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92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泵的冷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泵体、第一冷却组件、齿轮箱和第二冷却组件;泵体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和内壳分隔设置并且形成冷却室,内壳中具有转子室;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一盖板和盘管,第一盖板中具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并且盖于外壳上,盘管的两端端口分别插装于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上,以及盘管的管体部分位于冷却室中并且绕设在内壳的外围;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第二盖板和冷却回路管,第二盖板中具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冷却回路管的两端口分别插装于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上,并且冷却回路管的管体部分延伸至齿轮箱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真空泵进行冷却,提升真空泵的使用寿命。提升真空泵的使用寿命。提升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泵的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泵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按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真空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气体捕集泵和气体传输泵。其广泛用于冶金、化工、食品、电子镀膜等行业。
[0003]真空泵结构中具有泵体、安装于泵体两端上的端盖、装配于其中一端盖上的齿轮箱以及设置于泵体中的转子组。在工作过程中,转子组通过齿轮箱中的齿轮实现同步转动,达到抽气效果。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部件之间存在高速摩擦,因此真空泵结构会产生热量,该热量会影响到真空泵的正常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泵的冷却结构,能够对真空泵进行冷却,提升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真空泵的冷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泵体、第一冷却组件、齿轮箱和第二冷却组件;
[0007]所述泵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分隔设置并且形成冷却室,所述内壳中具有转子室;
[0008]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一盖板和盘管,所述第一盖板中具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并且盖于外壳上,所述盘管的两端端口分别插装于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上,以及盘管的管体部分位于冷却室中并且绕设在内壳的外围;
[0009]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第二盖板和冷却回路管,所述第二盖板中具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所述冷却回路管的两端口分别插装于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上,并且冷却回路管的管体部分延伸至齿轮箱中。
[0010]优选的,所述盘管为螺旋状结构绕设在内壳的外围。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上具有供第一盖板盖设的冷却室开口,在第一盖板和冷却室开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12]优选的,所述外壳上具有与冷却室连通的第三进液孔和第三出液孔。
[0013]优选的,所述齿轮箱上具有供第二盖板盖设的安装口,所述第二盖板与安装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14]优选的,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有端盖,所述端盖中设置有冷却管。
[0015]本技术的优点为:
[0016]1、通过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能够对真空泵的泵体部分和齿轮箱部分起
到有效的冷却效果,提升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0017]2、盘管绕设在内壳外侧的冷却室中,能够与冷却室中的冷却介质均匀接触,能够达到有效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真空泵的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冷却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结合图1至图2对本技术真空泵的冷却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一种真空泵的冷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泵体1、安装泵体1两端的端盖2、安装于其中一端盖2上的齿轮箱3、第一冷却组件4和第二冷却组件5。所述泵体1包括外壳12和内壳11,所述外壳12和内壳11分隔设置,然后在内壳11与外壳12的端部位置处密封以形成用于冷却内壳的冷却室13,冷却室中具有冷却介质,所述内壳11中具有转子室111。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一盖板42和盘管41,所述第一盖板42中具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并且盖于外壳12上,所述盘管4的两端端口分别插装于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上,以及盘管4的管体部分位于冷却室中并且绕设在内壳11的外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5包括第二盖板52和冷却回路管51,所述第二盖板中具有第二进液孔521和第二出液孔522,所述冷却回路管51的两端口分别插装于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522上,并且冷却回路管51的管体部分延伸至齿轮箱3中。
[0022]具体的,所述盘管4为螺旋状结构绕设在内壳11的外围,与冷却室13中的冷却介质有效接触。
[0023]所述外壳12上具有供第一盖板盖设的冷却室开口123,即第一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冷却室开口上,在第一盖板和冷却室开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24]所述外壳12上具有与冷却室13连通的第三进液孔121和第三出液孔122,通过第三进液孔121和第三出液孔122能够对冷却室13中的冷却介质进行更换,同时也可直接通过第三进液孔121和第三出液孔122形成冷却介质的回路,以达到冷却效果。
[0025]所述齿轮箱3上具有供第二盖板52盖设的安装口,同理的第二盖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口上,所述第二盖板与安装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26]为了进一步提升冷却效果,所述端盖2中设置有冷却管。即在冷却管的两端上具有螺纹连接头,冷却管的管体穿过端盖,同时通过两端的螺纹连接头固定于端盖上。冷却时,将冷却管的两端口与外接冷却装置连接,形成用于冷却端盖的冷却回路。
[0027]基于上述结构下,在冷却室13中通入冷却介质,在齿轮箱3以及端盖2中具有冷却油,外接冷却装置(附图未标出)通过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与盘管4连通,向盘管中通入冷却液同时形成冷却回路,将冷却室13中的冷却介质冷却;同时外接冷却装置通过第二进液孔521和第二出液孔522与冷却回路管连通,向冷却回路管中通入冷却液同时形成冷却回路,将齿轮箱3中的冷却油冷却。
[0028]本实施例中,能够对真空泵中的各个部位进行冷却,能够达到有效的整体冷却效果;盘管4以螺旋状结构绕设在内壳11外侧的冷却室13中,能够与冷却室13中的冷却介质均
匀接触,能够达到有效的冷却效果。
[0029]如无特殊说明,本技术中,若有术语“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技术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0]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技术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泵的冷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泵体、第一冷却组件、齿轮箱和第二冷却组件;所述泵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分隔设置并且形成冷却室,所述内壳中具有转子室;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一盖板和盘管,所述第一盖板中具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并且盖于外壳上,所述盘管的两端端口分别插装于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上,以及盘管的管体部分位于冷却室中并且绕设在内壳的外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第二盖板和冷却回路管,所述第二盖板中具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所述冷却回路管的两端口分别插装于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上,并且冷却回路管的管体部分延伸至齿轮箱中。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学贵马明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