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倒置前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62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倒置前减震器,包括底座、外筒、伸缩管、内管以及活塞杆,伸缩管和内管安装在底座上,内管置于伸缩管的内孔中,伸缩管的内壁和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压力腔室,伸缩管可活动插入外筒的一端,外筒的另一端螺接有调节端盖,活塞杆与调节端盖连接,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有活塞,活塞置于内管中,在活塞上设有针阀,调节端盖上设有调节针阀的调节部件,在底座上安装有高速调节阀、低速调节阀和气瓶,高速调节阀的进口端与内管相通,低速调节阀的出口通向气瓶和压力腔室,高速调节阀和低速调节阀通过管孔相串联。这样就达到减震器软硬调节精确可靠的技术效果,从而应对不同路况和驾驶速度需求,保证驾驶的舒适性。保证驾驶的舒适性。保证驾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倒置前减震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倒置前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倒置减震器主要用于摩托车的前部用于前轮的减震,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有低速、高速状态,也会有存在路面平整状态和坑洼状态,因此会承受不同的路面和速度的冲击,而倒置减震器中的主要减震部件为弹簧,弹簧的承受冲击后会对路面的冲击进行大部分的缓冲,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也会对减震器内的减震油进行压缩,从而使得弹簧的减震缓冲的更加缓和,而现有的减震器对于减震油的油路控制不够方便和精确,导致摩托车在行车过程中,不能及时调整减震器的软硬,导致减震器的减震不能匹配路况和速度,极大影响驾驶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硬调节精确可靠的摩托车倒置前减震器,从而应对不同路况和驾驶速度需求,保证驾驶的舒适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倒置前减震器,包括底座、外筒、伸缩管、内管以及活塞杆,所述伸缩管和所述内管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内管置于所述伸缩管的内孔中,伸缩管的内壁和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压力腔室,所述伸缩管可活动插入外筒的一端,所述外筒的另一端螺接有调节端盖,内管与伸缩管相通,外筒与伸缩管相通,调节端盖上连接有弹簧座一,所述内管的端部连接有弹簧座二,在所述弹簧座一和所述弹簧座二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调节端盖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置于内管中,在所述活塞上设有针阀,所述调节端盖上设有调节针阀的调节部件,在所述的底座上安装有高速调节阀、低速调节阀和气瓶,高速调节阀的进口端与内管相通,低速调节阀的出口通向气瓶和压力腔室,高速调节阀和低速调节阀通过管孔相串联。
[0005]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高速调节阀相对应的安装孔一,所述高速调节阀安装在安装孔一上,所述的高速调节阀包括塞入安装孔一内的阀体一、碟簧和快张阀片,阀体一上设有阀孔一,在所述阀体一内设有定位杆,所述碟簧和快张阀片套设在该定位杆上,所述快张阀片封住所述阀孔一,所述碟簧一端抵压在快张阀片上,在所述安装孔一的端口上配置有封盖一,所述封盖一上螺接有调节旋钮一,所述调节旋钮一的下端面和所述碟簧之间设有导块,该导块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
[0006]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低速调节阀相对应的安装孔二,所述低速调节阀包括塞入所述安装孔二内的阀体二、封盖二、阀块以及调节旋钮二,所述阀体二上设有阀孔二,所述阀块上可堵塞阀孔二的插针,所述封盖二封堵住所述安装孔二的端口,所述调节旋钮二螺接在所述封盖二上,所述调节旋钮二与所述阀块连接。
[0007]所述针阀包括针杆和活塞座,该针杆可活动插设在所述活塞杆的中空内,在所述
针杆上配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塞座上安装所述的活塞,所述活塞座与活塞杆连接,所述活塞座上设有油孔,所述油孔的出口设置在活塞座的侧壁上并且靠近活塞杆端部,所述油孔的进口与所述针杆同轴设置,所述针杆的尖部呈锥形并通过调节部件传动靠近或插入所述油孔,所述的调节部件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端盖上,在调节部件和针杆之间设置传导杆。
