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底盘以及分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83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0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机器人底盘以及分体机器人,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部,底盘部上设置有主移动组件,其中主移动组件包括:主轮部,主轮铰接架,第二弹性件,以及主轮使能架;通过第二弹性件的使能,使主轮铰接架下压主轮部;位于底盘部上方的举升台,举升台用于可分离连接功能载件;升降架,升降架的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滑移设置在底盘部上,另一端活动连接举升台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底盘部上并连接升降架;升降架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而沿第一预设方向滑移,并顶升或下拉举升台。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轮行驶到凹坑区域时接触不到地面以及顶升动力件向上施力顶升功能载件易使部件损伤,从而导致对功能载件顶升不稳的问题。升不稳的问题。升不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底盘以及分体机器人


[0001]本申请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机器人底盘以及分体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机器人将底部的移动部分和上部的功能部分进行分离,可以设置成分体式结构。从而分成机器人底盘和功能载件,机器人底盘可以对接多个功能载件中的一个,根据功能载件的不同而实现不同的功能。使用一个机器人底盘就可以实现多个功能,可以节约使用成本。
[0003]而在机器人底盘与功能载件进行对接过程中,需要移动并将功能载件顶起,机器人底盘进行移动到功能载件的下方,再将功能载件顶起使功能载件脱离地面,实现机器人底盘与功能载件的对接。现有的机器人底盘上的驱动轮直接转动设置在底盘上,驱动轮行驶到凹坑区域时,很可能接触不到地面,从而导致机器人的行驶过程中不稳定,机器人容易一侧悬空导致顶升的功能载件不稳的情况,而且现有的顶升结构通过螺杆、或电缸等顶升动力件向上顶升等,在功能载件比较重的情况下,重力会直接被螺杆或电缸等顶升动力件所承受,从而使这些部件受力大,易损伤部件,受损的部件容易导致功能载件出现顶升不稳。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底盘以及分体机器人,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轮行驶到凹坑区域时接触不到地面以及顶升动力件向上施力顶升功能载件易使部件损伤,从而导致对功能载件顶升不稳的问题。
[0006]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部,位于底盘部上方的举升台;底盘部上设置有主移动组件,其中主移动组件包括:主轮部,主轮铰接架,第二弹性件,以及主轮使能架;主轮部用于与地面抵接;主轮铰接架铰接在底盘部上,主轮铰接架的一端连接主轮部;第二弹性件连接在主轮铰接架的另一端,且通过第二弹性件的使能,使主轮铰接架下压主轮部;主轮使能架设置在底盘部上,并连接第二弹性件;
[0008]升降架,升降架的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滑移设置在底盘部上,另一端活动连接举升台上;
[0009]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底盘部上并连接升降架;
[0010]升降架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而沿第一预设方向滑移,并顶升或下拉举升台。
[0011]可选地,升降架包括X形升降支架,X形升降支架包括:
[0012]第一升降杆,第一升降杆的下端滑移设在底盘部上,其上端与举升台相铰接;
[0013]第二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的下端铰接在底盘部上,其上端滑移设置在举升台上;
[0014]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相铰接。
[0015]可选地,X形升降支架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第二预设方向的两侧,其中在水平平面内,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相垂直;
[0016]升降支架还包括推移连接杆,推移连接杆连接在两侧的X形升降支架的第一升降杆的下端上。
[0017]可选地,底盘部上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升降杆的下端转动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位于第一导轨内进行滑移;
[0018]举升台上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升降杆的上端转动设置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位于第二导轨内进行滑移。
[0019]可选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轴连接在推移连接杆上。
[0020]可选地,底盘部上盖设有底盘外壳,底盘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台,限位台用于抵靠举升台。
[0021]可选地,举升台的上部设置有对接块,对接块用于与功能载件的对接导向槽相配,以对机器人底盘与功能载件相连接时导向。
[0022]可选地,对接导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卡位槽;
[0023]对接块的外壁上活动设置有卡位块,以及位于对接块内的卡位驱动组件,卡位块通过卡位驱动组件的驱动伸出于对接块并卡嵌到卡位槽内,或者收缩于对接块内并脱离卡位槽。
[0024]可选地,卡位驱动组件包括:卡位驱动电机,卡位驱动电机设置在底盘部上;
[0025]凸轮,凸轮设置在卡位驱动电机的转轴上;
[0026]传动板,传动板固定连接卡位块;
[0027]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在传动板上,并对传动板施力使传动板抵靠连接凸轮。
[0028]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分体机器人,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机器人底盘,以及功能载件;
[0029]功能载件包括位于底部的底部支架;
[0030]功能载件通过底部支架与机器人底盘可分离对接。
[0031]有益效果: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机器人底盘以及分体机器人,其中机器人底盘通过在底盘部上设置主移动组件,主移动组件中通过第二弹性件的使能,使主轮铰接架下压主轮部;当到达不平的地面时,主轮铰接架在第二弹性件的拉力下,上端会向后转动,从而使下端的主轮部向下移动,这样就能使主轮部接触到地面的凹下去的区域,从而也能接触地面而转动后移动,使机器人驱动底盘在移动时不会因为地面的凹凸不平而受到影响,以使举升台上的功能载件仍能在水平状态下移动,不会倾斜,移动平稳。机器人底盘通过在底盘部上设置升降架以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产生动力而带动升降架,实现升降架的升降,由于举升台连接升降机构,进而带动举升台进行升降,由于升降机构的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滑移设置在底盘部上,因此升降机构在举升的时候是支撑在底盘部上进行滑移,这样举升台所举起的功能载件的重量会通过升降结构而施压在底盘部上,由底盘部进行支撑,从而减少了所举升的重物对驱动机构的施压,使结构更合理,避免了驱动机构直接承受所举升的重物的压力,有效保护了驱动机构,始终保持对功能载件的稳定顶升与支撑。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体机器人的不同功能载件的原理示意图;
[003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机器人底盘连接功能载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体机器人与的功能载件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机器人底盘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机器人底盘的主要部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机器人底盘的升降架和底盘部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机器人底盘的主移动组件的剖视图;
[0039]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体机器人的置物腔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体机器人的货仓部除去活动门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体机器人的置物腔除去背面后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体机器人的一种功能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体机器人的功能载件的上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中各标号:10、功能载件;11、消毒器;12、火灾感应器;100、货仓部;110、货仓壳体;111、置物腔;112、隔板;113、容置槽;120、活动门;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部,位于所述底盘部上方的举升台,所述举升台用于可分离连接功能载件;所述底盘部上设置有主移动组件,其中所述主移动组件包括:主轮部,主轮铰接架,第二弹性件,以及主轮使能架,所述主轮部用于与地面抵接;所述主轮铰接架铰接在所述底盘部上,所述主轮铰接架的一端连接所述主轮部;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主轮铰接架的另一端,且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使能,使所述主轮铰接架下压所述主轮部;所述主轮使能架设置在所述底盘部上,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滑移设置在所述底盘部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举升台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盘部上并连接所述升降架;所述升降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而沿第一预设方向滑移,并顶升或下拉所述举升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包括X形升降支架,所述X形升降支架包括: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下端滑移设在所述底盘部上,其上端与所述举升台相铰接;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底盘部上,其上端滑移设置在所述举升台上;所述第一升降杆和所述第二升降杆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X形升降支架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第二预设方向的两侧,其中在水平平面内,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相垂直;所述升降支架还包括推移连接杆,所述推移连接杆连接在两侧的所述X形升降支架的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下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部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下端转动设置有第一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赵阳支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