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密度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92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槽体,在槽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过滤组件,并在槽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组件,且过滤组件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槽体的底部一侧还固定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排出处理后的污水,驱动组件驱动过滤组件带动煤粉上移,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框架以及滤布,且滤布固定设置在框架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污水通过进液管排入槽体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煤粉堆积在过滤组件的顶部,沉淀完成后,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排液管排出,驱动组件驱动过滤组件带动煤粉上移后,工作人员打开顶盖后,可直接将位于槽体顶部的煤粉取出,该沉淀池便于沉淀后煤粉的取出,有效减轻人工负担,且安全性高。且安全性高。且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密度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沉淀池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结构,工厂生产中,需要通过沉淀池护理污水后回收物料,如煤炭加工厂生产煤炭时,需要清洗煤炭,而洗煤水中因为携带大量碳粉,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通过沉淀池沉淀洗煤水后才能排放废水,然而,沉淀池沉淀洗煤水后,煤粉通常是沉淀在沉淀池的底部,排放废水时,还需要通过泵送的方式排放,增加成本,且废水排放后,堆积在沉淀池底部的煤粉需要人工使用工具深入沉淀池取出,增加人工负担且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密度沉淀池。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槽体,在槽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过滤组件,并在槽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组件,且过滤组件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槽体的底部一侧还固定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排出处理后的污水,驱动组件驱动过滤组件带动煤粉上移;
[0005]优选的,污水通过进液管排入槽体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煤粉堆积在过滤组件的顶部,沉淀完成后,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排液管排出,驱动组件驱动过滤组件带动煤粉上移后,工作人员打开顶盖后,可直接将位于槽体顶部的煤粉取出,该沉淀池便于沉淀后煤粉的取出,有效减轻人工负担,且安全性高。
[0006]优选的,考虑到污水中携带的煤粉粒子粒径小,因此我们对过滤组件的结构优化,优化后的过滤组件具体结构如下: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框架以及滤布,且滤布固定设置在框架的内侧,滤布具备透水性能,可有效过滤煤粉;
[0008]优选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滤布顶部的煤粉数量过多时,堆积的煤粉产生的重力大,长期使用过程中,滤布容易被堆积的煤粉压坏,因此我们在框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网板,网板同样可以透水,且网板为滤布做支撑处理,分担滤布受到的压力,可有效延长滤布的使用寿命。
[0009]优选的,考虑到沉淀池运行过程中处于带水的工作环境,若驱动组件直接使用液压缸或气缸驱动升降,不仅增加沉淀池的整体体型,占用空间,而且液压缸或气缸长期处于带水工作环境容易损坏,因此我们对驱动组件的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的驱动组件结构如下:
[0010]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防水电机、卷轮、尼龙绳以及定滑轮,防水电机固定设置在槽体的顶部一侧,卷轮与防水电机通过输出轴传动连接,定滑轮通过轮轴活动设置在槽体
接近防水电机的一侧;
[0011]优选的,尼龙绳的两端分别与卷轮以及框架固定连接,且尼龙绳搭接在定滑轮的顶部;
[0012]优选的,使用时,防水电机驱动卷轮转动收卷尼龙绳,定滑轮改变尼龙绳的拉力方向后,尼龙绳拉动框架上移,通过上述部件组成的驱动组件部件有效减轻沉淀池的整体体型,而且防水性能好,不易损坏;
[0013]优选的,为了减轻过滤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对尼龙绳产生的负担,我们在槽体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架,当框架下移位于工作区域后,支架为框架做支撑处理。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污水通过进液管排入槽体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煤粉堆积在过滤组件的顶部,沉淀完成后,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排液管排出,驱动组件驱动过滤组件带动煤粉上移后,工作人员打开顶盖后,可直接将位于槽体顶部的煤粉取出,该沉淀池便于沉淀后煤粉的取出,有效减轻人工负担,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的A部放大图;
[0019]图4为现有技术中沉淀池的纵向剖视图。
[0020]图中:1、槽体;2、抽液管;3、过滤组件;31、框架;32、滤布;33、网板;4、顶盖;5、驱动组件;51、防水电机;52、卷轮;53、尼龙绳;54、定滑轮;6、进液管;7、排液管;8、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3]请参阅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沉淀池主要包括槽体1、抽液管2、顶盖4、进液管6以及水泵8;
[0024]抽液管2呈L形设计固定在槽体1的内部,顶盖4搭接在槽体1的顶部,进液管6设置在槽体1的顶部背侧,并贯穿槽体1的内壁,水泵8固定设置在槽体1的顶部一侧,且抽液管2与水泵8导通连接;
[0025]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液管6排入槽体1中沉淀,沉淀完成后,水泵8通过抽液管2将处理完成的污水抽送排出,然后人工打开顶盖4,通过工具取出位于槽体1底部的煤粉;
[0026]然而,通过泵送的方式排放废水,增加成本,且废水排放后,堆积在沉淀池底部的
煤粉需要人工使用工具深入沉淀池取出,增加人工负担且具有安全隐患,因此,我们提出以下方案解决该问题。
[0027]实施例
[0028]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密度沉淀池,在槽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过滤组件3,并在槽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组件5,且过滤组件3与驱动组件5传动连接,槽体1的底部一侧还固定设置有排液管7;排液管7排出处理后的污水,驱动组件5驱动过滤组件3带动煤粉上移;
[0029]请参阅图2所示,污水通过进液管6排入槽体1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煤粉堆积在过滤组件3的顶部,沉淀完成后,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排液管7排出,驱动组件5驱动过滤组件3带动煤粉上移后,工作人员打开顶盖4后,可直接将位于槽体1顶部的煤粉取出,该沉淀池便于沉淀后煤粉的取出,有效减轻人工负担,且安全性高。
[0030]请参阅图3所示,进一步的,考虑到污水中携带的煤粉粒子粒径小,因此我们对过滤组件3的结构优化,优化后的过滤组件3具体结构如下:
[0031]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框架31以及滤布32,且滤布32固定设置在框架31的内侧,滤布32具备透水性能,可有效过滤煤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滤布32顶部的煤粉数量过多时,堆积的煤粉产生的重力大,长期使用过程中,滤布32容易被堆积的煤粉压坏,因此我们在框架3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网板33,网板33同样可以透水,且网板33为滤布32做支撑处理,分担滤布32受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过滤组件(3),并在槽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组件(5),且过滤组件(3)与驱动组件(5)传动连接,槽体(1)的底部一侧还固定设置有排液管(7);排液管(7)排出处理后的污水,驱动组件(5)驱动过滤组件(3)上移,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框架(31)以及滤布(32),且滤布(32)固定设置在框架(31)的内侧,所述框架(3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网板(33),且网板(33)与滤布(32)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鲁亮张羽冯玲玲葛晨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