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配筋自动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486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柱配筋自动生成方法,包括:S1、自定义矩形柱对应的箍筋许用直径表和纵筋许用直径表;S2、分别确定所述矩形柱的B边的第一角筋直径dj1及所述第一角筋直径dj1对应的第一中间纵筋直径、第一中间纵筋根数;S3、确定所述矩形柱的B边对应的第一中间纵筋根数以及H边对应的第二中间纵筋根数,比较所述第一中间纵筋根数和第二中间纵筋根数之间的差异是否超出阈值;S4、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中间纵筋直径、第一中间纵筋根数确定B边对应的第一箍筋直径;S5、通过箍筋非加密区计算值、箍筋直径和行业规范要求,计算出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自动完成配筋详图的绘制。动完成配筋详图的绘制。动完成配筋详图的绘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配筋自动生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柱配筋自动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结构设计中普遍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表达,它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以平面注写的方式简洁的表示出来。
[0003]而当今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如何高效、准确地对结构构件进行设计成为行业的重点和难点。通常情况下,结构计算软件能生成柱配筋,但是其配筋准确性和构造要求难以满足规范标准和设计需求。另外,人工绘图时,难免也会出现许多笔误,这些都是需要亟待规避和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柱配筋自动生成方法,基于计算机编程,可自动生成混凝土矩形柱的配筋详图,根据混凝土结构中框架柱的尺寸、位置、标高、计算信息、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等级等参数,自动完成配筋详图的绘制,通过该方法绘制的柱配筋图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并尽量兼顾经济性和结构设计合理性以满足设计需求,该方法提高了柱配筋图的绘制效率,减少了人工绘图在规范与标注方面可能出现的错误。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柱配筋自动生成方法,包括:
[0007]S1、根据设计师自己的配筋习惯自定义矩形柱对应的箍筋许用直径表和纵筋许用直径表;
[0008]S2、分别确定所述矩形柱的B边的第一角筋直径dj1以及H边的第二角筋直径dj2,取所述第一角筋直径dj1和第二角筋直径dj2中较大值为矩形柱对应的角筋直径dj;
[0009]S3、根据确定的角筋直径dj以及纵筋计算值确定第一中间纵筋根数、对应的第一中间纵筋直径以及第二中间纵筋根数和对应的第二中间纵筋直径,比较所述第一中间纵筋根数和第二中间纵筋根数之间的差异是否超出阈值,若是,则返回本步骤,重新确定第一中间纵筋根数和第二中间纵筋根数,否则,跳转至S4;
[0010]S4、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中间纵筋直径、第一中间纵筋根数、第二中间纵筋直径、第二中间纵筋根数、箍筋许用直径表、箍筋计算值、行业规范要求确定B边对应的第一箍筋直径和H边对应的第二箍筋直径,并取所述第一箍筋直径和第二箍筋直径中较大值为所述矩形柱对应的箍筋直径;
[0011]S5、通过箍筋非加密区计算值、所述矩形柱对应的箍筋直径和行业规范要求,计算出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
[0012]S6、根据S2

S5得出的结果绘制柱配筋详图。
[0013]作为优化,步骤S2中,确定所述矩形柱的B边对应的第一角筋直径dj1的取值范围的具体步骤为:
[0014]S2.1、选取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满足B边的角筋计算值的第一最小角筋直径dj
1min

[0015]S2.2、基于第一最小角筋直径dj
1min
逐步增大调整角筋直径,在保证中间纵筋间距满足行业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角筋单排的配筋形式,结合B边配筋计算值(B边配筋计算值=B边角筋计算值+B边中间纵筋计算值),计算B边对应的同一排中第一中间纵筋根数和第一中间纵筋直径,使得在同一排中B边只布置单排的第一中间纵筋即可满足“中部纵筋面积+角筋面积≥B边配筋计算值”的计算需求,此时,满足所述计算需求的最小的角筋直径即为第一角筋直径dj1的取值范围;
[0016]S2.3、若S2.2中将所述角筋直径增大到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最大值仍无法满足“中部纵筋面积+角筋面积≥输出计算值”的计算需求,则采取角筋并筋的形式进行配筋,此时,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的纵筋直径最大值即为第一角筋直径dj1。
[0017]作为优化,步骤S2中,确定所述矩形柱的H边对应的第二角筋直径dj2的具体步骤为:
[0018]S2.4、选取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满足H边的角筋计算值的第二最小角筋直径dj
2min

