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78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片取样器,包括下托,其围成开口朝上的收纳腔,下托的顶部围绕收纳腔的开口设有第一磁铁;上托,其底面对应第一磁铁的位置配合设有第二磁铁,以第一磁铁的磁性贴合面为定位面;切刀座,其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上托内,切刀座的顶部穿出上托,切刀座的底部设有筒状切刃,筒状切刃向下正对收纳腔,切刀座和上托之间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弹簧,弹簧位于自然状态下,筒状切刃位于第二磁铁的上方,切刀座沿上托下移时,弹簧压缩,筒状切刃自上托内部向下穿过定位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体体积较小,方便随身携带,可以采集叶片的任意位置,而且筒状切刃自然回缩,提高安全性。提高安全性。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片取样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叶片取样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叶片取样器。

技术介绍

[0002]植物叶片样品采集一般是采用普通剪刀实现裁切,裁切过程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如果所需取样的叶片较大,对叶片内区域的取样操作更不方便,因此,市面上有一些叶片的取样器,其具有相互铰接的两个长臂,两个长臂的一端设有相互配合的裁切结构,采样人员通过控制两个长臂的张合,使得裁切结构可以对较大叶片的任意区域进行打孔、取样,但是,两个长臂铰接裁剪的结构复杂,同时势必会导致整个取样器的体积增大,采样人员难以随身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取样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叶片取样器,包括:下托,其围成开口朝上的收纳腔,所述下托的顶部围绕所述收纳腔的开口设有第一磁铁;上托,其底面对应所述第一磁铁的位置配合设有第二磁铁,以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性贴合面为定位面;切刀座,其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托内,所述切刀座的顶部穿出所述上托,所述切刀座的底部设有筒状切刃,所述筒状切刃向下正对所述收纳腔,所述切刀座和所述上托之间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弹簧,所述弹簧位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筒状切刃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上方,其中:所述切刀座沿所述上托下移时,所述弹簧压缩,所述筒状切刃自所述上托内部向下穿过所述定位面。
[000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将上托和下托盖合在叶片目标取样位置的上下两侧,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性相吸作用下,上托和下托自动对位,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间夹紧叶片,此时定位面位于夹紧的叶片上,采样人员按压切刀座,使得切刀座沿上托下移,筒状切刃向下穿刺并切下叶片样品,松开切刀座,筒状切刃在弹簧的回弹作用下复位、并回到定位面的上方,切断后的叶片样品则直接掉入收纳腔收集,实现自动收集,取样过程方便快捷,本技术的取样器整体体积较小,同时可以放置到叶片上的任意位置,方便采样人员随身携带,在不需要采样时,筒状切刃自然回缩,提高安全性,并且上托、下托自然贴合,防止叶片样品脱落。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托围成环形的避让通道,所述筒状切刃位于所述避让通道内,其中:所述切刀座沿所述上托下移时,所述筒状切刃的底部可向下穿出所述避让通道。切刀座沿上托下移,弹簧压缩,筒状切刃伸出避让通道实现叶片切割,切割结束后,取消对切刀座的施力,弹簧回弹并带动筒状切刃复位,此时筒状切刃收纳进避让通道内,上托可以将粘在筒状切刃上的叶片推开,防止叶片与筒状切刃的粘连,提高取样效率。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筒状切刃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收纳腔的中心线相互重合。筒状切刃向下正对容纳腔,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均围起筒状切刃上下活动的位置,收纳腔中心线重叠于筒状切刃中心轴线,使得叶片切割位置和叶片夹紧定位的位置保持一定,保证叶片周向的切割边缘均受到同样的切割力,提高筒状切刃的切割稳定性。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上托包括上筒、连接条和推块,所述连接条的一端连接所述上筒上侧,所述连接条的另一端朝所述上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推块的上端,所述上筒的内壁与所述推块的外壁之间围成所述避让通道,所述上筒包覆所述切刀座,所述切刀座的底面设有连接槽,所述切刀座沿所述上筒上下滑动时,所述连接条可沿所述连接槽内上下滑动。连接条连接上筒和推块,使得上托和推块形成一体结构,切刀座上的连接槽为连接条和推块提供避让位置,方便安装,又保证切刀座可以在上筒内实现移动,同时筒状切刃收纳在避让通道内,结构可靠。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块的中心线与所述筒状切刃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保证推块可以推动叶片的中心,提高推块将叶片从筒状切刃上推离的效果。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下托包括下筒和底盖,所述下筒围成具有上下两端开口的所述收纳腔,所述底盖侧部具有出叶口,所述底盖可相对所述下筒向下滑动,使得所述出叶口与所述收纳腔的底部开口相互连通。底盖合在下筒的底部开口,下筒封闭出叶口,当底盖相对下筒向下滑动,下筒逐渐解除对出叶口的封闭,使得出叶口可以和收纳腔连通,采样人员可以从出叶口中抽出叶片样品,无须从容纳腔上端开口抠出,方便快捷,同时保证叶片不会直接从收纳腔底部开口直接掉出底盖。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包括底板和周向围设所述底板的围边,所述出叶口设置在所述围边上,所述底板盖合于所述收纳腔底部开口时,所述围边可卡在所述下筒上。采样人员调整底盖向上滑动,并使得底板封闭收纳腔底部开口后,围边可以卡在下筒上,实现底板盖合稳定,保证容纳腔下端开口的闭合,防止叶片从收纳腔底部掉落。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端面设有出叶孔,所述出叶孔延伸至所述出叶口。叶片样品在重力作用下搁置在底板上,采样人员可以将底部的叶片样品通过出叶孔逐渐移出出叶口,方便采样人员依次取出叶片样品。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围边内壁设有卡块,所述下筒外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定位段和调节段,所述定位段沿水平延伸,所述调节段自其与所述定位段连通处向下延伸,所述卡块可在所述定位段与所述调节段内活动。底板盖合在收纳腔底端开口时,卡块位于定位段内,相对下筒转动底盖,围边上的卡块沿定位段移向调节段,并沿调节段向下滑动,底盖此时相对下筒向下滑动,使得出叶口逐渐打开,出叶口的开合方便快捷,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叶片取样器的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叶片取样器的剖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叶片取样器的沿直角方向的剖切结构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上托和切刀座的结构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下筒和底盖的结构图。
[0021]附图中:110

