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型漏斗注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15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型漏斗注食器,包括第一注筒、第一活塞杆、注筒阀门、增容组件以及增容阀门;其中,第一注筒具有注射腔以及分设在第一注筒两端并与注射腔连通的注射口以及活塞口,活塞杆从活塞口伸入注射腔内并与第一注筒滑动连接,注筒阀门设置在注射口与注射腔的连接处,并可根据第一注筒内外部气压大小对注射口与注射腔实现开启或关闭连通;增容组件设置在第一注筒的外周壁并临近注射口,增容组件有与注射腔连通的增容腔;增容阀门设置在增容腔与注射腔的连接处,并可根据增容腔与注射腔两侧气压大小实现开启或关闭连通。通过上述方案,可大幅度缩短注食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型漏斗注食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型漏斗注食器。

技术介绍

[0002]康复患者常常因吞咽障碍而进行鼻饲通过胃管或者肠管往患者胃或肠道内打食物)。对吞咽障碍患者实施鼻饲治疗是为其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患者在鼻饲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到注食器,而限制普通注食器类似针筒,只能单次少量注入,每次鼻饲需注入多量的流质时,则需要分多次抽取,加上前后用温水冲管路的两次,加大了鼻饲的工作量以及拉长鼻饲的时间,而多次抽取还容易导致管路堵塞,此时则需要更换胃管,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0003]综上所述,亟需一款注食器,减少每次鼻饲反复抽取营养液的次数,减少医护人员进行鼻饲的工作量以及减短患者鼻饲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双向型漏斗注食器。
[0005]一种双向型漏斗注食器,包括第一注筒、第一活塞杆、注筒阀门、增容组件以及增容阀门;其中,所述第一注筒具有注射腔以及分设在第一注筒两端并与所述注射腔连通的注射口以及活塞口,所述活塞杆从所述活塞口伸入所述注射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注筒滑动连接,所述注筒阀门设置在所述注射口与所述注射腔的连接处,并可根据所述第一注筒内外部气压大小对所述注射口与所述注射腔实现开启或关闭连通;所述增容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注筒的外周壁并临近所述注射口,所述增容组件有与所述注射腔连通的增容腔;所述增容阀门设置在所述增容腔与所述注射腔的连接处,并可根据所述增容腔与所述注射腔两侧气压大小实现开启或关闭连通。r/>[0006]作为优选:所述注筒阀门包括两转动片以及两扭簧,两所述转动片分设于所述注射口与所述注射腔的连接处的两端,两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注筒上用以弹性支撑对应的转动片。
[0007]作为优选:所述增容阀门包括两活动片以及两限位块,两所述活动片分设于所述增容腔与所述注射腔的连接处的两端,两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注筒上用以限制两活动片朝所述增容腔方向开启。
[0008]作为优选:所述增容组件包括漏斗以及漏斗盖,所述漏斗的窄口与所述注射腔连通,所述漏斗盖用以盖封所述漏斗的宽口。
[0009]作为优选:所述增容组件包括第二注筒以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注筒的注射口连通所述第一注筒的注射腔设置,所述第二活塞杆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注筒的注射腔内。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注筒以及所述增容组件均使用透明材料制成。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注筒以及所述增容组件外表面均设置有容量刻度。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提供一种双向型漏斗注食器,增加增容组件以及开关阀,旨在解决需要注射较大量的流质时注食器不需要多次抽取,进而缩短注食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一种双向型漏斗注食器结构正视图;
