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熊去氧胆酸在制备MCR-3酶抑制剂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588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熊去氧胆酸的一种新的用途,公开了熊去氧胆酸在制备MC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熊去氧胆酸在制备MCR

3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熊去氧胆酸的一种新的用途,尤其涉及熊去氧胆酸在制备MCR

3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迄今为止,已在从人类、食物、动物、农场和环境中分离的不同细菌物种中鉴定出MCR

3基因的变体。2015年在中国发现质粒介导的粘菌素抗性基因MCR

3以及MCR

1通过接合在细菌中的全球传播已被发现,MCR

3基因已分布于世界各地,大肠杆菌呈现严重的公共健康风险,对公众构成了巨大威胁。
[0003]多粘菌素是分子量为1200Da的小脂多肽,带有连接到疏水脂肪酸的聚阳离子环。包括粘菌素在内的多粘菌素是组织良好的药物,并且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粘菌素的机制是通过与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结合并随后分解膜来介导的。粘菌素(多粘菌素E)被认为是临床使用中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最后一种抗生素,因此耐粘菌素肠杆菌科是全球公认的对公共卫生的重要威胁。现今需要寻找一种可以替代抗生素的天然化合物。
[0004]熊去氧胆酸,化学名称为3a,7β

二羟基



胆甾烷

24

酸,为有机化合物,无臭,味苦。医学上用于增加胆汁酸分泌,并使胆汁成分改变,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脂,有利于胆结石中的胆固醇逐渐溶解。但截至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公开将熊去氧胆酸在制备MCR

3抑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熊去氧胆酸在制备MCR

3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熊去氧胆酸在制备MCR

3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0008]优选的,熊去氧胆酸与多粘菌素E联用在制备抗MCR

3阳性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0009]熊去氧胆酸与多粘菌素E联用后能够恢复多粘菌素E对MCR

3沙门氏菌、15E464mcr

3分离株的杀菌活性。
[0010]优选的,熊去氧胆酸与多粘菌素E联用在制备用于治疗MCR

3沙门氏菌,15E464mcr

3分离株感染引起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1]优选的,所述的熊去氧胆酸的分子式为C
24
H
40
O4,分子量为392.572。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熊去氧胆酸在制备MCR

3酶抑制剂中的新医用用途,公开了熊去氧胆酸能够抑制MCR

3酶的活性,恢复多黏菌素E对MCR

3肠杆菌的杀菌活性;熊去氧胆酸联用多黏菌素E对多黏菌素E对MCR

3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广泛的医用用途。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黏菌素E对MCR

3沙门氏菌,15E464mcr

3分离株的生长曲线;
[0014]图2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黏菌素E对MCR

3大肠杆菌,KY924928mcr

3分离株的生长曲线;
[0015]图3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黏菌素E对MCR

3沙门氏菌,15E464mcr

3分离株的时间

杀菌曲线;
[0016]图4为大肠杆菌经熊去氧胆酸和粘菌素处理后的扫描电镜图;
[0017]图5为未经处理的大肠杆菌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试验例1
[0020]最小抑菌浓度试验:
[0021]于96孔无菌微孔板内按棋盘法进行熊去氧胆酸、多黏菌素E单用及二者联用抗产MCR

3沙门氏菌,15E464mcr

3分离株的抑菌活性实验,确定二者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MIC值,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FIC=MIC(多黏菌素E联合)/MIC(多黏菌素E单用)+MIC(熊去氧胆酸联合)/MIC(熊去氧胆酸单用),熊去氧胆酸联用多黏菌素E对MCR

3阳性菌分离株的MIC及FIC值试验结果见表1:
[0022]表1
[0023][0024]结论:熊去氧胆酸单独应用不具备抑菌效果,与多黏菌素E联用能够降低多黏菌素E对Salmonellasp.strain 15E464(mcr

3)和E.colistrainKY924928(mcr

3)的MIC值16倍,FIC数值表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0025]试验例2
[0026]生长曲线试验:
[0027]取MCR

3沙门氏菌,15E464mcr

3分离株,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养(37℃,200rpm),次日1:100扩培至OD
600nm
为0.3左右,分装于5个锥形瓶(20ml/瓶)中,设定不加药物组和不同浓度熊去氧胆酸处理组。37℃,200rpm继续培养,每隔1h测定并记录每组样品的OD
600nm
,直至细菌生长至平台期,绘制生长曲线(图1)。
[0028]结论:在4h或6h的培养时间内,熊去氧胆酸处理组(32

256μg/ml)与未加药物处理组相比,细菌生长至平台期OD
600nm
值无显著差异,表明广藿香酮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不影响细菌正常生长。
[0029]取MCR

3大肠杆菌,KY924928mcr

3分离株,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养(37℃,200rpm),次日1:100扩培至OD
600nm
为0.3左右,分装于5个锥形瓶(20ml/瓶)中,设定不加药物组和不同浓度熊去氧胆酸处理组。37℃,200rpm继续培养,每隔1h测定并记录每组样品的OD
600nm
,直至细菌生长至平台期,绘制生长曲线(图2)。
[0030]结论:在4或6h的培养时间内,熊去氧胆酸处理组(32

256μg/ml)与未加药物处理组相比,细菌生长至平台期OD
600nm
值无显著差异,表明广藿香酮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不影响细菌正常生长。
[0031]试验例3
[0032]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熊去氧胆酸在制备MCR

3酶抑制剂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熊去氧胆酸与多粘菌素E联用在制备抗MCR

3阳性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熊去氧胆酸与多粘菌素E联用后能够恢复多粘菌素E对MCR

3沙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锋石琳琳邓旭明周永林邱家章房天琪张灿冯海华马赫然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