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81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坝工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刚性建筑物、土石坝坝体、沥青防渗井、半圆形接头、聚氨酯软木垫层、观测井和深厚覆盖层坝基,所述半圆形接头设置在混凝土刚性建筑物的十字形槽孔和土石坝坝体的半圆形槽孔之间,所述沥青防渗井设置在半圆形接头的上游侧,所述观测井设置在半圆形接头的下游侧,所述聚氨酯软木垫层设置在靠近观测井的位置,所述深厚覆盖层坝基设置在土石坝坝体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土石坝坝体及深厚覆盖层坝基的防渗型式均采用混凝土防渗墙结构,该布置工序简单,施工方便,防渗体连续性好,不存在坝体与坝基防渗结构接头渗漏的问题。坝基防渗结构接头渗漏的问题。坝基防渗结构接头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坝工
,具体为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

技术介绍

[000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常根据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坝型适应性、泄洪消能布置、施工条件、工程投资及运行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坝型,对于一侧岸坡及河床地质条件较好,覆盖层较薄,岩石建基条件较好,适合修建混凝土重力坝、溢流坝、泄水闸等混凝土刚性建筑物,而另一侧岸坡覆盖层深厚,适合修建土石坝的坝址,采用重力坝+土石坝的混合坝型往往能较好的适应地形地质条件,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0003]混凝土刚性建筑物与土石坝或深厚覆盖层接头部位的防渗连接是一直困扰设计人员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接头部位覆盖层深厚时,该部位连接过渡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大坝安全及工程是否经济。该部位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0004]重力坝、溢流坝、泄水闸等混凝土刚性建筑物一般通过抗渗性能良好的混凝土防渗,混凝土刚性建筑物基础一般采用基岩帷幕灌浆防渗,接头土石坝坝体可采用粘土心墙或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坝基及岸坡深厚覆盖层可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防渗墙下基岩采用帷幕灌浆防渗。混凝土刚性建筑物与粘土心墙或混凝土防渗墙侧向接头部位连接不好,将产生防渗薄弱环节,形成渗漏通道,将直接影响工程的功能及大坝的安全,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包括混凝土刚性建筑物、土石坝坝体、沥青防渗井、半圆形接头、聚氨酯软木垫层、观测井和深厚覆盖层坝基,所述混凝土刚性建筑物上设有十字形槽孔,所述土石坝坝体上设有半圆形槽孔,所述半圆形接头设置在混凝土刚性建筑物的十字形槽孔和土石坝坝体的半圆形槽孔之间,所述沥青防渗井设置在半圆形接头的上游侧,所述观测井设置在半圆形接头的下游侧,所述聚氨酯软木垫层设置在靠近观测井的位置,所述深厚覆盖层坝基设置在土石坝坝体的底部。
[0007]优选的,所述土石坝坝体和深厚覆盖层坝基上均设置有混凝土防渗墙,所述混凝土刚性建筑物靠近半圆形接头的侧面为垂直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半圆形接头端部靠近土石坝坝体及深厚覆盖层坝基上混凝土防渗墙中心线的位置设有铜止水,所述铜止水和沥青防渗井联合作用。
[0009]优选的,所述半圆形接头混凝土防渗墙的接触面上设有砂质沥青马蹄质,靠近砂质沥青马蹄质的所述混凝土防渗墙可以沿半圆形接头沿上、下游方向转动,且所述聚氨酯
软木垫层预留有与接头处混凝土防渗墙相匹配的水平位移空间。
[0010]优选的,所述沥青防渗井的尺寸为0.4m
[0011]优选的,所述混凝土防渗墙的厚度为0.8m
[0012]优选的,所述观测井的尺寸为0.4m。
[0013]一种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的实施方法,采用了上述的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包括如下步骤:
[0014]S1:首选对混凝土刚性建筑物进行基础开挖支护及基础处理;
[0015]S2:进行混凝土刚性建筑物浇筑施工,同时预留与半圆形接头相匹配的十字形槽孔;
[0016]S3:待混凝土刚性建筑物的强度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深厚覆盖层坝基开挖及土石坝坝体填筑施工,填筑施工前将半圆形接头的表面清洗干净,烘干后涂一层砂质沥青玛蹄质,然后用“一”型模板挡住半圆形槽孔,填筑施工前在沥青防渗井、观测井方形槽孔内预埋方形钢管,保护槽孔空间不被坝体填土侵占,并将聚氨酯软木垫层固定好;
[0017]S4:待土石坝坝体、深厚覆盖层坝基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与混凝土刚性建筑物相邻槽段的防渗墙施工时,应在槽段开槽完成后先拔出“一”型模板,再下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浇筑完待混凝土初凝后择机将沥青防渗井、观测井方形孔内预埋的方形钢管拔出;
[0018]S5:待混凝土防渗墙达到设计强度后,向沥青防渗井内灌注沥青,进行土石坝坝体的坝顶及沥青防渗井、观测井的盖板施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专利技术的土石坝坝体及深厚覆盖层坝基的防渗型式均采用混凝土防渗墙结构,防渗墙的施工在土石坝填筑完成并沉降稳定后进行,该布置工序简单,施工方便,防渗体连续性好,不存在坝体与坝基防渗结构接头渗漏的问题;
[0021](2)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刚性建筑物侧面采用为垂直结构,不需要设置斜面与防渗墙连接,可大大节省开挖和混凝土量,从而节省工程投资。
[0022](3)本专利技术的半圆形接头与混凝土防渗墙接触面涂一层砂质沥青马蹄质,该结构混凝土防渗墙可以沿半圆形接头沿上、下游方向转动,聚氨酯软木垫层预留了接头混凝土防渗墙上、下游水平位移的空间,两者共同作用解决了接头处混凝土防渗墙与混凝土刚性建筑物的变形协调问题,避免接头处防渗墙产生过大应力集中导致混凝土防渗墙结构破坏,设有铜止水及沥青防渗井,其防渗效果良好,完美的解决接头处防渗问题;接头下游侧布置观测井,可随时观测接头处渗漏情况及井内水位,及时掌握接头处防渗结构工作性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0023]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十字型槽孔接头预留槽孔的大样图。
[00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1‑
混凝土刚性建筑物,2

