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磁箱和除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4647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磁箱和除磁装置,除磁箱包括箱体、n个设置于箱体内部的磁棒、箱盖、n个磁棒套、磁棒套连接装置、以及转动装置。除磁装置包括废水回收箱、至少2根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输水泵、至少2根第三管道、至少2个除磁箱、以及洗水输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套除磁装置中设置两个除磁箱,轮流进行溶液除磁和磁棒套的脱磁自清洁,可以实现连续高效的溶液除磁作业,既能保证除磁效果,又能实现连续生产作业。又能实现连续生产作业。又能实现连续生产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磁箱和除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除磁箱和除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电池的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作为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中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其指标对电池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原料中的磁性异物,在电池制作过程中常常会引起电池自放电,电池过充、储存性能差、甚至引起电池短路,降低动力的安全系数;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锂电正极材料中磁性异物的去除,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其中的单质铁。
[0003]当前,为了提高除磁异效果,永磁除铁和电磁除铁器被用来进行除铁,一般采用在液体输送管道中加装电磁除铁器和永磁除铁器。但是,电磁除铁器多次除铁,降低材料中金属杂质含量有限,比如,高铁料经多次除铁后金属杂水平甚至更高,且造成返工,增加了成本的投入。首先,一般的永磁除铁器结构为几根交错排列的磁棒分布在箱体内,磁棒的表面与浆料接触,因此,磁棒的表面积在一定程度会影响除磁异的效果;其次,磁棒的表面材质一般为不锈钢材质,溶液(特别是酸碱)长期接触会造成腐蚀,引入磁异;最后,磁棒清洗时需要停机,把磁棒取出,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效率低,影响生产进程,并且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磁箱和除磁装置,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0005]一种除磁箱,包括箱体、n个设置于箱体内部的磁棒、箱盖、n个磁棒套、磁棒套连接装置、以及转动装置,所述箱体顶部开口,箱体上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排水口、第一洗水入口和第二洗水入口,所述排水口设置于箱体底部;所述箱盖设置于箱体顶部,且与箱体可拆卸连接,箱盖上设置有预留通孔;所述磁棒套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箱盖下表面的大齿轮和n个设置于大齿轮四周且分别与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大齿轮的中心设置于预留通孔下方;所述磁棒套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管,中空管的侧壁为网状镂空孔结构,中空管的内径大于磁棒的外径,n个磁棒套分别设置于n个小齿轮下方,磁棒套的顶端与小齿轮连接,磁棒套与磁棒一一对应设置,磁棒套分别套设于对应磁棒的外侧;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手柄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从箱盖的上表面穿过预留通孔与大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转动手柄设置于箱盖上方且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n≥1。
[0006]具体的,所述磁棒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箱体内且与箱体的底部连接。
[0007]具体的,所述除磁箱的箱体底部为漏斗形,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漏斗口处,漏斗形设计有利于排出磁性杂质,防止杂质在箱底沉积。
[0008]具体的,所述箱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均设置于安装凹槽内。
[0009]具体的,所述箱体侧壁的顶部四周设置有一圈安装圈,安装圈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螺孔;所述箱盖的四周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螺孔;所述箱盖与箱体通过多个穿过第一安装螺孔和第二安装螺孔的螺栓连接。
[0010]一种包含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除磁箱的除磁装置,包括废水回收箱、至少2根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输水泵、至少2根第三管道、至少2个除磁箱、以及洗水输入装置,所述废水回收箱包括清水箱和至少1个沉淀箱,清水箱与沉淀箱之间通过隔板隔开,隔板中间靠上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1个溢流孔;所述沉淀箱的底部设置有永磁板,沉淀箱上设置有废水入口,废水入口与除磁箱的排水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清水箱上设置有出水口,第二管道的一端通过出水口与清水箱内部连通,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输水泵的入水口连接;输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三管道与除磁箱的第一洗水入口连接,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洗水输入装置与除磁箱的第二洗水入口连接。
