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强韧低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3679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韧低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铝硅系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成分组成如下:Si:4.5~7%,Mg:0.4~0.7%,Cu:0.2~0.5%,RE:0.1~0.4%,Cr:0.15~0.35%,Fe≤0.15%,Ti:0.01~0.05%,Sr:0.001~0.004%,B:0.001~0.004%,所述稀土元素选自Ce和/或La,余者是铝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通过将原料熔炼所得熔体置于永磁搅拌装置上,对熔体进行永磁搅拌处理后浇铸得到铸造铝合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合金中元素配比,采用多元素变质耦合独特的磁场搅拌技术,调控合金的凝固组织,解决铝硅合金中析出相粗大的问题,进而得到一种高强韧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应用前景广阔。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韧低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韧低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铝合金制备


技术介绍

[0002]研究表明,汽车燃料的60%消耗源于自重,降低汽车自重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轻量化、高安全性和绿色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各大乘用车制造商对轻质高强新材料的需求逐渐增大。
[0003]铝硅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导热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诸多优点,可以减轻重量、减少磨损、减少润滑油消耗、降低活塞间隙,满足取代传统的钢铁材料的条件。但目前,铝合金的应用多限于不动的部件,如车体、缸体、缸盖等。对于运动部件或重要受力结构件,对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如强度、塑性和断裂韧性等,目前常用的材料还是钢铁材料。
[0004]当铝硅合金中Si含量过高,凝固过程中Si相会率先析出,合金中容易出现粗大的初生Si相,恶化产品性能。相应地,高硅含量的铝硅合金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可被用于汽车气缸、活塞等零部件。当铝硅合金中Si含量低于共晶点时,Si通常以共晶Si相析出,合金线收缩率小,热裂倾向低,气密性好,可被用于生产汽车轮毂、引擎架、转向节等中高强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变速箱壳、减震器、减震器盖等。但在未处理的铝硅合金中,其共晶Si相呈细长针状,极大危害合金的强韧性,不利于其生产利用。
[0005]现有中国专利CN112143945A一种多种复合稀土元素的高强韧性铸造铝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加入复合稀土元素和多种细化剂,并强化固溶处理和多级时效处理,提高Al

Si

Mg合金的塑性和韧性。该方法通过变质及多次热处理得到细小的凝固组织和较高的强度,工艺较为复杂。现有中国专利CN103469028A一种稀土元素镨合金化铝硅合金及制备方法,利用单一稀土结合超声处理变性铝硅合金,硅含量控制在9.0~12.0%,熔体浇铸前保温31~180min,保温时间过长,耗能较高。现有中国专利CN108220703A一种石墨烯和稀土协同强化的铸造铝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石墨烯和稀土协同对铸造铝硅合金性能改性,但石墨烯成本极高,不利于工业化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强韧低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铝合金中,加入低含量的Si,加入一定比例Mg、Cu、Cr、Fe元素,和微量的Ti、Sr和B元素,辅以稀土变质及永磁搅拌工艺,有效控制合金凝固组织,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简便,合金性能优良,成本较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强韧低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所述铸造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成分组成如下:Si:4.5~7%,Mg:0.4~0.7%,Cu:0.2~0.5%,RE:0.1~0.4%,Cr:0.15~0.35%,Fe≤0.15%,Ti:0.01~0.05%,Sr:0.001~0.004%,B:0.001~0.004%,所述RE(稀土元素)选自Ce和/或La,余者是铝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8]优选的方案,杂质含量小于0.2%。
[0009]本专利技术的铸造铝合金,加入合金元素Mg、Cu、Cr、Fe,一方面Mg、Cu、Cr会固溶到铝基体中提高基体强度,一方面形成镁硅相、铝铜镁相、铝铜镁硅相、富铁相,均匀分在在基体中,实现析出相强化。另外,加入稀土元素和微量的Ti、Sr和B元素,引入异质形核相如Al3La、Al4Ce、Al3Ti、Ti2B等细化铝基体;Sr和Re元素在Si相处的聚集也会限制Si相生长,细化Si相,提高合金的强韧性,在上述元素成份的协同下,终是使得铸造铝合金具有优异的强韧性。
[0010]优选的方案,所述铸造铝合金中,Cr与Fe质量比为1~3。
[0011]专利技术人发现,将Cr与Fe质量比控制为1~3,可以使最终的材料的强韧性最优,因为Cr作为Fe的有效中和元素,对粗大的β

