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隔离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95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隔离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线束隔离板包括主体和输出极座,主体用于安装电路板和多个连接片,输出极座与主体连接且与主体一体成型;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线束隔离板;电池包包括上述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束隔离板集成了输出极座,减少了原本所需的将输出极座和端板进行组装的工序,这有利于减少电池模组的组装工序,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组的组装效率。组的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隔离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隔离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模组中通常设置有线束隔离板,线束隔离板主要用于安装连接片和电路板。多个连接片均与电路板连接,且一个连接片能够将两个属于不同电池的极柱进行连接,通过连接片以及电路板上的电路结构,可以实现将电池模组中的多个电池串联。位于线束隔离板端部的连接片会与电池模组中的输出极座连接,铜排可以穿入输出极座中并与该连接片进行连接,从而使电池模组的能量可以通过输出极座输出。
[0003]现有的电池模组中,输出极座与电池模组中的某些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较为繁琐,电池模组的组装工序较多,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线束隔离板,该线束隔离板集成了输出极座,能够减少电池模组的组装工序,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线束隔离板的电池模组。
[000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模组的电池包。
[0007]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线束隔离板,包括:主体,用于安装电路板和多个连接片;输出极座,所述输出极座与所述主体连接且与所述主体一体成型。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隔离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输出极座集成在线束隔离板上,输出极座与电池模组的端板之间无需再进行组装。相比于现有的将线束隔离板和输出极座分体设置的电池模组,本技术的线束隔离板可以减少电池模组的组装工序,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出极座包括:第一支撑体,具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片抵接的支撑面;定位体,连接于所述支撑面,所述定位体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外沿,所述定位体相对于所述支撑面凸出,所述定位体靠近所述支撑面的中心的一侧能够与所述连接片的外沿抵持。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出极座还包括:第一支撑体,具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片抵接的支撑面;第二支撑体,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且相对于所述支撑面凸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体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体共同限定出供铜排穿设的过线缺口。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体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朝远离所述过线缺口的方向凸出。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基体,与所述输出极座连接,所述基体具有多个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供电池的极柱穿过;安装体,连接于所述基体以形成多个第一安装槽,所
述避让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容置连接片,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能够与所述连接片的外沿抵持。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线束隔离板还包括定位柱,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定位柱连接于基体,所述定位柱能够穿设所述连接片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能够与所述定位孔的孔壁抵持。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线束隔离板还包括第一侧沿体,所述第一侧沿体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端部,所述输出极座的底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沿体的顶面,所述第一侧沿体的底面用于抵持端板。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线束隔离板还包括第二侧沿体,所述第二侧沿体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侧部,所述第二侧沿体的底面用于抵持侧板。
[0016]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线束隔离板。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节省了原本所需的将输出与端板进行组装的工序,电池模组的组装工序较少,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较高。
[0018]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节省了原本所需的将输出极座与端板进行组装的工序,电池包的组装工序较少,电池包的组装效率较高。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3为线束隔离板的输出极座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5为电池模组中端板、侧板与电池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7]图6为电池模组中线束隔离板、连接片和电路板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的线束隔离板的局部示意图;
[0029]图8为图7中的线束隔离板安装连接片和电路板之后的示意图;
[0030]图9为线束隔离板的简化示意图;
[0031]图10为用于连接两个极柱的连接片的示意图;
[0032]图11为用于连接一个极柱和输出极座的连接片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101

电池模组,102

侧板,103

上盖,104

端板,201

线束隔离板,202

翻盖,203

翻盖卡接孔,204

输出极座,205

卡扣,206

第二卡接孔,207

卡接体,208

第一侧沿体,209

第二侧沿体,301

电池,302

电路板,303

连接片,401

极柱,402

防爆阀,501

结构胶,601

基体,602

安装体,603

第一安装槽,604

避让孔,605

定位柱,608

排气孔,609

支撑凸起,610

主体,701

电路板安装部,801

第二安装槽,802

填充槽,901

第一支撑体,902

定位体,903

第二支撑体,904

支撑面,905

第二连接孔,906

第一卡接孔,907


线缺口,908

卡接部,1001

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束隔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用于安装电路板和多个连接片;输出极座,所述输出极座与所述主体连接且与所述主体一体成型;第一侧沿体,所述第一侧沿体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端部,所述输出极座的底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沿体的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座包括:第一支撑体,具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片抵接的支撑面;定位体,连接于所述支撑面,所述定位体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外沿,所述定位体相对于所述支撑面凸出,所述定位体靠近所述支撑面的中心的一侧能够与所述连接片的外沿抵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座还包括:第一支撑体,具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片抵接的支撑面;第二支撑体,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且相对于所述支撑面凸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体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体共同限定出供铜排穿设的过线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隔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远离所述支撑面的一端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朝远离所述过线缺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伶旺席兵荣王天付陈斌斌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