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及装配式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27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52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制构件及装配式管柱,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领域,一种预制构件包括空心混凝土柱;第一钢套筒,所述第一钢套筒内腔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内腔连通;至少一个预埋筋,所述预埋筋一端预埋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的侧壁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套筒固定连接;一种装配式管柱包括多个预制构件,多个预制构件沿所述空心混凝土柱的长度方向分布;相邻两个预制构件中的第一钢套筒连通设置,且,相邻两个预制构件中的第一钢套筒可拆卸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在施工现场装配效率的效果。具有提高在施工现场装配效率的效果。具有提高在施工现场装配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构件及装配式管柱


[0001]本申请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构件及装配式管柱。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为:首先在工厂将预制构件加工好,再将预制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将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固定;因此,装配式建筑具有可在工厂规模化生产、在现场安装以节约施工周期等优点。
[0003]相关技术中,构造柱两端延伸出有钢筋,在施工现场将上下两个构造柱固定时,在上下两个构造柱的连接节点处搭建模具,并形成模腔,并使得上下两个构造柱延伸出的钢筋位于模具内,之后,朝向模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便可将上下两个构造柱固定;将上下两个构造柱固定后,人员拆除模具即可。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固定时,需要搭建模具、拆除模具,存在有作业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在施工现场的装配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及装配式管柱及装配式管柱。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预制构件,包括空心混凝土柱;
[0008]第一钢套筒,所述第一钢套筒内腔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内腔连通;
[0009]至少一个预埋筋,所述预埋筋一端预埋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的侧壁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套筒固定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预埋筋将空心混凝土柱和第一钢套筒固定,在施工现场作业时,将一个预制管柱结构放置于另一个预制管柱结构上方,在此过程中,使得两个第一钢套筒位于相互靠近的一侧,并将相邻两个第一钢套筒固定,最后,人员朝向位于最上方的空心混凝土柱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逐渐向下流动,并依次流入位于上方的空心混凝土柱、第一钢套筒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一钢套筒、空心混凝土柱内,待混凝土凝固后,便可将上下两个空心混凝土柱和上下的两个第一钢套筒固定,其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方式,人员只需将两个第一钢套筒固定,无需搭建和拆除模具,有效的提高了人员在现场的装配效率;并且,待混凝土凝固后,第一钢套筒与空心混凝土柱之间形成钢筋混凝土构造模式,第一钢套筒可以提高柱柱连接节点处的牢固度;再者,本申请中采用的空心混凝土柱具有质量小、便于运输安装的有益效果。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钢套筒设有两个,所述空心混凝土柱的每一端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钢套筒。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以上的预制构件拼接时,将两端都设有第一钢套筒的空心混凝土柱设置于中间位置,从而便可将中间位置的空心混凝土柱与上下两端的空
心混凝土柱均通过第一钢套筒连接,其具有更高的通用性。
[0013]可选的,所述预埋筋包括:
[0014]至少两个平直段,至少一个所述平直段与所述第一钢套筒固定连接,至少一个平直段埋设于空心混凝土柱侧壁内;
[0015]至少一个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与所述平直段固定连接,且,所述弯折段和所述平直段沿所述预埋筋的走向交错分布,所述弯折段与所述平直段之间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180
°

[0016]至少一个所述弯折段埋设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的侧壁内。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心混凝土柱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在空心混凝土柱的侧壁内埋设弯折段和平直段,可以增强预埋筋与空心混凝土柱之间的锚固力,从而提高预制构件的整体牢固度。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钢套筒一端位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内腔,且,所述第一钢套筒位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内腔中的部分或全部外壁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内壁接触。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钢套筒的部分侧壁伸入空心混凝土柱内,在拼接过程中,浇筑于空心混凝土柱内的混凝土便可在凝固后,与位于空心混凝土柱内的一段第一钢套筒固定,可以避免空心混凝土柱内新浇筑的混凝土从空心混凝土柱与第一钢套筒的衔接处折断;并且,由于第一钢套筒的外壁与空心混凝土柱内壁接触,可以使得第一钢套筒和空心混凝土柱沿第一钢套筒的径向相互受力,可以减少第一钢套筒在空心混凝土柱内于水平方向晃动。
