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719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装装置,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承重件、两个连接件以及吊绳,每个所述承重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吊装物,两个所述连接件和两个并列设置的所述承重件限定出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吊装物,至少四个所述吊绳分别设置于所述承重件的两端,所述承重件两端的所述吊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吊装物在所述承重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吊绳碰撞障碍物,将吊装物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将吊装物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将吊装物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尤其涉及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程地下室一般存在大量钢骨混凝土柱,由于基坑维护结构未拆除且支撑截面大于吊装物截面从而挡住吊装路线。同时因为规范及设计要求构件分段至少在楼层以上600mm,导致吊装物顶与支撑底净空在100mm以内,致使常用的扁担梁吊装方法无法使用,吊装钢绳容易与支撑结构碰撞,难以实现将吊装物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吊装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吊绳碰撞障碍物,将吊装物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0004]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吊装装置,包括:
[0005]两个并列设置的承重件,每个所述承重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吊装物;
[0006]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和两个并列设置的所述承重件限定出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吊装物;
[0007]吊绳,至少四个所述吊绳分别设置于所述承重件的两端,所述承重件两端的所述吊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吊装物在所述承重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吊装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吊绳碰撞障碍物,将吊装物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部、第二承重部以及第三承重部,所述第一承重部平行于所述第二承重部,所述第三承重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重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承重部,且所述第三承重部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承重部和所述第二承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承重部的上表面。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物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吊耳,两个并列的所述承重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所述吊耳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承重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每个所述吊装物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吊耳,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一个所述吊耳。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承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承重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两个所述承重件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承重件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两个所述承重件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重部与所述第二承重部之间设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重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承重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劲板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劲板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承重
部与所述第二承重部之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劲板包括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和第三加劲板,所述第一加劲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方;所述第二加劲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所述第二加劲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承重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加劲板在远离所述吊装物的一侧;所述第三加劲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位置,且所述第三加劲板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承重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三加劲板设置在远离所述吊装物的一侧。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吊装部和第二吊装部,所述承重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吊装部与一个所述吊绳连接,所述承重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吊装部与另一个所述吊绳连接。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件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连接件均与两个所述承重件垂直。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吊装装置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1]图3为图2的A

A处的剖视图;
[0022]图4为图2的B

B处的剖视图;
[0023]图5为图2的C

C处的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吊装装置100,吊装物200,吊耳210,方形钢柱300;
[0025]承重件110,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12,第三连接部113,第一承重部114,第二承重部115,第三承重部116,第一加劲板117,第二加劲板118,第三加劲板119,第一吊装部121,第二吊装部122,连接件130,容纳空间140,吊绳1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9]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
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工程地下室的建设中,基坑中存在大量的维护结构,在钢柱吊装过程中,由于吊绳150之间的空间不足,吊绳150与维护结构碰撞,导致维护结构(障碍物)不稳,也难以将吊装物200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0031]针对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装置100,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承重件110、两个连接件130以及吊绳150,两个并列的承重件1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第一连接部111用于连接吊装物200,两个连接件130与两个并列的承重件110限定出一个容纳空间140,吊装物200置于容纳空间140内,且两个并列的承重件110的第一连接部111分别与吊装物200连接,每个承重件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吊绳150,且每个承重件110的两端的吊绳150之间的间距大于吊装物200在承重件110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吊绳150直接安装于吊装物200相比,在将吊装物200吊起的状态下,增大了吊绳150之间的空间,以使障碍物穿过该空间,在吊装过程中,减少障碍物与吊绳150碰撞,保证障碍物的稳定,以此将吊装物200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0032]参照图2至图5,两个连接件130平行设置,且两个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承重件,每个所述承重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吊装物;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和两个并列设置的所述承重件限定出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吊装物;吊绳,至少四个所述吊绳分别设置于所述承重件的两端,所述承重件两端的所述吊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吊装物在所述承重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部、第二承重部以及第三承重部,所述第一承重部平行于所述第二承重部,所述第三承重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重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承重部,且所述第三承重部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承重部和所述第二承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承重部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物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吊耳,两个并列的所述承重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所述吊耳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重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每个所述吊装物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吊耳,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一个所述吊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重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承重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华盛王涛陈永福郑万杰卓柄政郑庶贤李文成吴运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