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侧围立柱及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52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侧围立柱及客车,所述客车侧围立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车窗立柱、变截面加强件和舱门立柱,所述变截面加强件的顶部与所述车窗立柱固定相连,所述变截面加强件的底部与所述舱门立柱固定相连,所述变截面加强件沿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腰梁,所述变截面加强件靠内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地板横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截面加强件结构简单,方便与车体焊接连接,该变截面加强件分别与舱门立柱、车窗立柱、腰梁和地板横梁固定连接,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该变截面加强件还有助于提高连接强度,使得连接更可靠。使得连接更可靠。使得连接更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侧围立柱及客车


[0001]本技术属于客车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侧围立柱及客车。

技术介绍

[0002]在客车事故中,客车侧翻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而客车上部结构的抗弯刚度及抗变形能力成为侧翻碰撞发生后能否为乘员保留足够的生存空间的关键因素。在客车侧翻碰撞过程中,车身骨架主要承受车辆冲击载荷,并且吸收碰撞能量,在车身骨架中又以客车侧围立柱作为主要的变形吸能部件,因此客车侧围立柱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封闭环的抗侧翻特性,进而影响到客车整车的侧翻安全性能。此外,当客车侧翻碰撞时,侧围立柱顶部首先与地面接触,导致其所承受的碰撞力矩沿立柱长度方向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从理论设计角度分析,为保证侧围立柱变形均匀、减小车身结构的变形量,侧围立柱截面尺寸由上往下应该逐渐增大。现有客车的侧围立柱结构常常采用等截面尺寸的矩形钢管,导致其在侧翻碰撞过程中,侧围立柱变形发生在客车地板骨架与腰梁的连接处,侧围结构侵入量较大,影响整车的侧翻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客车侧围立柱及客车,该客车侧围立柱能够解决客车上部结构的抗弯刚度及抗变形能力不足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客车侧围立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车窗立柱、变截面加强件和舱门立柱,所述变截面加强件的顶部与所述车窗立柱固定相连,所述变截面加强件的底部与所述舱门立柱固定相连,所述变截面加强件沿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腰梁,所述变截面加强件靠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地板横梁变截面加强件变截面加强件变截面加强件变截面加强件变截面加强件。
[0006]优选地,所述变截面加强件包括U型变截面板和折弯板,所述U型变截面板靠内的一侧开口,且所述U型变截面板靠内的一侧与所述折弯板固定连接并形成一个顶部和底部开口的组合件。
[0007]优选地,所述U型变截面板上端设有第一上塞焊孔,所述折弯板的上端设有第二上塞焊孔,所述车窗立柱的下端插入到所述组合件的顶部开口处,且所述车窗立柱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上塞焊孔和所述第二上塞焊孔与所述组合件焊接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U型变截面板下端设有第一下塞焊孔,所述折弯板的下端设有第二下塞焊孔,所述舱门立柱的上端插入到所述组合件的底部开口处,且所述舱门立柱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下塞焊孔和所述第二下塞焊孔与所述组合件焊接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U型变截面板包括两个侧板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连接板,所述侧板由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上极耳板体部、上变截面板体部、中间板体部、下变截面板体部和下极耳板体部组成,所述上变截面板体部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所述下变截面板体部
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腰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板的所述中间板体部焊接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折弯板上设有与所述侧板的中间板体部相对应的中间凸起部,所述地板横梁与所述折弯板的所述中间凸起部焊接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变截面加强件还包括包覆件,所述包覆件包覆在所述组合件的外侧,且所述包覆件上设有供所述腰梁以及所述地板横梁穿过的切口。
[0012]优选地,所述包覆件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0013]一种客车,所述客车应用有上述客车侧围立柱。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在舱门立柱、车窗立柱、腰梁及地板横梁的结合处设置了变截面加强件,变截面加强件分别与舱门立柱、车窗立柱、腰梁和地板横梁固定连接,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该变截面加强件还有助于提高连接强度,使得连接更可靠,且该变截面加强件结构简单,方便与车体焊接连接;本技术的加强件采用具有变截面结构的变截面加强件,变截面加强件包括U型变截面板、折弯板和碳材料制成的包覆件,该变截面加强件使得车窗立柱从原有在与地板横梁处折弯位置上移至变截面加强件的上端,可以有效降低车体侧围对生存空间的侵入,并能够使车体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7]图1是本技术客车侧围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变截面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U型变截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折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包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为:1、腰梁;2、舱门立柱;3、车窗立柱;4、地板横梁;5、变截面加强件;51、U型变截面板;511、第一上塞焊孔;512、第一下塞焊孔;513、连接板;514、侧板;514

1、上极耳板体部;514

2、上变截面板体部;514

3、中间板体部;514

4、下变截面板体部;514

5、下极耳板体部;52、折弯板;521、第二上塞焊孔;522、第二下塞焊孔;53、包覆件;531、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客车侧围立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车窗立柱3、变截面加强件5和舱门立柱2变截面加强件,变截面加强件5的顶部通过焊接方式与车窗立柱3固定相连,变截面加强件5的底部通过焊接方式与舱门立柱2固定相连,变截面加强件5沿前后方向的两侧还分别固定连接有腰梁1,变截面加强件5靠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地板横梁4。
[0025]变截面加强件5包括U型变截面板51、折弯板52和包覆件53,U型变截面板51靠内的一侧开口,且U型变截面板51靠内的一侧与折弯板5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相连并形成一个顶
部和底部开口的组合件,包覆件53包覆在组合件的外侧,且包覆件53上设有供腰梁1以及地板横梁4穿过的切口531,包覆件53可以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还可以采用其它增强性能的复合材料,用于提高该结构件的强度。其中U型变截面板51包括两个侧板514以及连接两个侧板514的连接板513,侧板514由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上极耳板体部514

1、上变截面板体部514

2、中间板体部514

3、下变截面板体部514

4和下极耳板体部514

5组成,上变截面板体部514

2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下变截面板体部514

4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腰梁1分别与对应的侧板514的中间板体部514

3焊接连接,折弯板52上设有与侧板514的中间板体部514

3相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侧围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车窗立柱、变截面加强件和舱门立柱,所述变截面加强件的顶部与所述车窗立柱固定相连,所述变截面加强件的底部与所述舱门立柱固定相连,所述变截面加强件沿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腰梁,所述变截面加强件靠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地板横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侧围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截面加强件包括U型变截面板和折弯板,所述U型变截面板靠内的一侧开口,且所述U型变截面板靠内的一侧与所述折弯板固定连接并形成一个顶部和底部开口的组合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侧围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变截面板上端设有第一上塞焊孔,所述折弯板的上端设有第二上塞焊孔,所述车窗立柱的下端插入到所述组合件的顶部开口处,且所述车窗立柱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上塞焊孔和所述第二上塞焊孔与所述组合件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侧围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变截面板下端设有第一下塞焊孔,所述折弯板的下端设有第二下塞焊孔,所述舱门立柱的上端插入到所述组合件的底部开口处,且所述舱门立柱的下端通过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俊德王小伟詹国臣酒军亮余健葛建伟彭双莲刘畅余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