进行紧固;所述试验管的两端通过封板进行密封,所述定位组件安装于所述封板的内侧,用于对试验管的周侧进行支撑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拆装简便、检测效率高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泳透力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泳透力是指电泳涂漆时,涂料对被涂物的内表面、凹穴处及背面的涂覆能力,是衡量电泳槽液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电泳漆泳透力测量的主要方法有钢管法、四枚盒法、福特盒法。但这几种方法均是通过模拟现场施工条件进行的实验评判,无法展现工件内腔实际的电泳漆上膜情况。
[0003]在汽车行业,在样车试制时将电泳后的车身解剖,来评判电泳漆泳透力是否合格及车身电泳孔开孔是否规范;客车行业亦如此,在新结构应用前需评判内腔电泳效果,采用模拟车身骨架结构(骨架有管材和板材组焊而成),电泳烘烤后进行切割,观察管材内腔电泳情况。这些方法能够展现工件空腔内实际电泳漆膜情况,但是整个实验过程时间长、工作量大、成本高。面对现场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的新品验证、电泳孔优化及槽液定期泳透力检测,不管是采用实际产品还是通过模拟局部结构件电泳后解剖都不适宜推广应用。
[0004]同时,电泳漆的泳透力与电泳电压、电泳时间、涂料固体含量、涂料的pH值、温度、极间距等因素有关。在现场参数变化时,工件内腔电泳漆泳透力情况难以监测。因此电泳涂装现场若发生电泳漆泳透力变化而未得到及时的检测与调整将导致工件空腔部位防腐能力不够的严重质量问题。
[0005]综上所述,目前电泳涂料泳透力测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室测试的方法,不能模拟出生产现场的复杂情况和展现空腔的实际上膜情况;(2)产品解剖法实验过程时间长、工作量大、成本高;(3)工件规格多,开孔方式多,模拟实际情况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简便、检测效率高的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包括试验管、封板和定位组件,所述试验管由多块试验板拼接而成,各试验板的拼接处通过紧固组件进行紧固;所述试验管的两端通过封板进行密封,所述定位组件安装于所述封板的内侧,用于对试验管的周侧进行支撑和固定。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0]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固定型C型夹和活动型C型夹,所述固定型C型夹的两端紧固于封板上,所述固定型C型夹上设有第一螺栓,各试验板的一个拼接部位于所述固定型C型夹内并通过第一螺栓进行紧固;所述活动型C型夹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活动型C型夹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各试验板的其它拼接部位于活动型C型夹内并通过第二螺栓进行紧固。
[0011]各所述封板上设置有供固定型C型夹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周侧设置有用于对
固定型C型夹进行固定的固定螺栓。
[0012]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位于其中一块所述封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定位板位于另一块所述封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相互配合以对试验管的周侧进行支撑和固定。
[0013]各所述封板上均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均滑设于所述定位槽内。
[0014]各所述封板上均设置有轨道槽,两块所述封板的轨道槽内连接有轨道管,所述轨道管的一端通过固定组件紧固在所述轨道槽内。
[0015]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紧固螺栓。
[0016]所述轨道管的一侧与第一定位板的一侧相抵。
[0017]所述轨道管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板紧固的滑块,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以对一侧的封板进行限位。
[0018]各试验板的拼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垫。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本技术的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通过试验管来模拟管材结构,并按产品电泳时的摆放状态同产品一起电泳,高度还原产品内腔的电泳漆膜情况;上述试验管的拼接结构简单,且拆装简便,有效地减少试验过程时间和工作量,提高泳透力的检测效率,利于及时调整电泳漆泳透力,解决产品在电泳涂装过程中因槽液泳透力调整不及时而造成的防腐性能不够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检测装置在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的第一定位板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的第二定位板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的试验管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例说明:1、试验管;101、上试验板;102、下试验板;103、密封垫;2、紧固组件;201、固定型C型夹;202、第一螺栓;203、活动型C型夹;204、第二螺栓;205、固定螺栓组;3、定位组件;301、第一定位板;302、第二定位板;303、定位槽;4、封板;401、轨道槽;402、轨道管;403、固定组件;4031、固定板;4032、滑槽;4033、顶紧螺栓;404、滑动槽;405、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包括试验管1、封板4和定位组件3,试验管1由两块弯折的试验板拼接而成,两块弯折试验板的拼接处(两块弯折板的重叠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垫103,并通过紧固组件2进行紧固密封;试验管1的两端通过封板4进行密封,定位组件3安装于封板4的周侧,用于对试验管1的周侧进行支撑和固定。具体地,如图4所示,试验管1由上试验板101与下试验板102以及密封垫103紧密配合组成,然后再通过紧固组件2将上试验板101与下试验板102的拼接处压实而实现密封,试验管1的端部则通过封板4进行密封,最后再通过定位组件3来支撑和固定试验管1,保证试验管1安装的
可靠性以及密封性。其中电泳孔大小及间距可根据需求在上试验板101与下试验板102上开制。
[0028]本技术的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通过试验管1来模拟管材结构,并按产品电泳时的摆放状态同产品一起电泳,高度还原产品内腔的电泳漆膜情况;上述试验管1的拼接结构简单,且拆装简便,有效地减少试验过程时间和工作量,提高泳透力的检测效率,利于及时调整电泳漆泳透力,解决产品在电泳涂装过程中因槽液泳透力调整不及时而造成的防腐性能不够问题。
[002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紧固组件2包括长条状的固定型C型夹201和多个活动型C型夹203,固定型C型夹201的两端紧固于封板4上,固定型C型夹201上设有多个第一螺栓202,试验管1的其中一个拼接部位于固定型C型夹201内,第一螺栓202的一端穿过固定型C型夹201的一侧后将两块试验板进行压紧以实现紧固,如图2所示。同样地,活动型C型夹203的数量为多个,各活动型C型夹203上设置有第二螺栓204,两块试验板的另一个拼接部位于活动型C型夹203内并通过第二螺栓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管(1)、封板(4)和定位组件(3),所述试验管(1)由多块试验板拼接而成,各试验板的拼接处通过紧固组件(2)进行紧固;所述试验管(1)的两端通过封板(4)进行密封,所述定位组件(3)安装于所述封板(4)的内侧,用于对试验管(1)的周侧进行支撑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2)包括固定型C型夹(201)和活动型C型夹(203),所述固定型C型夹(201)的两端紧固于封板(4)上,所述固定型C型夹(201)上设有第一螺栓(202),各试验板的一个拼接部位于所述固定型C型夹(201)内并通过第一螺栓(202)进行紧固;所述活动型C型夹(203)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活动型C型夹(203)上设置有第二螺栓(204),各试验板的其它拼接部位于活动型C型夹(203)内并通过第二螺栓(204)进行紧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封板(4)上设置有供固定型C型夹(201)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周侧设置有用于对固定型C型夹(201)进行固定的固定螺栓(20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泳漆泳透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3)包括第一定位板(301)和第二定位板(302),所述第一定位板(301)位于其中一块所述封板(4)的内侧,所述第二定位板(302)位于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祖军邓日昌孙颖杨浩刘庚林任田良周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