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上的平移式电动换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75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上的平移式电动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内的换挡机构以及驱动换挡机构在支架内平移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丝杆以及与丝杆螺纹配合的驱动块,所述的驱动块与换挡机构联动配合,所述的驱动件驱动丝杆转动时,驱动块在丝杆上滑移从而实现换挡机构的滑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上的平移式电动换挡器,其通过驱动件以及传动组件带动换挡机构平移,实现换挡机构的启动或关闭,使得电动换挡器更加安全,防止误操作,并且换挡器占用面积小,节省空间。节省空间。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上的平移式电动换挡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档位开关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上的平移式电动换挡器。

技术介绍

[0002]换挡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有技术换挡器处于手动模式档位时,因为换挡杆没有被限位,所以可以自动的前后摆动,这样换挡杆摆动就会带动换挡杆支架摆动,进而可能会影响到拉索支架,使得拉索支架也会出现移动的情况,导致索运动带动变速箱换挡,会影响当前档位状态,进而影响汽车的操作。
[0003]故而,市场上越来越多车型匹配电子换挡器配置。相比于传统机械拉索式换挡器,电子换挡器具有换挡手感稳定,不易发生卡滞,换挡过程无冲击等优点。现有的电动换挡器为了防止用户误操作,将换挡器设置成熄火时,换挡器进行自动下降,点火时,换挡器进行自动上升,只有在换挡器上升后,才可以对换挡器进行平移实现换挡操作,使得换挡器更加安全。但是其因需要进行升降,故而需要提供换挡器的活动空间,导致换挡器的占用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上的平移式电动换挡器,其通过驱动件以及传动组件带动换挡机构平移,实现换挡机构的启动或关闭,使得电动换挡器更加安全,防止误操作,并且换挡器占用面积小,节省空间。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上的平移式电动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内的换挡机构以及驱动换挡机构在支架内平移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丝杆以及与丝杆螺纹配合的驱动块,所述的驱动块与换挡机构联动配合,所述的驱动件驱动丝杆转动时,驱动块在丝杆上滑移从而实现换挡机构的滑移。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在汽车点火启动后,驱动件开始工作,驱动丝杆转动,这样与丝杆螺纹配合的驱动块会在丝杆上进行滑移,带动换挡机构一起滑移,在滑移到指定位置后,驱动件停止工作,用户可以进行换挡操作,用户在熄火后,驱动件重新开始工作,使得驱动块以及换挡机构滑移至初始位置,滑至初始位置后,驱动件停止工作,这样既可以增加上车仪式感,同时还可以减少换挡器的占用面积,节省空间,利用丝杆自身所带有的自锁力,保证换挡机构在汽车处于熄火状态时,不会因为误操作而进行换挡操作,更加安全。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有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杆以及第二蜗轮,所述的第一蜗杆设置在驱动件的输出轴上,所述的第一蜗轮以及第二蜗杆设置在转动轴上,且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配合带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二蜗轮设置在丝杆的端部并与第二蜗杆配合带动丝杆转动。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驱动件开始工作,驱动第一蜗杆转动,通过第一蜗轮、第二
蜗杆、第二蜗轮的配合带动丝杆转动,这样与丝杆螺纹配合的驱动块会在丝杆上进行滑移,带动换挡机构一起滑移,在滑移到指定位置后,驱动件停止工作,利用蜗杆以及丝杆自身所带有的自锁力,保证换挡机构在汽车处于熄火状态时,不会因为误操作而进行换挡操作,更加安全。
[0009]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丝杆上位于驱动块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二蜗轮设置在第一弹片远离第二弹片的一端,驱动块与第一弹片抵触时,换挡机构处于锁定转态,驱动块与第二弹片抵触时,换挡机构处于解锁状态。
[0010]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通过设置两弹片,可以消除丝杆与驱动块之间的间隙,这样使得换挡机构不管是在初始位置还是工作位置都不会出现晃动,保证换挡机构的稳定性。
[0011]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换挡机构包括拨杆、安装座、电路板以及滑动设置在安装座内的活动座,所述的安装座与驱动块联动配合,所述的电路板固定设置在安装座内,且所述电路板上沿拨杆的滑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霍尔开关,所述拨杆与活动座联动配合,所述活动座滑动设置在电路板的上方,活动座上对应霍尔开关位置设有磁铁。
[0012]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在换挡机构解锁后,对拨杆进行操作,使得拨杆在支架上滑移,并且带动活动座滑移,这样使得霍尔开关与磁铁的配合,输出挡位切换信号,并且磁铁与霍尔开关之间不接触,不会产生磨损,使用寿命长,采用霍尔开关使得成本较低。