[0008]所述的调节部件为外壁带螺纹的旋动按钮。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摩托车低速正常行驶过程中,减震器承受的冲击也就较小,在承受较小的冲击震动时,压缩弹簧通过压缩缓冲震动同时压缩内管和压力腔室内的油液通过低速调节阀进入气瓶内进行缓冲减震,在面对连续颠簸和大冲击时,压缩弹簧快速压缩,低速调节阀已经无法满足突如其来的油液时,高速调节阀内的快张阀片便会瞬间开启,让多余的油量通过,而当油量减少后便闭合阀门,高速调节阀和低速调节阀同时启用使得高低速具有高速越野泄压功能,让驾驶人员时刻保持平稳舒适的状态,而活塞上的针阀可改变过油孔的大小来增减阻尼的力度,当经过坑洼路段,做动行程加大时,受到的压缩弹簧回弹高速冲击时,低速调节阀和高速调节阀的油液通过量无法满足瞬间大流量油液快速泄出多余的油液时,多余的油液将会从该针阀中快速流出,避免压缩弹簧回弹过快,起到保持骑乘人员骑乘舒适性,而调节端盖可转动调节压缩弹簧的初始弹簧力量,这样会降低或者提高摩托车的前部高度,也会增加或减弱弹簧的承受重量,使得驾驶人员根据自身的体重和摩托车使用场景进行调整,这样就达到减震器软硬调节精确可靠的技术效果,从而应对不同路况和驾驶速度需求,保证驾驶的舒适性。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图;
[0013]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14]图4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6]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倒置前减震器,包括底座1、外筒2、伸缩管3、内管4以及活塞杆5,伸缩管3和内管4安装在底座1上,内管4置于伸缩管3的内孔中,伸缩管3的内壁和内管4的外壁之间形成压力腔室,伸缩管3可活动插入外筒2的一端,外筒2的另一端螺接有调节端盖6,内管4与伸缩管3相通,外筒2与伸缩管3相通,调节端盖6上连接有弹簧座一30,内管4的端部连接有弹簧座二40,在弹簧座一30和弹簧座二40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20,活塞杆5与调节端盖6连接,活塞杆5的端部连接有活塞51,活塞51置于内管4中,在活塞51上设有针阀7,调节端盖6上设有调节针阀7的调节部件71,在底座1上安装有高速调节阀8、低速调节阀9和气瓶10,高速调节阀8的进口端与内管4相通,低速调节阀9的出口通向气瓶10和压力腔室,高速调节阀8和低速调节阀9通过管孔相串联。
[0017]具体如图2所示,底座1设有与高速调节阀8相对应的安装孔一,高速调节阀8安装
在安装孔一上,高速调节阀8包括塞入安装孔一内的阀体一81、碟簧82和快张阀片83,阀体一81上设有阀孔一85,在阀体一81内设有定位杆84,碟簧82和快张阀片83套设在该定位杆84上,快张阀片83封住阀孔一85,碟簧82一端抵压在快张阀片83上,在安装孔一的端口上配置有封盖一86,封盖一86上螺接有调节旋钮一87,调节旋钮一87的下端面和碟簧82之间设有导块88,该导块88套设在定位杆84上。通过这样的使得高速调节阀8通过调节旋钮一87带动导块88移动进而调节碟簧82施加给快张阀片83的压力,达到调节通过快张阀片83的通过压力可调节的目的。
[0018]具体如图2所示,底座1设有与低速调节阀9相对应的安装孔二,低速调节阀9包括塞入安装孔二内的阀体二91、封盖二92、阀块93以及调节旋钮二94,阀体二91上设有阀孔二95,阀块93上可堵塞阀孔二95的插针931,封盖二92封堵住安装孔二的端口,调节旋钮二94螺接在封盖二92上,调节旋钮二94与阀块93连接。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倒置前减震器,包括底座、外筒、伸缩管、内管以及活塞杆,所述伸缩管和所述内管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内管置于所述伸缩管的内孔中,伸缩管的内壁和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压力腔室,所述伸缩管可活动插入外筒的一端,所述外筒的另一端螺接有调节端盖,内管与伸缩管相通,外筒与伸缩管相通,其特征在于:调节端盖上连接有弹簧座一,所述内管的端部连接有弹簧座二,在所述弹簧座一和所述弹簧座二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调节端盖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置于内管中,在所述活塞上设有针阀,所述调节端盖上设有调节针阀的调节部件,在所述的底座上安装有高速调节阀、低速调节阀和气瓶,高速调节阀的进口端与内管相通,低速调节阀的出口通向气瓶和压力腔室,高速调节阀和低速调节阀通过管孔相串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倒置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高速调节阀相对应的安装孔一,所述高速调节阀安装在安装孔一上,所述的高速调节阀包括塞入安装孔一内的阀体一、碟簧和快张阀片,阀体一上设有阀孔一,在所述阀体一内设有定位杆,所述碟簧和快张阀片套设在该定位杆上,所述快张阀片封住所述阀孔一,所述碟簧一端抵压在快张阀片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军蒋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