[0015]图2是图1中局部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中局部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是一种双向型漏斗注食器的双注筒实施例的结构正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注筒;11、注射腔;12、注射口;13、活塞口;20、第一活塞杆;30、注筒阀门;31、转动片;40、增容组件;41、增容腔;42、漏斗;43、漏斗盖;44、第二注筒;45、第二活塞杆;50、增容阀门;51、活动片;5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20]如图1所示,该双向型漏斗注食器包括第一注筒10、第一活塞杆20、注筒阀门30、增容组件40以及增容阀门50;其中,第一注筒10具有注射腔11以及分设在注筒两端并与注射腔11连通的注射口12以及活塞口13,活塞杆从活塞口13伸入注射腔11内并与注筒滑动连接,具体的,该第一注筒10呈圆筒形,该活塞杆呈柱状并伸入注射腔11与腔壁滑动连接,并且活塞杆在靠近注射口12移动时能推动注射腔11内的流体从注射口12流出。
[0021]该注筒阀门30设置在注射口12与注射腔11的连接处,并可根据第一注筒10内外部的气压大小对注射口12与注射腔11实现开启或关闭连通;具体的,当活塞杆在第一注筒10内朝靠近注射口12方向移动时,由于第一注筒10内的气压大于外部的大气气压,注筒阀门30朝注射口12方向打开;当活塞杆在第一注筒10内朝远离注射口12方向移动时,注筒阀门30朝注射腔11方向打开。
[0022]进一步的,该增容组件40设置在第一注筒10的外周壁并临近注射口12,增容组件40有与注射腔11连通的增容腔41;增容阀门50设置在增容腔41与注射腔11的连接处,并可根据增容腔41与注射腔11两侧气压大小实现开启或关闭连通。具体的,该增容腔41用以存放额外流体,额外流体通过增容阀门50流入第一注筒10内。
[0023]如图2所示,该注筒阀门30包括两转动片31以及两扭簧,两转动片31分设于注射口12与注射腔11的连接处的两端,两扭簧设置在第一注筒10上用以弹性支撑对应的转动片31。如此设置,可使得当注射腔11内的气压压力大于外部大气压压力时,两转动片31朝注射口12方向打开;当注射腔11内的大气压力小于外部的大气压压力时,两转动片31朝注射腔11方向打开;当注射腔11内的大气压力等于外部的大气压压力时,两转动片31在两扭簧的弹性支撑下转动至关闭状态。
[0024]如图3所示,该增容阀门50包括两活动片51以及两限位块52,两活动片51分设于增容腔41与注射腔11的连接处的两端,两限位块52设置在第一注筒10上用以限制两活动片51
朝增容腔41方向开启。具体的,当增容腔41内有流体而注射腔11内无流体时,可抽拉第一活塞杆20使得注射腔11内的气压小于增容腔41内的大气压,流体在自身重量作用下以及气压差作用下驱使两活动片51朝注射腔11方向打开。
[0025]另一方面,当需要注射时,第一活塞杆20朝靠近注射口12方向推动,注射腔11内的气压大于增容腔41内的大气压,由于有两限位块52对对应的活动片51进行限位,使得增容阀门50处于关闭状态。
[0026]进一步的,该增容组件40还包括漏斗42以及漏斗盖43,漏斗42的窄口与注射腔11连通,漏斗盖43用以盖封漏斗42的宽口。
[0027]如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增容组件40包括第二注筒44以及第二活塞杆45,第二注筒44的注射口12连通第一注筒10的注射腔11设置,第二活塞杆45滑动安装于第二注筒44的注射腔11内。
[0028]为了方便医护人员观察第一注筒10以及增容组件40里流体的容量,该第一注筒10以及增容组件40均使用透明材料制成。
[0029]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型漏斗注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型漏斗注食器包括第一注筒(10)、第一活塞杆(20)、注筒阀门(30)、增容组件(40)以及增容阀门(50);其中,所述注筒具有注射腔(11)以及分设在第一注筒(10)两端并与所述注射腔(11)连通的注射口(12)以及活塞口(13),所述活塞杆从所述活塞口(13)伸入所述注射腔(11)内并与所述第一注筒(10)滑动连接,所述注筒阀门(30)设置在所述注射口(12)与所述注射腔(11)的连接处,并可根据所述第一注筒(10)内外部气压大小对所述注射口(12)与所述注射腔(11)实现开启或关闭连通;所述增容组件(40)设置在所述第一注筒(10)的外周壁并邻近所述注射口(12),所述增容组件(40)有与所述注射腔(11)连通的增容腔(41);所述增容阀门(50)设置在所述增容腔(41)与所述注射腔(11)的连接处,并可根据所述增容腔(41)与所述注射腔(11)两侧气压大小实现开启或关闭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型漏斗注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筒阀门(30)包括两转动片(31)以及两扭簧,两所述转动片(31)分设于所述注射口(12)与所述注射腔(11)的连接处的两端,两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注筒(10)上用以弹性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雨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