上托、120

下托、121

下筒、122

底盖、130

切刀座、210

第一磁铁、220

第二磁铁、230

筒状切刃、240

收纳腔、250

推块、251

避让通道、260

弹簧、310

上筒、3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托(120),其围成开口朝上的收纳腔(240),所述下托(120)的顶部围绕所述收纳腔(240)的开口设有第一磁铁(210);上托(110),其底面对应所述第一磁铁(210)的位置配合设有第二磁铁(220),以所述第一磁铁(210)的磁性贴合面为定位面;切刀座(130),其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托(110)内,所述切刀座(130)的顶部穿出所述上托(110),所述切刀座(130)的底部设有筒状切刃(230),所述筒状切刃(230)向下正对所述收纳腔(240),所述切刀座(130)和所述上托(110)之间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弹簧(260),所述弹簧(260)位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筒状切刃(230)位于所述第二磁铁(220)的上方,其中:所述切刀座(130)沿所述上托(110)下移时,所述弹簧(260)压缩,所述筒状切刃(230)自所述上托(110)内部向下穿过所述定位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110)内围成环形的避让通道(251),所述筒状切刃(230)位于所述避让通道(251)内,其中:所述切刀座(130)沿所述上托(110)下移时,所述筒状切刃(230)的底部可向下穿出所述避让通道(2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切刃(23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收纳腔(240)的中心线相互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叶片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110)包括上筒(310)、连接条(320)和推块(250),所述连接条(320)的一端连接所述上筒(310)上侧,所述连接条(320)的另一端朝所述上筒(310)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推块(250)的上端,所述上筒(310)的内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春燕李珂清丘勇平孟醒黄盛标李霜霜谢元恒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