[0011]具体的,所述装置包括2个除磁箱、2个沉淀箱、2根第一管道和2根第三管道,所述2个除磁箱的排水口分别与2个沉淀箱的废水入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2根第三管道与输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三通管件连接。
[0012]具体的,所述洗水输入装置包括与除磁箱的第二洗水入口连接的纯水动力管道。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除磁箱的箱盖可以打开,方便对除磁箱内部的零部件进行检修和更换;
[0015](2)磁棒外套设磁棒套,磁棒套通过齿轮和转动装置安装在箱盖上,一方面磁棒套可以减小磁棒与箱内溶液直接接触面积,防止磁棒与酸性溶液反应,增加溶液中的杂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动转动装置的手柄,使磁棒套和磁棒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促使吸附在磁棒套外的磁性杂质脱落,并随水流流出除磁箱,不用更换磁棒,能方便地实现磁棒的自清洁;
[0016](3)除磁箱的底面设计成漏斗状,方便在除磁箱内部杂质的排出,不会在箱内存留,可以防止除磁箱对溶液的污染;
[0017](4)废水回收箱设置沉淀箱,沉淀箱底部设置永磁板,可以将废水中的磁性杂质吸附在沉淀箱底层,隔板上设置溢流口,沉淀箱的上清液溢流到清水箱中储存,当除磁箱需要进行排磁时,既可以通过第二洗水入口向除磁箱中冲入纯水,也可以通过泵和管道将回收的清水输送到除磁箱中,对磁棒套进行冲洗,也可以二者同时进行,可以节约用水量;
[0018](5)一套除磁装置中设置两个除磁箱,轮流进行溶液除磁和磁棒套的脱磁自清洁,可以实现连续高效的溶液除磁作业,既能保证除磁效果,又能实现连续生产作业。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除磁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除磁箱的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除磁箱的箱盖下表面的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安装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除磁箱的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除磁箱的箱体的俯视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除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1

6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0026]参考附图1

5,一种除磁箱,包括箱体、n个设置于箱体内部的磁棒8、箱盖、n个磁棒套10、磁棒套连接装置、以及转动装置,所述箱体顶部开口,箱体上设置有进液口5、出液口9、排水口7、第一洗水入口17和第二洗水入口6,所述排水口7设置于箱体底部,进液口5和出液口9处均设置有开关阀门,出液口9和进液口5可以设置在箱体侧壁中间靠上的位置,也可以根据除磁的需要设置在其他位置,本专利技术不做限制;所述箱盖设置于箱体顶部,且与箱体可拆卸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本专利技术不做限制,箱盖上设置有预留通孔;所述磁棒套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箱盖下表面的大齿轮3和n个设置于大齿轮3四周且分别与大齿轮3啮合的小齿轮4,大齿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n个设置于箱体内部的磁棒、箱盖、n个磁棒套、磁棒套连接装置、以及转动装置,所述箱体顶部开口,箱体上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排水口、第一洗水入口和第二洗水入口,所述排水口设置于箱体底部;所述箱盖设置于箱体顶部,且与箱体可拆卸连接,箱盖上设置有预留通孔;所述磁棒套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箱盖下表面的大齿轮和n个设置于大齿轮四周且分别与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大齿轮的中心设置于预留通孔下方;所述磁棒套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管,中空管的内径大于磁棒的外径,n个磁棒套分别设置于n个小齿轮下方,磁棒套的顶端与小齿轮连接,磁棒套与磁棒一一对应设置,磁棒套分别套设于对应磁棒的外侧;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手柄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从箱盖的上表面穿过预留通孔与大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转动手柄设置于箱盖上方且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n≥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棒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箱体内且与箱体的底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磁箱的箱体底部为漏斗形,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漏斗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均设置于安装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侧壁的顶部四周设置有一圈安装圈,安装圈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刘郁董柯静吴雨晴任云强周林陈先雄余尚清邓凯孙越周毅薛飞胡丰献
申请(专利权)人:格林爱科荆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