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桩基孔淤泥疏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681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下桩基孔淤泥疏散装置,包括:导向定位架、中心柱、搅拌器、电动推杆和第二搅拌杆,所述的中心柱与导向架同轴且其上部与导向架固定连接,中心柱上端连接有钢丝绳,中心柱下部的外侧面上同轴设有固为一体的环形凸台;所述的搅拌器包括电机、齿轮、齿圈、环形连接件和搅拌叶,所述的齿轮设置在环形凸台的端面下方,所述的电动推杆固定连接在齿圈的下端面,在电动推杆的活动杆端安装有第二搅拌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便于运输和储存,使用时仅需提供电源和一台升降设备即可,其对淤泥的疏散效果好,可充分保障桩基孔灌注施工的质量,另外,也可在打捞钻头时用于清理淤泥。也可在打捞钻头时用于清理淤泥。也可在打捞钻头时用于清理淤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桩基孔淤泥疏散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孔灌注桩施工清孔技术,具体是一种水下桩基孔淤泥疏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下灌注桩冲击钻或旋挖钻机成孔工艺中,若采用黏土泥浆护壁,清孔要求一般要求非常高,泥浆比重需控制在1.1

1.15,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而现场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意外,导致桩基成孔后,后续工序不能及时衔接,造成桩基孔静置时间过长,导致孔底形成很厚的淤泥层,给清孔造成很大困难,对成桩质量也造成很大影响。另外在冲击钻冲孔期间,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钻头被埋入桩孔内无法提出,搁置时间长了会形成厚厚的淤泥,对打捞钻头造成很大困难。
[0003]对上述第一种情况,通常采用钻机设备对孔底进行再一次钻孔清理,然后使用泥浆泵泵出,但钻机设备较大,每一次移机的成本较高,并且在清理过程中容易破坏泥浆护壁,容易导致塌孔,灌注质量难以保障。
[0004]对上述第二种情况,一般会采用简易的钢刷清理淤泥,该钢刷为一根竖向钢梁,钢梁下端固连多根粗钢丝绳,用吊车将钢刷下端沉入淤泥层中,然后吊车上提钢梁,使钢刷松动淤泥层,如此反复下沉并上提钢梁,同时用泥浆泵配合泵出泥浆,直至被埋钻头露出淤泥,便于提出钻头。但采用简易的钢刷疏散淤泥,操控吊车的步骤较多,用时较长,且凝结成块的淤泥不能充分打散,很多块状淤泥不能泵出;另外,其对桩孔的护壁也会产生破坏,因此,后续若直接进行灌注施工,灌注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桩基孔淤泥疏散装置,其通过在重力沉降的中心柱上设置固定臂搅拌叶和伸缩臂搅拌叶,对水下桩基孔内的淤泥进行疏散,并在搅拌过程中抽出淤泥,淤泥的疏散充分,孔壁无损伤,适用于泥浆护壁工艺的桩基孔。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桩基孔淤泥疏散装置,包括:导向定位架、中心柱、搅拌器、电动推杆和第二搅拌杆,所述的导向定位架包括定位架和导向架,所述的定位架整体为圆形框架结构,所述的导向架整体为圆锥台型框架,其轴线与定位架同轴,导向架上端面与定位架下端面固为一体;所述定位架其内部固定安装有排泥泵,排泥泵连接有波纹管;所述的中心柱与导向架同轴且其上部与导向架固定连接,中心柱上端连接有钢丝绳,中心柱下部的外侧面上同轴设有固为一体的环形凸台;所述的搅拌器包括电机、齿轮、齿圈、环形连接件和第一搅拌杆,所述的齿轮设置在环形凸台的端面下方,所述的电机固定设置在环形凸台的上端面,其输出轴穿过环形凸台下端面并连接齿轮;所述的齿圈与环形凸台同轴且与齿轮相啮合,齿圈通过平面推力轴承安装在环形凸台的下端面,所述平面推力轴承的内圈与环形凸台同轴且固定连接在环形
凸台的上端面,平面推力轴承的外圈安装在内圈的上部,外圈的外侧面通过环形连接件与齿圈的上端面固连;所述的第一搅拌杆固定安装在齿圈的外圆面;所述的电动推杆固定连接在齿圈的下端面,电动推杆的活动杆端位于齿圈外侧,在电动推杆的活动杆端安装有第二搅拌杆。
[0007]所述的环形凸台下端面设有同轴的定位环;所述的环形连接件跨设在定位环的下部两侧,环形连接件一侧上部与平面推力轴承的外圈固连,另一侧与定位环的内壁之间的均布有多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轮轴与定位环的轴线平行,且轮轴两端通过双耳板安装在环形连接件上。
[0008]所述的电动推杆通过安装板固连在齿圈的下端面,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在安装板一侧,电动推杆的活动杆端穿过安装板并连接第二搅拌杆。
[0009]所述的电动推杆其驱动电源为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的外壳与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螺纹连接并密封。
[0010]所述的中心柱其下端设有竖向的切入板,其在中心柱的重力作用下竖向切入桩基孔的底部实土层。
[0011]所述的中心柱其内部设有竖向通孔,所述竖向通孔与中心柱同轴。
