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68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包括整体框架,其具有双层结构,整体框架能够承载多种不同车型的白车身;底盘连接机构,其用以连接白车身的底盘;支撑机构,其位于整体框架的上端,且支撑机构具有能够分别支撑不同车型的前部支撑端、中部支撑端以及后部支撑端;设于支撑机构内侧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能够为白车身提供导向、并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用于V7/N8/N9/V9车型,利用四种车型的局部共用的定位、支撑及限位机构,焊接制作,节省了滑橇切换时间,消除了现有切换过程中存在的人员叉车浪费、转运效率低的问题,滑橇共用4种车型,更好的解决了单车型专用滑橇占用存储空间的问题。间的问题。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


[0001]本技术涉及白车身焊接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

技术介绍

[0002]白车身按照车身术语标准和教科书上的定义,是指车身结构件及覆盖件焊接总成,并包括前翼板、车门、发动机罩、行李箱盖,但不包括附件及装饰件的未涂漆的车身。涂装后的白车身加上内外饰和电子电器系统,加上底盘系统,再加上动力总成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就组成了整车。 V9焊装自动化生产线生产V7/N8/N9/V9四种车型,白车身从主焊线精定位台车下线后,需要放置在简易滑橇上运输到调整线及WBS库存区。
[0003]目前简易滑撬为单车型专用滑橇,车型切换时,需安排专人更换不同车型的滑橇,每次需通知叉车下线车型后才能进行切换,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切换时间长,沟通不及时或错误直接影响正常生产。现有的滑橇还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白车身从台车转到滑橇为确保平稳,需长时间调整车身位置,每次放置耗时长,且存放状态不稳定。单车型专用滑橇数量较多,占用现场有限的存放空间。
[0004]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切换工序耗时短,消除现有切换过程中存在的人员叉车浪费,提高转运效率,且有效降低占用存储空间的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换工序耗时短,消除现有切换过程中存在的人员叉车浪费,提高转运效率,且有效降低占用存储空间的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该通用滑撬包括:
[0008]整体框架,其具有双层结构、且两端分别被配置为前框架端和后框架端,所述整体框架能够承载多种不同车型的白车身;以及
[0009]底盘连接机构,其用以连接白车身的底盘;
[0010]支撑机构,其位于所述整体框架的上端,且所述支撑机构具有能够分别支撑不同车型的前部支撑端、中部支撑端以及后部支撑端;
[0011]该通用滑撬还包括:
[0012]设于所述支撑机构内侧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能够为白车身提供导向、并进行限位。
[0013]进一步的,所述整体框架为上下双层结构,其中上层结构被配置为上架体,所述上架体整体由50
×
50的方钢管组成;
[0014]所述整体框架的下层结构被配置为下架体,所述下架体整体由100
×ꢀ
50的矩形管组成,且上架体和下架体之间通过多根方钢管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盘连接机构包括底盘连接板,所述底盘连接板通过第一螺钉连
接于所述下架体上;以及
[0016]设置于所述底盘连接板上的第一弹垫。
[0017]进一步的,所述前部支撑端包括第一前支撑总成;以及
[0018]设于所述第一前支撑总成底部的平垫;
[0019]设于所述平垫底部的第二弹垫,所述第二弹垫的长度大于所述平垫、且所述第二弹垫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一前支撑总成通过第二螺钉穿过所述平垫和第二弹垫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架体;
[0020]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架体上的第二前支撑总成;
[0021]贴近所述第二前支撑总成设置的第三前支撑总成。
[0022]进一步的,所述中部支撑端包括中间支撑总成,所述中间支撑总成连接于所述上架体的上端,且所述中间支撑总成高于所述前部支撑端。
[0023]进一步的,所述后部支撑端包括第一后部支撑总成和第二后部支撑总成,所述第一后部支撑总成和第二后部支撑总成均连接于所述上架体的上端,且所述第二后部支撑总成高于第一后部支撑总成。
[002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前支撑总成设置的第一导向板;以及
[0025]靠近所述第三前支撑总成设置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通过第三螺钉穿过所述平垫和第二弹垫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架体上。
[0026]优选的,所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以及第三螺钉均为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可通用于V7/N8/N9/V9车型,设计巧妙,利用四种车型的局部共用的定位、支撑及限位机构,焊接制作,通用滑橇代替单车型专用滑橇,取消常规通用滑橇需通过拔销插销操作改变定位、支撑位置实现通用的繁琐步骤,节省了滑橇切换时间,消除了现有切换过程中存在的人员叉车浪费、转运效率低的问题,滑橇共用4种车型,更好的解决了单车型专用滑橇占用存储空间的问题,滑橇设计定位稳固,有良好的稳定性及使用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的主视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中前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中前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中间支撑总成的结构示
意图;
[00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后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整体框架;2、底盘连接机构;3、支撑机构;4、限位机构;
[0038]101、前框架端;102、后框架端;103、上架体;104、下架体;
[0039]201、底盘连接板;202、第一螺钉;203、第一弹垫;
[0040]301、前部支撑端;302、中部支撑端;303、后部支撑端;
[0041]3011、第一前支撑总成;3012、平垫;3013、第二弹垫;3014、第二螺钉;3015、第二前支撑总成;3016、第三前支撑总成;
[0042]3021、中间支撑总成;
[0043]3031、第一后部支撑总成;3032、第二后部支撑总成;
[0044]401、第一导向板;402、第二导向板;403、第三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46]参见图1~图6所示;
[0047]本技术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通用于V7/N8/N9/V9车型,该通用滑撬包括:
[0048]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其特征在于,该通用滑撬包括:整体框架(1),其具有双层结构、且两端分别被配置为前框架端(101)和后框架端(102),所述整体框架(1)能够承载多种不同车型的白车身;以及底盘连接机构(2),其用以连接白车身的底盘;支撑机构(3),其位于所述整体框架(1)的上端,且所述支撑机构(3)具有能够分别支撑不同车型的前部支撑端(301)、中部支撑端(302)以及后部支撑端(303);该通用滑撬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机构(3)内侧的限位机构(4),所述限位机构(4)能够为白车身提供导向、并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框架(1)为上下双层结构,其中上层结构被配置为上架体(103),所述上架体(103)整体由50
×
50的方钢管组成;所述整体框架(1)的下层结构被配置为下架体(104),所述下架体(104)整体由100
×
50的矩形管组成,且上架体(103)和下架体(104)之间通过多根方钢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连接机构(2)包括底盘连接板(201),所述底盘连接板(201)通过第一螺钉(202)连接于所述下架体(104)上;以及设置于所述底盘连接板(201)上的第一弹垫(2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白车身运输通用滑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支撑端(301)包括第一前支撑总成(301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前支撑总成(3011)底部的平垫(3012);设于所述平垫(3012)底部的第二弹垫(3013),所述第二弹垫(3013)的长度大于所述平垫(3012)、且所述第二弹垫(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候文虎杜随义杨红周王晨阳刘林林王吉祥胡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