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墙体外保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包括外墙体,所述外墙体的表面设置有墙面防水层,所述墙面防水层下端的表面设置有防水粘连层,所述防水粘连层的表面设置有底部保温板。该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利用底部保温板和上部保温板之间形成的厚度差,除了利于发挥滴水收边条的滴水作用外,从视觉效果底部保温板也处于视线的暗处,对于可能造成的污染也不会太过影响该建筑立面的外观效果,同时通过起始条与滴水收边条的组合,利于增强此处外保温系统的抗撞击强度,使其免于遭受外部荷载所可能导致的系统破损,整体没有太多增加额外的工序,便于施工,提高了实用性。高了实用性。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墙体外保温
,具体为一种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墙体节能保温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已近20年,随着“双碳”目标及任务的不断深入,不但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市场应用不断扩大,而且随着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数量的激增,部分外保温体系的原有做法也将面临改变与升级,通常外墙外保温系统起始部位是在建筑物墙脚底部高出地坪以上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规避建筑物底部较易受潮、雨水堆积等影响而规定的设计要求,然而针对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为了加强对建筑物整体的墙体保温措施,建筑物墙脚底部同样需要贴覆外保温系统。
[0003]目前的常规做法是使用高容重的EPS板(25
‑
30kg/m3)或XPS板粘贴于建筑物墙脚底部,与其上方大面墙体的外保温材料齐平,后整体进行抹面层的施工。
[0004]现有的墙脚处底部墙体外饰面较易受到污染,严重影响建筑物饰面美观;
[0005]原因分析:当墙体外侧在遭受雨水冲击后,墙体饰面会不可避免的存在水渍流挂现象,而往往建筑物墙脚底部区域该现象会更为严重,加之空气中的污染物及颗粒物的存在,墙面便极易收到污染且较难清洗;
[0006]同时现有的墙脚底部墙体渗水、开裂的隐患较大,严重影响外保温系统保温节能效果;
[0007]原因分析:建筑物墙脚底部墙体往往较易受潮,且雨水溅落也会不断对墙面形成冲击,外保温系统及饰面极易因长期受潮,而对保温系统及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墙脚处底部墙体外饰面较易受到污染,严重影响建筑物饰面美观,同时墙脚底部墙体渗水、开裂的隐患较大,严重影响外保温系统保温节能效果的问题。
[0010](二)技术方案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包括外墙体,所述外墙体的表面设置有墙面防水层,所述墙面防水层下端的表面设置有防水粘连层,所述防水粘连层的表面设置有底部保温板,所述墙面防水层上端的表面设置有上部保温板,所述底部保温板的外侧设置有饰面抹面层,所述饰面抹面层的表面设置有墙脚涂层,所述上部保温板的表面设置有保温抹面层,所述保温抹面层
的表面设置有饰面层,所述底部保温板和上部保温板之间的内侧设置有起始条,所述底部保温板和上部保温板之间的外侧设置有滴水收边条,所述底部保温板上端的右侧设置有膨胀密封条,所述底部保温板下端的边侧设置有泄水坡,所述泄水坡的左端设置有防侧压保护条。
[0012]优选的,所述底部保温板的厚度小于上部保温板的厚度,且厚度差不低于6cm。
[0013]优选的,所述防水粘连层和饰面抹面层均采用多功能防水胶浆。
[0014]优选的,所述起始条呈L型结构设计,所述起始条上端的表面开设有锚钉孔,所述起始条上端的表面位于锚钉孔的边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起始条上端的左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锚钉孔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定位孔和锚钉孔相互适配。
[0015]优选的,所述滴水收边条包括定位板、滴水构造板、支撑板和玻纤网格布,所述定位板的边侧设置有滴水构造板,所述定位板的上端位于滴水构造板的边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滴水构造板上安装有玻纤网格布。
[0016]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和底部保温板、上部保温板相互适配,所述支撑板和玻纤网格布相互适配,所述玻纤网格布和保温抹面层相互适配。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利用滴水收边条底部的滴水构造板可以避免建筑物墙脚部位的墙面免受水渍流挂而造成墙面污染。
[0019]2、该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利用底部保温板和上部保温板之间形成的厚度差,除了利于发挥滴水收边条的滴水作用外,从视觉效果底部保温板也处于视线的暗处,对于可能造成的污染也不会太过影响该建筑立面的外观效果。
[0020]3、该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起始条与滴水收边条的组合,利于增强此处外保温系统的抗撞击强度,使其免于遭受外部荷载所可能导致的系统破损。
[0021]4、该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多功能防水胶浆同时作为防水粘连层和抹面层,对该墙脚底部的底部保温板起到了很好的防水保护作用,保证外保温系统在墙脚处免受渗水及开裂的风险,有利于系统的长久正常使用及保温节能效果的维持。
[0022]5、该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没有太多增加额外的工序,便于施工,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起始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滴水收边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外墙体;2、墙面防水层;3、防水粘连层;4、泄水坡;5、防侧压保护条;6、底部保温板;7、上部保温板;8、饰面抹面层;9、墙脚涂层;10、保温抹面层;11、饰面层;12、起始条;121、锚钉孔;122、定位孔;123、连接部;13、滴水收边条;131、定位板;132、滴水构造板;
133、支撑板;134、玻纤网格布;14、膨胀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0]实施例一:一种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包括外墙体1,外墙体1的表面设置有墙面防水层2,墙面防水层2下端的表面设置有防水粘连层3,防水粘连层3的表面设置有底部保温板6,墙面防水层2上端的表面设置有上部保温板7,底部保温板6的厚度小于上部保温板7的厚度,且厚度差不低于6cm,底部保温板6的外侧设置有饰面抹面层8,防水粘连层3和饰面抹面层8均采用多功能防水胶浆,饰面抹面层8的表面设置有墙脚涂层9,上部保温板7的表面设置有保温抹面层10,保温抹面层10的表面设置有饰面层11,底部保温板6和上部保温板7之间的内侧设置有起始条12,起始条12呈L型结构设计,起始条12上端的表面开设有锚钉孔121,起始条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包括外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体(1)的表面设置有墙面防水层(2),所述墙面防水层(2)下端的表面设置有防水粘连层(3),所述防水粘连层(3)的表面设置有底部保温板(6),所述墙面防水层(2)上端的表面设置有上部保温板(7),所述底部保温板(6)的外侧设置有饰面抹面层(8),所述饰面抹面层(8)的表面设置有墙脚涂层(9),所述上部保温板(7)的表面设置有保温抹面层(10),所述保温抹面层(10)的表面设置有饰面层(11),所述底部保温板(6)和上部保温板(7)之间的内侧设置有起始条(12),所述底部保温板(6)和上部保温板(7)之间的外侧设置有滴水收边条(13),所述底部保温板(6)上端的右侧设置有膨胀密封条(14),所述底部保温板(6)下端的边侧设置有泄水坡(4),所述泄水坡(4)的左端设置有防侧压保护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保温板(6)的厚度小于上部保温板(7)的厚度,且厚度差不低于6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墙体外保温系统墙脚底部区域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粘连层(3)和饰面抹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得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