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552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应用的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培养装置;S2、在填装前将沸石、河沙和土壤混合,混合后对其辐照灭菌;在菌根室和尼龙网袋的混合基质内均添加营养液,同时在尼龙网袋的混合基质内添加磷营养液;S3、利用层接法在培养室将菌剂接种于菌根室的混合基质内;选择多年生豆科植物为宿主植物,将种子播种于菌根室的混合基质内,一周后间苗,每个菌根室保留5株长势一致的植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生产出的丛枝菌根真菌的遗传稳定性、高节省人力物力、便于AM真菌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普及。的规模化应用和普及。的规模化应用和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应用的
,特别是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土壤真菌,能与大多数陆生植物形成共生体并产生互惠关系。AM真菌能够促进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特别是对磷的吸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而且能提高土壤质量,改善退化土壤肥力等。由于AM真菌对于植物重要的作用,其在农林生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AM真菌的研究和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对其进行广泛的开发应用也成为目前的重要任务。
[0003]由于AM真菌是一种专性活体营养微生物,只能与宿主植物共生以完成生命周期,故借助宿主植物对其进行扩繁是获取AM真菌的有效途径。目前AM真菌的扩繁方法主要有盆栽培养法、培养基培养法、营养液培养法、玻璃珠分室培养法、雾化培养法、大田培养法及离体双重培养法等。其中,营养液培养法对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成本较高,AM真菌菌物产量相对较少,扩繁效果差;离体双重培养法和玻璃珠培养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AM真菌,但数量较少,操作和技术难度大,仅适用于科研和特殊目的要求;大田培养法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AM真菌,容易受到污染,不适用于商业化菌剂生产。盆栽培养法还是当前广泛使用的AM真菌扩繁方法,是将AM真菌的孢子、菌丝和植株被侵染的根段等繁殖体,接种于宿主植物生长的基质中,经过培养获得风干后的包含AM真菌繁殖体的培养基质。此方法操作简单,生产的菌剂也比较可靠,但其需要较大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培养,菌剂体积大不便于运输,且菌剂的质量降低速度较快,每半年至一年就需要转接一次,培养或转接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而造成菌株的损失,以至于造成菌种的退化和性状丢失。
[0004]因此,需要一种便捷高效的AM真菌扩繁方法,既能减少菌剂生产中人力物力的耗费,又能保证菌种的遗传稳定性,收获高质量的AM真菌菌剂,满足农林、生态、环境等行业对AM真菌菌剂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生产出的丛枝菌根真菌的遗传稳定性、高节省人力物力、便于AM真菌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普及的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制作培养装置,取用一个顶部带开口的塑料长方体盒,在塑料长方体盒内焊接一个隔板,隔板将塑料长方体盒分隔为菌根室和菌丝室,在隔板上开出连通菌根室和菌丝室内的窗口,在窗口处焊接将其遮挡住的滤网,然后在菌丝室内填装带开口的尼龙网袋,随
后在菌根室的上开口处套装顶部带开口的透明防护罩,从而最终实现了培养装置的制作;
[0008]S2、在菌根室内填装体积比分别为7:2:1的沸石、河沙和土壤的混合基质,在填装前将沸石、河沙和土壤混合,混合后对其辐照灭菌;在尼龙网袋内填装体积比分别为5:2:3的沸石、河沙和土壤的混合基质,在填装前将沸石、河沙和土壤混合,混合后对其辐照灭菌;在菌根室和尼龙网袋的混合基质内均添加营养液,同时在尼龙网袋的混合基质内添加磷营养液;
[0009]S3、利用层接法在培养室将菌剂接种于菌根室的混合基质内;选择多年生豆科植物为宿主植物,用10%过氧化氢溶液将宿主植物浸泡消毒9~10min,浸泡后,用蒸馏水对种子清洗,待洗净后,将种子置于黑暗潮湿的室温环境下催芽1~2天,待种子露白后,将种子播种于菌根室的混合基质内,一周后间苗,每个菌根室保留5株长势一致的植株;
[0010]S4、待生长2个半月后,第一次采取植株根系样品进行侵染率测定,收取并更换相同的菌丝室中尼龙网袋内的混合基质,对授权的混合基质进行孢子密度和菌丝密度的测定,之后每隔一个半月重复上述操作,共计三次;
[0011]S5、步骤S5结束后,将植株地下部的根系剪碎,待干燥后与培养基质混合即可得丛枝菌根真菌。
[0012]所述步骤S1中,滤网的网孔直径为30~50μm,滤网完整覆盖所述窗口。
[0013]所述步骤S1中,尼龙网袋的孔径大小为70~100μm,尼龙网袋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椭球形。
[0014]所述步骤S1中,透明防护罩为塑料或玻璃材质,透明防护罩高出菌根室15~20cm。
[0015]所述步骤S1中,菌丝室的形状为长方形。
[0016]所述步骤S3中,多年生豆科植物为白三叶草、甘草、紫穗槐、胡枝子中任意一种。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扩繁装置简单,培养材料易获得且培养条件要求较低,节省人力物力,便于AM真菌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普及。
[0019]2.扩繁培养周期长,植物生长期持续2~3年,培养过程中能连续不断地生产菌剂,缓解目前对菌剂量的需求压力。
[0020]3.生产的菌剂为含有新鲜纯净的菌丝和孢子体基质,菌种的遗传稳定性高,可作为优良菌剂接种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培养装置的实物图;
[0023]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24]图4为培养植株的实物图;
[0025]图5为图5的俯视图;
[0026]图6为BJ09菌剂在植株根系中的侵染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BJ09菌剂在植株根系中的菌丝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AH01菌剂在植株根系中的侵染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AH01菌剂在植株根系中的菌丝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