Fe相有很好的变质作用。但是若Cr/Fe质量比过低,Mn变质作用弱,易形成β

Fe相,呈粗大针状或空间片状,易撕裂基体降低合金的强韧性。若Cr/Fe质量比过高,Fe相得到很好控制,但富余的Cr元素会增加合金的淬火敏感性和制备成本。
[0012]优选的方案,所述铸造铝合金中,Ti与B质量比为5~10。
[0013]专利技术人发现,将Ti与B质量比控制为5~10,可以使最终的材料的强韧性最优,Ti元素能有效细化初生铝,加入适量的B元素,会强化Ti的细化作用;若加入B元素过多,会恶化Sr的变质作用。
[0014]优选的方案,所述铸造铝合金中,Sr与B质量比为1~2。
[0015]专利技术人发现,将Sr与B质量比控制为1~2,最终对于基体的强化效果最优,Sr的加入能够有效细化Si相,B的加入能够细化基体。但是,若Sr/B质量比过低,B会与Sr反应生成Sr6B,降低Sr的变质作用。若Sr/B质量比过高,B的含量较少,与Ti的协同作用减弱。
[0016]优选的方案,所述铸造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成分组成如下:Si:6~8%,Mg:0.5~0.7%,Cu:0.3~0.5%,RE:0.2~0.3%,Cr:0.15~0.30%,Fe:0.1~0.15%,Ti:0.02~0.04%,Sr:0.003~0.004%,B:0.003~0.004%,所述RE选自Ce和/或La,余者是铝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7]优选的方案,所述RE选自La。当RE选自La时,具有更优的合金性能。
[0018]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强韧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设计比例配取铝源、硅源、镁源、铜源、铁源、铬源,混合均匀获得混合料,通入氩气排出空气,熔炼,获得熔体A,开启永磁搅拌装置,对熔体施加永磁搅拌处理;然后加入稀土源、钛源、锶源、硼源,保温,获得熔体B,降温,停止施加永磁搅拌处理,停止通入氩气,浇铸,得到铸造铝合金。
[0019]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过程,通过在熔炼中通过控制元素的加料次序,以及在熔炼过程中施加永磁搅拌,最终获得了组织匀匀细化的合金铸坯,析出相弥散均匀的分布在基体中,所得铸造铝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0020]优选的方案,所述铝源选自纯铝块、再生铝、铝合金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铝合金块为铝与Si、Cu、Mg、Fe、Cr中的至少一种组成的合金块。如高铁铝硅合金、再生铝、铝铜合金、铝镁合金块等。
[0021]优选的方案,所述硅源选自硅合金块,所述硅合金块为硅与Al、Cu、Mg、Ti中的至少一种组成的合金块。如高铁铝硅合金。
[0022]优选的方案,所述铜源选自纯铜块、铜合金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铜合金块为铜与
Si、Mg、Al、Fe中的至少一种组成的合金块。如铝铜合金等。
[0023]优选的方案,所述镁源选自纯镁块、镁合金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镁合金块为镁与Si、Cu、Al、Fe中的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韧低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成分组成如下:Si:4.5~7%,Mg:0.4~0.7%,Cu:0.2~0.5%,RE:0.1~0.4%,Cr:0.15~0.35%,Fe≤0.15%,Ti:0.01~0.05%,Sr:0.001~0.004%,B:0.001~0.004%,余者是铝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韧低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铝合金中,Cr与Fe质量比为1~3;所述铸造铝合金中,Ti与B的质量比为5~10;所述铸造铝合金中,Sr与B的质量比为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强韧低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成分组成如下:Si:6~8%,Mg:0.5~0.7%,Cu:0.3~0.5%,RE:0.2~0.3%,Cr:0.15~0.30%,Fe:0.1~0.15%,Ti:0.02~0.04%,Sr:0.003~0.004%,B:0.003~0.004%,所述RE选自Ce和/或La,余者是铝及不可避免的杂质。4.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强韧低Si含量的铸造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设计比例配取铝源、硅源、镁源、铜源、铁源、铬源,混合均匀获得混合料,通入氩气排出空气,熔炼,获得熔体A,开启永磁搅拌装置,对熔体施加永磁搅拌处理;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林曾杰彭健飞甘培原曹佳艺朱晨阳黄道远翼军宇韦德仕何俞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