[0019]S2.5、基于第二最小角筋直径dj
2min
逐步增大调整角筋直径,在保证中间纵筋间距满足行业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角筋单排的配筋形式,结合H边配筋计算值,计算H边对应的同一排中第二中间纵筋根数和第二中间纵筋直径,使得在同一排中H边只布置单排的第二中间纵筋即可满足“中部纵筋面积+角筋面积≥H边配筋计算值”的计算需求,此时,满足所述计算需求的最小的角筋直径即为第二角筋直径dj2的取值范围;
[0020]S2.6、若S2.5中将所述角筋直径增大到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最大值仍无法满足“中部纵筋面积+角筋面积≥输出计算值”的计算需求,则采取角筋并筋的形式进行配筋,此时,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的纵筋直径最大值即为第二角筋直径dj2。
[0021]作为优化,第一中间纵筋根数、第一中间纵筋直径与第一角筋直径dj1之间的关系为:
[0022][0023]其中,N
BM1
为第一中间纵筋根数,d
BM1
为第一中间纵筋直径,A
sB
为B边配筋计算值,A
sM
表示中间纵筋配筋面积;
[0024]第二中间纵筋根数、第二中间纵筋直径与第二角筋直径dj2之间的关系为:
[0025][0026]其中,N
BM2
为第二中间纵筋根数,d
BM2
为第二中间纵筋直径,A
sH
为H边配筋计算值,A
sM
表示中间纵筋配筋面积。
[0027]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角筋直径dj1及所述第一角筋直径dj1对应的第一中间纵筋直径d
BM1
、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的筛选条件为:
[0028]A1、若B边对应的同一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对应多个第一中间纵筋直径d
BM1
,则选
取对应的最小的所述第一中间纵筋直径d
BM1
进行下一步操作;
[0029]A2、若得到的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使得第一中间纵筋的间距不满足行业规范要求,则不选取该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0030]A3、若筛选出来无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满足行业规范要求,则判断配筋失败;若有一个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满足行业规范要求,则选取该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及对应的第一中间纵筋直径d
BM1
和第一角筋直径dj1;若有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满足行业规范要求,则选取最大的两个第一中间纵筋直径d
BM1
对应的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0031]A4、基于所述箍筋选用直径表中的最小的箍筋直径进行试算,若A3筛选出来的两个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都满足箍筋加密区计算值,则选用较小的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若A3筛选出来的两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配筋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自定义矩形柱对应的箍筋许用直径表和纵筋许用直径表;S2、分别确定所述矩形柱的B边的第一角筋直径dj1以及H边的第二角筋直径dj2,取所述第一角筋直径dj1和第二角筋直径dj2中较大值为矩形柱对应的角筋直径dj;S3、根据确定的角筋直径dj以及纵筋计算值确定第一中间纵筋根数、对应的第一中间纵筋直径以及第二中间纵筋根数和对应的第二中间纵筋直径,比较所述第一中间纵筋根数和第二中间纵筋根数之间的差异是否超出阈值,若是,则返回本步骤,重新确定第一中间纵筋根数和第二中间纵筋根数,否则,跳转至S4;S4、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中间纵筋直径、第一中间纵筋根数、第二中间纵筋直径、第二中间纵筋根数、箍筋许用直径表、箍筋计算值、行业规范要求确定B边对应的第一箍筋直径和H边对应的第二箍筋直径,并取所述第一箍筋直径和第二箍筋直径中较大值为所述矩形柱对应的箍筋直径;S5、通过箍筋非加密区计算值、所述矩形柱对应的箍筋直径和行业规范要求,计算出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S6、根据S2

S5得出的结果绘制柱配筋详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配筋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确定所述矩形柱的B边对应的第一角筋直径dj1的具体步骤为:S2.1、选取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满足B边的角筋计算值的第一最小角筋直径dj
1min
;S2.2、基于第一最小角筋直径dj
1min
逐步增大调整角筋直径,在保证中间纵筋间距满足行业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角筋单排的配筋形式,结合B边配筋计算值,计算B边对应的同一排中第一中间纵筋根数和第一中间纵筋直径,使得在同一排中B边只布置单排的第一中间纵筋即可满足“中部纵筋面积+角筋面积≥B边配筋计算值”的计算需求,此时,满足所述计算需求的最小的角筋直径即为第一角筋直径dj1;S2.3、若S2.2中将所述角筋直径增大到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最大值仍无法满足“中部纵筋面积+角筋面积≥输出计算值”的计算需求,则采取角筋并筋的形式进行配筋,此时,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的纵筋直径最大值即为第一角筋直径dj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柱配筋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确定所述矩形柱的H边对应的第二角筋直径dj2的具体步骤为:S2.4、选取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满足H边的角筋计算值的第二最小角筋直径dj
2min
;S2.5、基于第二最小角筋直径dj
2min
逐步增大调整角筋直径,在保证中间纵筋间距满足行业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角筋单排的配筋形式,结合H边配筋计算值,计算H边对应的同一排中第二中间纵筋根数和第二中间纵筋直径,使得在同一排中H边只布置单排的第二中间纵筋即可满足“中部纵筋面积+角筋面积≥H边配筋计算值”的计算需求,此时,满足所述计算需求的最小的角筋直径即为第二角筋直径dj2;S2.6、若S2.5中将所述角筋直径增大到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最大值仍无法满足“中部纵筋面积+角筋面积≥输出计算值”的计算需求,则采取角筋并筋的形式进行配筋,此时,所述纵筋许用直径表中的纵筋直径最大值即为第二角筋直径dj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柱配筋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中间纵筋根数、第一中间纵筋直径与第一角筋直径dj1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N
BM1
为第一中间纵筋根数,d
BM1
为第一中间纵筋直径,A
sB
为B边配筋计算值,A
sM
表示中间纵筋配筋面积;第二中间纵筋根数、第二中间纵筋直径与第二角筋直径dj2之间的关系为:其中,N
BM2
为第二中间纵筋根数,d
BM2
为第二中间纵筋直径,A
sH
为H边配筋计算值,A
sM
表示中间纵筋配筋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柱配筋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筋直径dj1及所述第一角筋直径dj1对应的第一中间纵筋直径d
BM1
、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的筛选条件为:A1、若B边对应的同一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对应多个第一中间纵筋直径d
BM1
,则选取对应的最小的所述第一中间纵筋直径d
BM1
进行下一步操作;A2、若得到的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使得第一中间纵筋的间距不满足行业规范要求,则不选取该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A3、若筛选出来无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满足行业规范要求,则判断配筋失败;若有一个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满足行业规范要求,则选取该第一中间纵筋根数N
BM1
及对应的第一中间纵筋直径d
BM1
和第一角筋直径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广坡王逸凡康永君周盟方长建饶明航赖逸峰白蜀珺刘济凡黄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