[0020]可选的,还包括纵筋,所述纵筋的部分节段埋设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的管壁内,部分节段延伸至所述空心混凝土柱外端。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邻两个预制管柱结构拼接过程中,人员件相邻两个空心混凝土柱上的纵筋固定,便可进一步提高相邻两个预制管柱结构连接的牢固度。
[0022]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箍筋,所述第一箍筋埋设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的侧壁内,且,所述空心混凝土柱的内腔位于所述第一箍筋的圈内侧。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空心混凝土柱之前,向用于成型的模腔内放入第一箍筋,待模腔内的混凝土凝固后,便可形成埋设有第一箍筋的空心混凝土柱;在空心混凝土柱的管壁内设置第一箍筋,可以提高空心混凝土柱的牢固度,减少空心混凝土柱发生变形。
[0024]可选的,所述第一箍筋为螺旋箍筋。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时,第一箍筋可以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空心混凝土柱起到增强牢固度的作用。
[0026]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装配式管柱,包括多个预制构件,多个预制构件沿所述空心混凝土柱的长度方向分布;
[0027]相邻两个预制构件中的第一钢套筒连通设置,且,相邻两个预制构件中的第一钢套筒可拆卸连接。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邻两个预制预制管柱中的第一钢套筒固定连接后,朝向两个空心混凝土柱和两个第一钢套筒内现浇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便可将上下两个预制管柱结构浇筑于一体,其有效增强了整体的牢固度。
[0029]可选的,相邻两个预制构件中,相互靠近的两个第一钢套筒的径向尺寸不同,一个第一钢套筒插接于另一第一钢套筒内。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第一钢套筒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待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于上下两个预制管柱结构的连接节点处,既包括凝固后的混凝土,又包括内外层钢套筒,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相邻两个预制管柱结构从连接节点处断裂。
[0031]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钢套筒,相邻两个预制构件中,任一空心混凝土柱上的至少一个所述纵筋插接于所述第二钢套筒内腔,另一空心混凝土柱上的至少一个所述纵筋插接于所述第二钢套筒内腔;并且,由于第二灌浆套筒是外露的,其便于人员在施工结束后,对节点处的灌浆质量进行检查;
[0032]所述第二钢套筒侧壁贯穿开设有料孔。
[00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料孔向第二钢套筒内注入混凝土,混凝土便可流动于第二钢套筒内,待第二钢套筒内的混凝土凝固后,便可与纵筋、第二钢套筒固定;通过设置第二钢套筒,可以使得上下两个空心混凝土柱的连接更加牢固。
[003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5]1.通过设置钢套筒,既可以提高相邻两个空心混凝土柱的装配效率,又可以提高相邻两个空心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处的牢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混凝土柱(1);第一钢套筒(4),所述第一钢套筒(4)内腔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1)内腔连通;至少一个预埋筋(5),所述预埋筋(5)一端预埋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1)的侧壁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套筒(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套筒(4)设有两个,所述空心混凝土柱(1)的每一端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钢套筒(4)。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筋(5)包括:至少两个平直段(51),至少一个所述平直段(51)与所述第一钢套筒(4)固定连接,至少一个平直段(51)埋设于空心混凝土柱(1)侧壁内;至少一个弯折段(52),所述弯折段(52)与所述平直段(51)固定连接,且,所述弯折段(52)和所述平直段(51)沿所述预埋筋(5)的走向交错分布,所述弯折段(52)与所述平直段(51)之间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180
°
;至少一个所述弯折段(52)埋设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1)的侧壁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套筒(4)一端位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1)内腔,且,所述第一钢套筒(4)位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1)内腔中的部分或全部外壁与所述空心混凝土柱(1)内壁接触。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奉超张海亮别红亮杨东雷刘金果冯小朋曾婷张伟黄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