[0013]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换挡机构还包括有轨道体、滚轮以及滑移座,所述的轨道体固定设置在安装座内,所述滑移座滑动设置在活动座内,且一端延伸至活动座外,与轨道体相对设置,所述的滚轮设置在滑移座上,且可在轨道体上滑移实现挡位切换,所述活动座内还设有用于复位滑移座的复位弹簧。
[0014]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利用滚轮在轨道体上滑动,实现换挡操作,可以增加操作手感,并且采用滚轮设置,将原先的滑动摩擦调整为滚动摩擦,使得换挡操作时更加顺滑,复位弹簧在换挡后对滑移座进行复位,使得滚轮始终在轨道体上,结构更加稳定,滚轮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更加耐磨,使用寿命更长。
[0015]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拨杆包括与活动座连接的杆体、水晶面盖以及OLED,所述的杆体上设有凹腔,所述的OLED通过OCA胶贴合设置在水晶面盖的下端面,且OLED位于杆体的凹腔内。
[0016]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OLED通过OCA胶与水晶面盖贴合,使得两者之间无缝隙,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止水汽或灰尘进入,采用水晶面盖,可以增强使用感,OLED可以显示挡位切换以及上车时的迎宾动画,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0017]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有防尘帘,所述防尘帘滑动设置在支架内,且与拨杆联动配合,所述的防尘帘上设有通孔,所述的杆体下端穿过通孔与活动座联动配合。
[0018]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防尘帘的设置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并且还使得换挡器整体结构更加美观。
[0019]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座包括分体设置的罩盖以及底板,所述的电路板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的罩盖罩设在底板外,所述的驱动块与底板连接,所述罩盖的两侧设有连接座,所述支架上对应设有导向杆,所述的连接座滑动设置在导向杆上。
[0020]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活动座的安装,导向杆的设置,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安装座滑移时结构更加稳定。
[0021]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防尘帘包括防尘面以及若干支撑杆,各支撑杆间隔设置在防尘面的下端面,且支撑杆两端设有滑轮,所述支架上设有滑槽,所述的防尘帘滑动设置在滑槽内。
[0022]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防尘帘在移动时更加稳定,防止其偏移。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熄火时换挡机构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点火后换挡机构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两弹片的安装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上的平移式电动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内的换挡机构以及驱动换挡机构在支架内平移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丝杆以及与丝杆螺纹配合的驱动块,所述的驱动块与换挡机构联动配合,所述的驱动件驱动丝杆转动时,驱动块在丝杆上滑移从而实现换挡机构的滑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上的平移式电动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有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杆以及第二蜗轮,所述的第一蜗杆设置在驱动件的输出轴上,所述的第一蜗轮以及第二蜗杆设置在转动轴上,且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配合带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二蜗轮设置在丝杆的端部并与第二蜗杆配合带动丝杆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上的平移式电动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上位于驱动块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二蜗轮设置在第一弹片远离第二弹片的一端,驱动块与第一弹片抵触时,换挡机构处于锁定转态,驱动块与第二弹片抵触时,换挡机构处于解锁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上的平移式电动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机构包括拨杆、安装座、电路板以及滑动设置在安装座内的活动座,所述的安装座与驱动块联动配合,所述的电路板固定设置在安装座内,且所述电路板上沿拨杆的滑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霍尔开关,所述拨杆与活动座联动配合,所述活动座滑动设置在电路板的上方,活动座上对应霍尔开关位置设有磁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贻静张云武吴四海韦荣军胡斌韩后继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