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肘板、舱壁板与舷侧外板的连接结构及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19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肘板、舱壁板与舷侧外板的连接结构及船舶,包括肘板主体、左端连接板和右端连接板,所述肘板主体的左端部设置所述左端连接板、右端部设置所述右端连接板,所述左端连接板的顶部、所述右端连接板的顶部均高于所述肘板主体的顶部,所述左端连接板的顶部且靠近于所述肘板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右端连接板的顶部且靠近于所述肘板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均用以提高疲劳强度。该连接肘板能够用于连接槽型舱壁板和舷侧外板,在不减少船体结构强度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该区域的应力集中,提高疲劳强度,避免该区域出现裂纹或开裂情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肘板、舱壁板与舷侧外板的连接结构及船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肘板、舱壁板与舷侧外板的连接结构及船舶。

技术介绍

[0002]槽型的舱壁板与船体舷侧外板的连接对船体的总体强度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散货船采用的多为刚性较强的档灰板形式,该结构强度有余,但柔性不足(疲劳性),在营运的散货船上多次反馈,该区域的焊缝出现裂纹或者开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肘板,其能够用于连接槽型舱壁板和舷侧外板,在不减少船体结构强度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该区域的应力集中,提高疲劳强度,避免该区域出现裂纹或开裂情况。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壁板与舷侧外板的连接结构,其能够不减少船体结构强度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舱壁板与舷侧外板连接处区域的应力集中,提高疲劳强度,避免该区域出现裂纹或开裂情况。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其能够不减少船体结构强度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舱壁板与舷侧外板连接处区域的应力集中,提高疲劳强度,避免该区域出现裂纹或开裂情况。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肘板,用于连接舱壁板和舷侧外板,包括肘板主体、左端连接板和右端连接板,所述肘板主体的左端部设置所述左端连接板、右端部设置所述右端连接板,所述左端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肘板主体的一侧连接、另一侧为第一焊接坡口,所述右端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肘板主体的另一侧连接、另一侧为第二焊接坡口,所述肘板主体、所述左端连接板和所述右端连接板的底端面共面设置并形成第三焊接坡口;
[0008]所述左端连接板的顶部、所述右端连接板的顶部均高于所述肘板主体的顶部,所述左端连接板的顶部且靠近于所述肘板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右端连接板的顶部且靠近于所述肘板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均用以提高疲劳强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肘板呈槽型,且所述左端连接板与所述肘板主体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右端连接板与所述肘板主体的夹角为钝角。
[0010]进一步地,所述左端连接板与所述肘板主体的夹角的范围为120
°
~150
°
,所述右端连接板与所述肘板主体的夹角的范围为120
°
~150
°

[0011]进一步地,开设所述第一缺口后在所述左端连接板上形成第一圆弧,开设所述第二缺口后在所述右端连接板上形成第二圆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弧和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相同且均为150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肘板主体的长度为L1,L1=2000mm,所述肘板主体的高度为H1,H1=300mm;
[0014]所述左端连接板的顶部的长度为L2,L2=25mm,所述左端连接板的高度为H2,H2=450mm;
[0015]所述右端连接板的顶部的长度为L3,L3=25mm,所述右端连接板的高度为H3,H3=450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坡口、所述第二焊接坡口和所述第三焊接坡口均满足深熔焊要求。
[0017]进一步地,所述左端连接板、所述肘板主体和所述右端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舱壁板与舷侧外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舱室、舷侧外板、挡灰板和所述的连接肘板,所述舱室包括舱壁板和舱底板;
[0019]所述舱壁板和所述舷侧外板通过所述挡灰板连接,同时,所述连接肘板通过所述第一焊接坡口与所述舱壁板焊接、通过所述第二焊接坡口与所述舷侧外板焊接、通过所述第三焊接坡口与所述舱底板焊接。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船舶,包括船体和所述的舱壁板与舷侧外板的连接结构,所述的舱壁板与舷侧外板的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船体上。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申请通过设计了新型的连接肘板,用于连接舱壁板和舷侧外板,其包括肘板主体、左端连接板和右端连接板,左端连接板的一侧与肘板主体的一侧连接、另一侧为第一焊接坡口,通过第一焊接坡口能够与舱壁板焊接,右端连接板的一侧与肘板主体的另一侧连接、另一侧为第二焊接坡口,通过第二焊接坡口能够与舷侧外板焊接,左端连接板的顶部、右端连接板的顶部均高于肘板主体的顶部,左端连接板的顶部且靠近于肘板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缺口,右端连接板的顶部且靠近于肘板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均能够提高疲劳强度,因此通过设置左端连接板和右端连接板能够提高整体疲劳强度,在不减少船体结构强度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该区域的应力集中,提高疲劳强度,避免该区域出现裂纹或开裂漏水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连接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连接肘板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连接肘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舱壁板与舷侧外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肘板主体;2

左端连接板;3

右端连接板;
[0030]4‑
第一焊接坡口;5

第二焊接坡口;
[0031]6‑
第一缺口;601

第一圆弧;
[0032]7‑
第二缺口;701

第二圆弧;
[0033]8‑
第三焊接坡口;9

挡灰板;10

舱壁板;
[0034]11

舷侧外板;12

舱底板;13

连接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肘板(13),用于连接舱壁板(10)和舷侧外板(11),其特征在于,包括肘板主体(1)、左端连接板(2)和右端连接板(3),所述肘板主体(1)的左端部设置所述左端连接板(2)、右端部设置所述右端连接板(3),所述左端连接板(2)的一侧与所述肘板主体(1)的一侧连接、另一侧为第一焊接坡口(4),所述右端连接板(3)的一侧与所述肘板主体(1)的另一侧连接、另一侧为第二焊接坡口(5),所述肘板主体(1)、所述左端连接板(2)和所述右端连接板(3)的底端面共面设置并形成第三焊接坡口(8);所述左端连接板(2)的顶部、所述右端连接板(3)的顶部均高于所述肘板主体(1)的顶部,所述左端连接板(2)的顶部且靠近于所述肘板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缺口(6),所述右端连接板(3)的顶部且靠近于所述肘板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口(7),所述第一缺口(6)和所述第二缺口(7)均用以提高疲劳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肘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肘板(13)呈槽型,且所述左端连接板(2)与所述肘板主体(1)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右端连接板(3)与所述肘板主体(1)的夹角为钝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肘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连接板(2)与所述肘板主体(1)的夹角的范围为120
°
~150
°
,所述右端连接板(3)与所述肘板主体(1)的夹角的范围为120
°
~15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肘板(13),其特征在于,开设所述第一缺口(6)后在所述左端连接板(2)上形成第一圆弧(601),开设所述第二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斌马涛张晓明冯春光刘大明袁真光叶宏史建宝张其彬李超刘贺芳赵义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