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储能稳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209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直流储能稳压装置,包括第一蓄电池组B1,控制第一蓄电池组B1启闭的晶体管G1,所述晶体管G1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第一蓄电池组B1的另一端连接测量端J2;与第一蓄电池组B1串联连接的第二蓄电池组B2,控制第二蓄电池组B2启闭的晶体管G2,所述晶体管G2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与第一蓄电池组B1、第二蓄电池组B2串联连接的第三蓄电池组B3,控制第三蓄电池组B3启闭的晶体管G3,所述晶体管G3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所述晶体管G1、晶体管G2及晶体管G3之间互为并联;CH控制电路,分别与晶体管G1、晶体管G2及晶体管G3连接,并与J1端和J2端分别连接。并与J1端和J2端分别连接。并与J1端和J2端分别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储能稳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储能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储能稳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流储能一般都有一个电压范围,比如蓄电池单体的工作范围为:1.60

2.1V,超级电容器单体的工作范围为0

2.7V;为了即满足负载需要的电压范围,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储能系统,一般都在储能+DC/DC直流稳压电路方式来实现输出的稳定,DC/DC变换器控制复杂,成本高,特别在大电流载中,多采并联冗余方式扩容,可靠性一般。比如在变频器直流防晃电系统中,需要一个输出电压在最低电压在462V

540V储能系统,如果采用40只12的蓄电,在大电流放电最低电压462V时,有80%电能没有放出来,如果采用更多的蓄电池数量串联,会造成切换冲击电流的和超压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储能稳压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直流储能稳压装置,包括
[0006]第一蓄电池组B1,控制第一蓄电池组B1启闭的晶体管G1,所述晶体管G1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第一蓄电池组B1的另一端连接测量端J2;
[0007]与第一蓄电池组B1串联连接的第二蓄电池组B2,控制第二蓄电池组B2启闭的晶体管G2,所述晶体管G2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
[0008]与第一蓄电池组B1、第二蓄电池组B2串联连接的第三蓄电池组B3,控制第三蓄电池组B3启闭的晶体管G3,所述晶体管G3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
[0009]所述晶体管G1、晶体管G2及晶体管G3之间互为并联;
[0010]CH控制电路,分别与晶体管G1、晶体管G2及晶体管G3连接,并与J1端和J2端分别连接;
[0011]在所述J1端和J2端串联有超级电容C1和超级电容C2,
[0012]在超级电容C1处并联设置有电阻R1,
[0013]在超级电容C2处并联设置有电阻R2。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蓄电池组B1由若干个12V的蓄电池B11串联组成,
[0015]其中,所述蓄电池B11的个数40个。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蓄电池组B2由若干个12V的蓄电池B21串联组成,
[0017]其中,所述蓄电池B21的个数2个。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蓄电池组B3由若干个12V的蓄电池B31串联组成,
[0019]其中,所述蓄电池B31的个数2个。
[0020]进一步地,所述晶体管G2的后端设置有保险丝F2。
[0021]进一步地,所述晶体管G3的后端设置有保险丝F3。
[0022]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通过改变串联数量的方式实现输出DC电压变换,当CH控制电路检测到J1

J2电压低于设定值,CH触发晶体管1导通,待第一蓄电池组B1放电到设定的电压值后,晶体管2导通,晶体管1关断,以此类推,待电压持续放低时晶体管3导通,晶体管1关闭,以维持储能系统输出电压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中晶体管1导通进行放电的原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晶体管2导通进行放电的原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晶体管3导通进行放电的原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CH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中表姐电路和采样电路的原理图。
[0029]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1]参照图1至图3,直流储能稳压装置,包括
[0032]第一蓄电池组B1,控制第一蓄电池组B1启闭的晶体管G1,所述晶体管G1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第一蓄电池组B1的另一端连接测量端J2;
[0033]与第一蓄电池组B1串联连接的第二蓄电池组B2,控制第二蓄电池组B2启闭的晶体管G2,所述晶体管G2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
[0034]与第一蓄电池组B1、第二蓄电池组B2串联连接的第三蓄电池组B3,控制第三蓄电池组B3启闭的晶体管G3,所述晶体管G3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
[0035]所述晶体管G1、晶体管G2及晶体管G3之间互为并联;
[0036]CH控制电路,分别与晶体管G1、晶体管G2及晶体管G3连接,并与J1端和J2端分别连接;
[0037]在所述J1端和J2端串联有超级电容C1和超级电容C2,
[0038]在超级电容C1处并联设置有电阻R1,
[0039]在超级电容C2处并联设置有电阻R2。
[0040]在上述中,所述第一蓄电池组B1由若干个12V的蓄电池B11串联组成,
[0041]其中,所述蓄电池B11的个数40个。
[0042]在上述中,所述第二蓄电池组B2由若干个12V的蓄电池B21串联组成,
[0043]其中,所述蓄电池B21的个数2个。
[0044]在上述中,所述第三蓄电池组B3由若干个12V的蓄电池B31串联组成,
[0045]其中,所述蓄电池B31的个数2个。
[0046]在上述中,所述晶体管G2的后端设置有保险丝F2。
[0047]在上述中,所述晶体管G3的后端设置有保险丝F3。
[0048]在上述中,电感L用于限流。
[0049]本技术通过改变串联数量的方式实现输出DC电压变换,当CH控制电路检测到J1

J2电压低于设定值,CH触发晶体管1导通,待第一蓄电池组B1放电到设定的电压值后,晶体管2导通,晶体管1关断,以此类推,待电压持续放低时晶体管3导通,晶体管1关闭,以维持
储能系统输出电压的稳定。
[0050]实施例,参照图1,当CH控制电路检测到J1

J2电压低于设定值(一般在462

540之间,假设485V),CH触发晶体管1导通,此时输出电压在540(额定电压480,充电在540)以下大概在520V;
[0051]第一蓄电池组B1参与放电,待到第一蓄电池组B1放电到假设480V,晶体管2导通,晶体管1关断,输出电压在504

507V;电压持续放电,假设低到475V时,晶体管3导通,输出499

502V,以维持储能系统输出电压的稳定。
[0052]在本申请中,所述CH控制电路包括:
[0053]参照图4,与晶体管G1、晶体管G2及晶体管G3分别连接的可控硅SCR1,经可控硅SCR1连接到触发电源的正极,所述可控硅SCR1处并联设置有电阻R11;
[0054]可控硅SCR1还连接运算放大电路,预算放大电路连接至比较电路,比较电路连接到采样电路,采样电路连接到测量端J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直流储能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蓄电池组B1,控制第一蓄电池组B1启闭的晶体管G1,所述晶体管G1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第一蓄电池组B1的另一端连接测量端J2;与第一蓄电池组B1串联连接的第二蓄电池组B2,控制第二蓄电池组B2启闭的晶体管G2,所述晶体管G2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与第一蓄电池组B1、第二蓄电池组B2串联连接的第三蓄电池组B3,控制第三蓄电池组B3启闭的晶体管G3,所述晶体管G3的输出端经电感L至测量端J1;所述晶体管G1、晶体管G2及晶体管G3之间互为并联;CH控制电路,分别与晶体管G1、晶体管G2及晶体管G3连接,并与J1端和J2端分别连接;在所述J1端和J2端串联有超级电容C1和超级电容C2,在超级电容C1处并联设置有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丽甘飞张博良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万邦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