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11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包括设置于墙体上的支撑框架和铺设于支撑框架顶部的雨棚单元,其中:雨棚单元包括位于后端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第一雨棚和位于前端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第二雨棚,第二雨棚的后端连接第一雨棚的前端,第二雨棚前端向外凸出且其厚度呈逐渐缩小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二雨棚的前端呈倾斜向下布置,且其前端的底部端口处设置有内凹口,保证出入口的轻盈,利于入口的空间感受,对于单元人员的出入不压抑;且通过顶部U型排水槽板的设计,可进行有组织排水;在保证雨棚整体大跨度的基础上,实现了出入口整体感官的仟薄轻盈性,且其结构设计简单、新颖,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商用办公楼或住宅楼的绿地越来越多,景观越来越好。一般都会结合楼体本身在首层建筑物的一侧设置出入口,作为由室内通往室外的过渡区域。雨棚是建筑结构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位于建筑物出入口的上方,用来遮挡雨雪、保护外门免受侵蚀,给人们提供一个从室外到室内的过渡空间,并起到保护门和丰富建筑外立面的作用。传统的做法是将雨棚建成笨重的钢筋混凝土雨棚,在考虑排水的情况下,雨棚本体结构加上排水槽设计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雨棚整体的厚度更加宽厚,破坏了景观协调,影响人们的感官。
[0003]目前市场上也有采用大跨度的铝板制雨棚,这种雨棚挑出跨度较大,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雨棚的厚度也相对较厚,而若设置为轻薄的雨棚,则必然会缩小雨棚的跨度,且受其厚度限制,这种雨棚多为自由排水,很容易溅湿过往人的衣服,给人们带来诸多烦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以实现大跨度的雨棚视觉效果轻薄。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包括设置于墙体上的支撑框架和铺设于所述支撑框架顶部的雨棚单元,其中:所述雨棚单元包括位于后端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第一雨棚和位于前端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第二雨棚,所述第二雨棚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雨棚的前端,所述第二雨棚的前端呈厚度逐渐缩小的倾斜向下布置,且所述第二雨棚前端的底部端口处设置有内凹口。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上,所述支撑框架由若干支撑立柱和若干支撑横梁组成,若干所述支撑横梁纵横拼接于若干支撑立柱的顶部。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上,所述雨棚单元还包括采光玻璃,所述采光玻璃为方形结构,嵌设于第一雨棚一侧端的槽孔内。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上,所述雨棚单元还包括U型排水槽板,所述U型排水槽板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雨棚和所述第二雨棚之间,且其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水地漏。
[0010]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上,所述U型排水槽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于第五方通上的U型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雨棚和所述第二雨棚,且所述U型连接件内嵌设有密封条。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上,所述雨棚单元还包括若干组第一方通和第二方通其中:
[0012]所述第一方通通过螺钉水平铺设于所述第一雨棚的底部,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
后端的支撑横梁上;
[0013]所述第二方通通过螺钉倾斜铺设于所述第二雨棚的底部,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前端的支撑横梁上。
[0014]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上,所述第二雨棚的横截面为倾斜布置的勾型结构,其前端倾斜向下包覆于所述第二方通的前端并向内水平延伸。
[0015]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上,所述雨棚单元还包括若干组第三方通和第四方通,其中:
[0016]所述第三方通水平设置于前后端的所述支撑横梁的底部,且其前端连接所述第四方通的下端;
[0017]所述第四方通呈垂直布置,其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方通前端,下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三方通的前端。
[0018]进一步较为优选地,在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上,每组纵向布置所述第一方通、第二方通、第三方通和第四方通之间通过若干横向布置的第五方通连接。
[0019]进一步较为优选地,在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上,所述雨棚单元还包括第三雨棚,所述第三雨棚通过螺钉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三方通的底部。
[0020]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主要由后端的第一雨棚和前端的第二雨棚构成,第二雨棚的前端呈倾斜向下布置,且其前端的底部端口处设置有内凹口,保证出入口的轻盈,利于入口的空间感受,对于单元人员的出入不压抑;同时在保证雨棚整体轻盈的前提下,通过在第一雨棚和第二雨棚衔接处设置U型排水槽板,进行有组织排水,防止雨水滴落溅湿过往人员;该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在保证雨棚整体大跨度的基础上,实现了出入口整体感官的仟薄轻盈性,且其结构设计简单、新颖,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中支撑框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中雨棚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第一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第二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中U型排水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0029]100

墙体;200

支撑框架,201

支撑立柱,202

支撑横梁;300

雨棚单元,301

第一雨棚,302

第二雨棚,303

采光玻璃,304

U型排水槽板,305

排水地漏,306

第一方通,307

第二方通,308

第三方通,309

第四方通,311

第二雨棚,312

U型连接件,313

密封条,314

内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31]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该铝制雨棚结构主要包括设置于墙体100上的支撑框架200和铺设于所述支撑框架200顶部的雨棚单元300,设置在建筑物的入口口处,作为建筑物出入口上方位置,起到遮阳和挡雨作用。
[0033]如图4和图5所示,该铝制雨棚结构所采用的所述雨棚单元300主要包括位于后端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第一雨棚301和位于前端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第二雨棚302,第一雨棚301和第二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墙体(100)上的支撑框架(200)和铺设于所述支撑框架(200)顶部的雨棚单元(300),其中:所述雨棚单元(300)包括位于后端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第一雨棚(301)和位于前端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第二雨棚(302),所述第二雨棚(302)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雨棚(301)的前端,所述第二雨棚(302)的前端呈厚度逐渐缩小的倾斜向下布置,且所述第二雨棚(302)前端的底部端口处设置有内凹口(3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00)由若干支撑立柱(201)和若干支撑横梁(202)组成,若干所述支撑横梁(202)纵横拼接于若干支撑立柱(20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棚单元(300)还包括采光玻璃(303),所述采光玻璃(303)为方形结构,嵌设于第一雨棚(301)一侧端的槽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棚单元(300)还包括U型排水槽板(304),所述U型排水槽板(304)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雨棚(301)和所述第二雨棚(302)之间,且其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水地漏(3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致纤薄的铝制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排水槽板(304)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于第五方通(310)上的U型连接件(312)连接所述第一雨棚(301)和所述第二雨棚(302),且所述U型连接件(312)内嵌设有密封条(3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仲杰李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尤安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