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562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具体包括:整车全油门加速冲击耐久试验;整车单边转向冲击耐久试验;整车左右极限转向冲击耐久试验;整车上下台阶冲击耐久试验;对不同的试验模式运行相应次数,构成一个子循环,所有的子循环构成一个大循环,并运行相应次数的大循环,试验结束后,检查整车动力总成的部件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试验方法使整车在设定的多种道路情况和驾驶模式下行驶,保证了对整车动力总成冲击耐久性能更加准确地评估,充分验证了整车动力总成的冲击耐久性能,且更接近真实用车情况,全方位的考核了动力总成的冲击耐久性能。位的考核了动力总成的冲击耐久性能。位的考核了动力总成的冲击耐久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整车测试
,具体为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对汽车在安全、舒适、驾驶、耗能以及娱乐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汽车生产商提出了更高的生产标准。
[0003]汽车行驶环境恶劣,路面复杂,在山区乡下道路行驶时,道路弯多坡陡,在城市道路行驶时,窨井盖分布众多,因此对动力总成的冲击耐久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在不同道路情况上进行整车车辆的抗冲击耐久试验,主要是针对整车底盘和轮胎,然而缺少一种较为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动力总成的冲击耐久性能进行测试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
[0005]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具体包括:试验模式一、控制整车进行全油门加速冲击耐久试验;试验模式二、控制整车进行单边转向冲击耐久试验;试验模式三、控制整车进行左右极限转向冲击耐久试验;试验模式四、控制整车进行上下台阶冲击耐久试验;对不同的试验模式运行相应次数,构成一个子循环,所有的子循环构成一个大循环,并运行相应次数的大循环,试验结束后,检查整车动力总成的部件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000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为了保证对该整车动力总成耐久性能更加准确地评估,道路冲击耐久试验包括全油门加速、单边转向、左右极限转向和上下台阶冲击耐久试验,试验完毕后,检查整车动力总成的部件是否出现异常,可充分验证整车在多种路况下、多种驾驶模式下动力总成的耐久性能,更接近真实用车情况,全方位的考核了动力总成的冲击耐久性能。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控制整车进行全油门加速冲击耐久试验具体包括:控制整车在试验场地由静止全油门直线加速到110km/h,其中试验场地为平坦的硬路面,路面附着系数不小于0.75,直线长度不应小于2km,宽度不小于8m,纵向坡度不大于2%。
[000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全油门能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最大扭矩,测试动力总成受到最大扭矩冲击时的耐久性能,加速到110km/h,能充分考核到各档位受冲击耐久的能力。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全油门加速冲击耐久试验的试验次数为25次,既保证了试
验的充分性,又不至于试验强度集中过大。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控制整车进行单边转向冲击耐久试验具体包括:控制整车在操稳广场首先直线加速到25km/h,然后全油门加速同时以阶跃输入的方式左转方向盘,使最大侧向加速度达到1.5g;同样的方法先直线加速到25km/h,然后全油门加速同时以阶跃输入的方式右转方向盘,使得最大侧向加速度也达到1.5g。
[00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进行左右两个方向的单边转向冲击耐久试验,能够测试差速器受到左右两个方向的冲击耐久性能,充分保证测试的全面性。整车在全油门加速的同时以阶跃输入的方式转动方向盘,使得整车动力总成既在纵向受到冲击,也在侧向受到冲击,在两个方向维度下考核了动力总成(特别是悬置)受冲击耐久性能,1.5g的侧向加速度既满足了足够大的冲击耐久测试要求,又在试验可操作的范围内。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控制整车进行单边转向冲击耐久试验的试验次数为25次。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控制整车进行左右极限转向冲击耐久试验具体包括:在操稳广场上以0.05g的加速度缓慢加速到25km/h,加速的同时以30
°
/s的速度缓慢左转方向盘,当方向盘左转至极限位置时保持25km/h车速绕圈行驶,并开始记录行驶圈数,整车完成左转若干圈后,再以30
°
/s的速度缓慢右转方向盘,当方向盘右转至极限位置时同样保持25km/h速度绕圈行驶,开始记录行驶圈数,使得整车完成右转若干圈试验。
[001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方向盘转至极限位置,使差速器产生了最大的差速,充分考核了差速器的受冲击耐久能力。
[0015]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整车左转向圈数为10圈,整车右转向圈数也为10圈。
[0016]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控制整车进行上下台阶冲击耐久试验具体包括:将整车置于下台面且车头正对台阶,保持前轮轮胎中心距离台阶60cm处,控制整车全油门加速上台阶至后轮处于台阶上台面;将整车置于上台面且车头正对台阶;保持前轮轮胎中心距离台阶60cm处,控制整车全油门加速下台阶至后轮处于台阶下台面;其中台阶的高度为12cm,整车上台阶和整车下台阶试验各进行5次。
[001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全油门加速上下台阶冲击耐久试验真实的模拟了汽车在过坎或过坑时动力总成所收到的冲击状态,充分的考核了动力总成结构件、支撑件及发动机或变速箱悬置在垂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维度下的受冲击耐久性能。
[0018]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检查整车动力总成的部件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包括:检查外观是否有裂纹,安装螺丝是否松脱,悬置橡胶是否开裂,当完成所有的试验模式后,对动力总成进行拆解,对拆解件进行外观检查,并对受力部件进行无损检测。
[0019]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大循环次数为1500次。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为了保证对该整车动力总成耐久性能更加准确地评估,道路冲击耐久试验包括全油门加速、单边转向、左右极限转向和上下台阶冲击耐久试验,试验完毕后,检查整车动力总成的部件是否出现异常,可充分验证整车在多种路况下、多种驾驶模式下动力总成的耐久性能,更接近真实用车情况,全方位的考核了动力总成的冲击耐久性能。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冲击耐久试验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上下台阶冲击耐久试验中试验台阶的断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上台阶冲击耐久试验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下台阶冲击耐久试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试验模式一、控制整车进行全油门加速冲击耐久试验;试验模式二、控制整车进行单边转向冲击耐久试验;试验模式三、控制整车进行左右极限转向冲击耐久试验;试验模式四、控制整车进行上下台阶冲击耐久试验;对不同的试验模式运行相应次数,构成一个子循环,所有的子循环构成一个大循环,并运行相应次数的大循环,试验结束后,检查整车动力总成的部件是否出现异常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整车进行全油门加速冲击耐久试验具体包括:控制整车在试验场地由静止全油门直线加速到110km/h,其中试验场地为平坦的硬路面,路面附着系数不小于0.75,直线长度不应小于2km,宽度不小于8m,纵向坡度不大于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油门加速冲击耐久试验的试验次数为25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整车进行单边转向冲击耐久试验具体包括:控制整车在操稳广场首先直线加速到25km/h,然后全油门加速同时以阶跃输入的方式左转方向盘,使最大侧向加速度达到1.5g;同样的方法先直线加速到25km/h,然后全油门加速同时以阶跃输入的方式右转方向盘,使得最大侧向加速度也达到1.5g。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整车进行单边转向冲击耐久试验的试验次数为25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整车动力总成道路冲击耐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惺生江绮睿丁青盛洁莹李书航邹震晨段谟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