[0012]所述的第一搅拌杆其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搅拌叶均布于齿圈的外圆面,每个第一搅拌杆均由横杆、竖杆和斜杆构成,横杆一端连接齿圈,另一端连接竖杆的上端,竖杆下端中部连接斜杆上端,斜杆下端指向中心柱的轴线。
[0013]所述的电动推杆其数量也为多个,多个电动推杆均布于齿圈的下端面,每个电动推杆的活动杆端分别安装有第二搅拌杆。
[0014]所述的电动推杆其电源开关均通过无线遥控器控制。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体积小,便于运输和储存,使用时仅需提供电源和一台升降设备即可,其对淤泥的疏散效果好,可充分保障桩基孔灌注施工的质量,另外,也可在打捞钻头时用于清理淤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桩基孔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环形凸台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3为中心柱及搅拌器的剖视图。
[0019]图4为中心柱及平面推力轴承的主视图。
[0020]图5为中心柱的仰视图。
[0021]图6为包含有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中心柱仰视图。
[0022]图7为导向定位架的仰视图。
[0023]图中:1、导向定位架,2、中心柱,4、电动推杆,5、第二搅拌杆,6、钢丝绳,7、排泥泵,101、定位架,102、导向架,201、环形凸台,202、定位环,203、切入板,205、竖向通孔,301、电机,302、齿轮,303、齿圈,304、环形连接件,305、第一搅拌杆,306、平面推力轴承,307、导向轮,401、安装板,402、外壳,701、波纹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

图7所示,一种水下桩基孔淤泥疏散装置,包括:导向定位架1、中心柱2、搅拌器、电动推杆4和第二搅拌杆5,所述的导向定位架1包括定位架101和导向架102,所述的定位架101整体为圆形框架结构,所述的导向架102整体为圆锥台型框架,其轴线与定位架101同轴,导向架102上端面与定位架101下端面固为一体;所述定位架101其内部固定安装有排泥泵7,排泥泵7连接有波纹管701;所述的中心柱2与导向架102同轴且其上部与导向架102固定连接,中心柱2上端连接有钢丝绳6,中心柱2下部的外侧面上同轴设有固为一体的环形凸台201;所述的搅拌杆包括电机301、齿轮302、齿圈303、环形连接件304和第一搅拌杆305,所述的齿轮302设置在环形凸台201的端面下方,所述的电机301固定设置在环形凸台201的上端面,其输出轴穿过环形凸台201下端面并连接齿轮302;所述的齿圈303与环形凸台201同轴且与齿轮302相啮合,齿圈303通过平面推力轴承306安装在环形凸台201的下端面,所述平面推力轴承306的内圈与环形凸台201同轴且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桩基孔淤泥疏散装置,包括:导向定位架(1)、中心柱(2)、搅拌器、电动推杆(4)和清洗刷(5),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定位架(1)包括定位架(101)和导向架(102),所述的定位架(101)整体为圆形框架结构,所述的导向架(102)整体为圆锥台型框架,其轴线与定位架(101)同轴,导向架(102)上端面与定位架(101)下端面固为一体;所述定位架(101)其内部固定安装有排泥泵(7),排泥泵(7)连接有波纹管(701);所述的中心柱(2)与导向架(102)同轴且其上部与导向架(102)固定连接,中心柱(2)上端连接有钢丝绳6,中心柱(2)下部的外侧面上同轴设有固为一体的环形凸台(201);所述的搅拌器包括电机(301)、齿轮(302)、齿圈(303)、环形连接件(304)和搅拌叶(305),所述的齿轮(302)设置在环形凸台(201)的端面下方,所述的电机(301)固定设置在环形凸台(201)的上端面,其输出轴穿过环形凸台(201)下端面并连接齿轮(302);所述的齿圈(303)与环形凸台(201)同轴且与齿轮(302)相啮合,齿圈(303)通过平面推力轴承(306)安装在环形凸台(201)的下端面,所述平面推力轴承(306)的内圈与环形凸台(201)同轴且固定连接在环形凸台(201)的上端面,平面推力轴承(306)的外圈安装在内圈的上部,外圈的外侧面通过环形连接件(304)与齿圈(303)的上端面固连;所述的搅拌叶(305)固定安装在齿圈(303)的外圆面;所述的电动推杆(4)固定连接在齿圈(303)的下端面,电动推杆(4)的活动杆端位于齿圈(303)外侧,在电动推杆(4)的活动杆端安装有清洗刷(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桩基孔淤泥疏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环形凸台(201)下端面设有同轴的定位环(202);所述的环形连接件(304)跨设在定位环(202)的下部两侧,环形连接件(3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克政姚利锋苏洪艺姚宏凯尤鸿斌孙雷钢梁会周陈洋洋郭帅辉赵纪伟许晓明陈宾宾马光辉马正旻王林琳李军张洁王亚克聂玉茹刘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