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51212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5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获取地震数据与已有层位,确定已有层位线段;步骤2:确定地震数据中未知层位走向线段;步骤3:根据已有层位线段修改未知层位走向线段;步骤4:将未知层位走向线段连接成长线或层位;步骤5:计算同层位各处地震数据的相似性;步骤6:随机修改未知层位走向线段,重复步骤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勘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勘探开发中,地震层位解释是在地震剖面上依据相对固定的地震波形、相位以及振幅等信息,识别、构建地下构造形态,为构造建模、古地貌恢复、层序分析、储层预测等提供了基础的信息和素材,是地震资料解释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常规的层位解释主要针对重要层位进行,如层序界面或地层界面等,层位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中。
[0003]地震层位解释是一项基础工作,而层位的识别和追踪是地震层位解释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般情况,层位追踪基本上是手工或单剖面的自动追踪,既耗时又耗力,又受制于局限的视野。随着三维地震勘探工作量快速增长,现有的以人工解释为主的地震解释模式无法满足其精度及效率要求,给地震构造解释带来了挑战。
[0004]长期以来层位拾取和标定更多地是依靠人工或机器辅助的方式进行,如同相轴追踪、基于神经网络和图像边缘提取技术的层位拾取,相关和神经网络等,通常存在稳定性弱和适应性低等问题。业界的地震层位追踪方法偏重于三维层位追踪和剖面自动追踪算法。存在效率低、需要人为指定种子点、训练追踪时间长等缺陷,且每次只能完成一个层位(面)追踪,无法对层间关系进行解释。
[0005]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流行,出现了一些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追踪地震层位的方法,如基于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引入支持向量机(SVM)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同时综合考虑地震振幅、瞬时相位、层位倾角、信息素浓度等多种信息,纳入蚁群层位追踪的评价函数,采用改进的蚁群搜索算法实现地震层位自动追踪。
[0006]为了能够同时追踪所有层位,在多尺度建模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地层模型,能够快速且精确地完成层位追踪任务。针对大型或超大型三维地震数据的构造解释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以相对地质年代体为基础,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弯曲算法的相对地质年代体分析方法

地层动态匹配与追踪技术,并依此为依托,建立了一套地震构造高效解释方法和流程。
[0007]现有技术主要依靠相邻地震道的相似性去追踪层位,追踪效果全局性较弱,经常出现整体上不够贴合真实层位走向的问题。对于追踪相邻地震道来连接层位的技术,局部线段贴近真实层位但是在整条层位线尺度上可能出现偏差;而对于追踪整条层位线的技术,由于只追踪一个层位,只能将所追踪层位贴合地震数据,存在与其他层位走向发生冲突等问题。
[0008]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从整体上同时将所有层位追踪,并获取整体上与地震数据真实走向最贴近的层位组合,达到全局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实现不断全局调整层位走向的追踪。
[0009]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其能够通过全局连接方法将走势连成地震层位,贴近真实的地震数据走向,通过判定与真实地震数据的相似性来进行调优,优化追踪地震层位。
[0011]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包括:
[0012]步骤1:获取地震数据与已有层位,确定已有层位线段;
[0013]步骤2:确定所述地震数据中未知层位走向线段;
[0014]步骤3:根据所述已有层位线段修改所述未知层位走向线段;
[0015]步骤4:将所述未知层位走向线段连接成长线或层位;
[0016]步骤5:计算同层位各处地震数据的相似性;
[0017]步骤6:随机修改所述未知层位走向线段,重复步骤4

5,确定相似性最高的层位追踪结果为最终的层位追踪结果。
[0018]优选地,步骤2包括:
[0019]确定所述地震数据中未知层位的走向长线段;
[0020]针对所述走向长线段进行切割,确定所述未知层位走向线段。
[0021]优选地,确定所述地震数据中未知层位的走向长线段包括:
[0022]将所述地震数据按照inline和xline方向切分成地震剖面;
[0023]将一个地震剖面分为多个追踪单元,每个追踪单元追踪出一条表示此单元层位走向的长线段;
[0024]遍历所有走向长线段的方向,依次比较当前走向线段附近的各个地震道的时窗段之间的相似性,将所有相邻的地震段之间的差异相加,即当前走向长线段对应的地震数据差异,进而得到最符合地震数据走向的方向。
[0025]优选地,步骤3包括:
[0026]针对每个地震道,获取所述已有层位线段中左端点位于该地震道的所有已有层位线段;
[0027]获取所述未知层位走向线段中左端点位于该地震道的所有未知层位走向线段;
[0028]删除该地震道的未知层位走向线段中与已有层位线段交错的线段,再将未知层位走向线段与已有层位线段合并后按照左端点深度值排序。
[0029]优选地,针对二维地震剖面,步骤4包括:
[0030]将当前剖面中的所有未知层位走向线段连成长线;
[0031]根据当前层位线所在深度,在右侧的所有未知层位走向线段中进行查找,找到最近的线段与之平行进行延长。
[0032]优选地,步骤5包括:
[0033]从左到右计算各个相邻两个地震道片段之间的地震数据差异值并加权相加;
[0034]将所有层位线的差异值相加,得到当前地震数据体层位追踪结果与地震数据的相
似性。
[0035]优选地,针对三维空间,步骤4包括:
[0036]在地震测网中选取一个点,确定对应的地震道,按照追踪单元深度大小为间隔进行遍历,对每个追踪单元,向四周去延长扩散,得到其他测网点上的深度,所有经过的测网点得到的这些深度共同构成同一个地震层位;
[0037]以追踪单元中点为起始向四周扩散,每个方向上的扩散方法与二维地震剖面内线段延长方法相同。
[0038]优选地,步骤5包括:
[0039]计算所有地震道片段两两之间的地震数据差异值并加权相加;
[0040]将所有层位面的差异值相加,得到当前地震数据体层位追踪结果与地震数据的相似性。
[0041]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0042]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0043]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
[0044]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所述的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
[0045]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
[0046]其有益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获取地震数据与已有层位,确定已有层位线段;步骤2:确定所述地震数据中未知层位走向线段;步骤3:根据所述已有层位线段修改所述未知层位走向线段;步骤4:将所述未知层位走向线段连接成长线或层位;步骤5:计算同层位各处地震数据的相似性;步骤6:随机修改所述未知层位走向线段,重复步骤4

5,确定相似性最高的层位追踪结果为最终的层位追踪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其中,步骤2包括:确定所述地震数据中未知层位的走向长线段;针对所述走向长线段进行切割,确定所述未知层位走向线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其中,确定所述地震数据中未知层位的走向长线段包括:将所述地震数据按照inline和xline方向切分成地震剖面;将一个地震剖面分为多个追踪单元,每个追踪单元追踪出一条表示此单元层位走向的长线段;遍历所有走向长线段的方向,依次比较当前走向线段附近的各个地震道的时窗段之间的相似性,将所有相邻的地震段之间的差异相加,即当前走向长线段对应的地震数据差异,进而得到最符合地震数据走向的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局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其中,步骤3包括:针对每个地震道,获取所述已有层位线段中左端点位于该地震道的所有已有层位线段;获取所述未知层位走向线段中左端点位于该地震道的所有未知层位走向线段;删除该地震道的未知层位走向线段中与已有层位线段交错的线段,再将未知层位走向线段与已有层位线段合并后按照左端点深度值排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局地震层位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秀杰彭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