土石坝坝体,3

混凝土防渗墙,4

沥青防渗井,5

半圆形接头,6

铜止水,7

聚氨酯软木垫层,8

观测井,9

砂质沥青马蹄质,10

深厚覆盖层坝基,11

岩面线,12

沥青防渗井方形孔,13

混凝土防渗墙中心线,14

观测井方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刚性建筑物(1)、土石坝坝体(2)、沥青防渗井(4)、半圆形接头(5)、聚氨酯软木垫层(7)、观测井(8)和深厚覆盖层坝基(10),所述混凝土刚性建筑物(1)上设有十字形槽孔,所述土石坝坝体(2)上设有半圆形槽孔,所述半圆形接头(5)设置在混凝土刚性建筑物(1)的十字形槽孔和土石坝坝体(2)的半圆形槽孔之间,所述沥青防渗井(4)设置在半圆形接头(5)的上游侧,所述观测井(8)设置在半圆形接头的下游侧,所述聚氨酯软木垫层(7)设置在靠近观测井(8)的位置,所述深厚覆盖层坝基(10)设置在土石坝坝体(2)的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土石坝坝体(2)和深厚覆盖层坝基(10)上均设置有混凝土防渗墙(3),所述混凝土刚性建筑物(1)靠近半圆形接头(5)的侧面为垂直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接头(5)端部靠近土石坝坝体(2)及深厚覆盖层坝基(10)上混凝土防渗墙(3)中心线的位置设有铜止水(6),所述铜止水(6)和沥青防渗井(4)联合作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刚性建筑物的槽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接头(5)与混凝土防渗墙(3)的接触面上设有砂质沥青马蹄质(9),靠近砂质沥青马蹄质(9)的所述混凝土防渗墙(3)可以沿半圆形接头(5)沿上、下游方向转动,且所述聚氨酯软木垫层(7)预留有与接头处混凝土防渗墙(3)相匹配的水平位移空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厚覆盖层防渗墙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宇东李润伟都兴洋金辉董延超唐振华吴允政吕宏飞张煜陈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