透明防护罩,2

尼龙网袋,3

滤网,4

菌根室,5

菌丝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应注意的是,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0033]S1、制作培养装置,取用一个顶部带开口的塑料长方体盒,在塑料长方体盒内焊接一个隔板,隔板将塑料长方体盒分隔为菌根室4和菌丝室5,在隔板上开出连通菌根室4和菌丝室5内的窗口,在窗口处焊接将其遮挡住的滤网3,然后在菌丝室5内填装带开口的尼龙网袋2,随后在菌根室4的上开口处套装顶部带开口的透明防护罩1,从而最终实现了培养装置的制作,其中滤网3的网孔直径为30~50μm,滤网3完整覆盖所述窗口;尼龙网袋2的孔径大小为70~100μm,尼龙网袋2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椭球形;透明防护罩1为塑料或玻璃材质,透明防护罩1高出菌根室415~20cm;菌丝室5的形状为长方形;
[0034]S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连续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培养装置,取用一个顶部带开口的塑料长方体盒,在塑料长方体盒内焊接一个隔板,隔板将塑料长方体盒分隔为菌根室(4)和菌丝室(5),在隔板上开出连通菌根室(4)和菌丝室(5)内的窗口,在窗口处焊接将其遮挡住的滤网(3),然后在菌丝室(5)内填装带开口的尼龙网袋(2),随后在菌根室(4)的上开口处套装顶部带开口的透明防护罩(1),从而最终实现了培养装置的制作;S2、在菌根室(4)内填装体积比分别为7:2:1的沸石、河沙和土壤的混合基质,在填装前将沸石、河沙和土壤混合,混合后对其辐照灭菌;在尼龙网袋(2)内填装体积比分别为5:2:3的沸石、河沙和土壤的混合基质,在填装前将沸石、河沙和土壤混合,混合后对其辐照灭菌;在菌根室(4)和尼龙网袋(2)的混合基质内均添加营养液,同时在尼龙网袋(2)的混合基质内添加磷营养液;S3、利用层接法在培养室将菌剂接种于菌根室(4)的混合基质内;选择多年生豆科植物为宿主植物,用10%过氧化氢溶液将宿主植物浸泡消毒9~10min,浸泡后,用蒸馏水对种子清洗,待洗净后,将种子置于黑暗潮湿的室温环境下催芽1~2天,待种子露白后,将种子播种于菌根室(4)的混合基质内,一周后间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利国付荣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必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