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基坑拉压构件与微型钢管桩组合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159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市政基坑拉压构件与微型钢管桩组合支护装置,包括沿着基坑长边方向两侧对称设置的两排微型钢管桩,微型钢管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微型钢管桩相互靠近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钢围檩、锚喷混凝土层,钢围檩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钢支撑,锚喷混凝土层位于钢围檩的下方,锚喷混凝土层内设有钢筋网片,两排微型钢管桩相互远离的一侧的下部设有成排设置的多个土钉,土钉的一端位于边坡土层,另一端位于锚喷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钢支撑+土钉墙+微型钢管桩拉压组合新型支护形式,增强了支护装置结构的稳定性,缩短了施工周期;钢支撑及钢围檩等构件可以重复利用,符合绿色施工理念。符合绿色施工理念。符合绿色施工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基坑拉压构件与微型钢管桩组合支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装置
,具体是一种市政基坑拉压构件与微型钢管桩组合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市政管沟工程是城市市政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市政管沟工程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存在基坑平面宽度小、形状狭长,施工周期短、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
[0003]公开号为CN202577316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微型桩结合复合土钉墙结构,施工时不占用场地,操作灵活,但是存在结构不够稳定以及施工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基坑拉压构件与微型钢管桩组合支护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基坑支护装置结构不够稳定以及施工时间长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基坑拉压构件与微型钢管桩组合支护装置,包括沿着基坑长边方向两侧对称设置的两排微型钢管桩,微型钢管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微型钢管桩相互靠近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钢围檩、锚喷混凝土层,钢围檩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钢支撑,锚喷混凝土层位于钢围檩的下方,锚喷混凝土层内设有钢筋网片,两排微型钢管桩相互远离的一侧的下部设有成排设置的多个土钉,土钉的一端位于边坡土层,另一端位于锚喷混凝土层;通过设置冠梁,把所有的微型钢管桩连到一起,防止基坑顶部边缘产生坍塌;通过设置钢围檩、钢支撑,对能够在两排钢管桩之间进行支撑,增加结构稳定性。
[0006]进一步的,微型钢管桩上从上到下设置有多个出浆孔;通过设置出浆孔,便于注浆的浆液流出。
[0007]进一步的,相邻钢支撑之间的距离为6m。
[0008]进一步的,每一侧设置2排土钉,2排土钉之间的间隔为2m,土钉的直径为25mm,土钉的长度为6

9m,每排土钉中相邻的两个土钉之间的距离为2m。
[0009]进一步的,微型钢管桩的直径为150mm,相邻微型钢管桩之间的距离为750mm。
[0010]本技术采用钢支撑+土钉墙+微型钢管桩拉压组合新型支护形式,增强了支护装置结构的稳定性;由于只在钢管桩的底部设置土钉,上部采用钢支撑可以快速施工,减少了施工时间,缩短了施工周期;钢支撑及钢围檩等构件可以重复利用,符合绿色施工理念。
[0011]本技术中所含竖向支护构件微型钢管桩因为施工设备小、振动小,可以有效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用于高压线下的支护施工。该新型支护形式较好的满足了市政工程周边环境复杂、要求施工工期短等特点,丰富了市政管沟基坑支护形式,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工艺的实施为以后的土石混合地层、周边环境复杂的市政管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001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3]图1为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

微型钢管桩,2

冠梁,3

钢支撑,4

钢围檩,5

土钉,6

钢筋网片,7

锚喷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7]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市政基坑拉压构件与微型钢管桩组合支护装置,包括沿着基坑长边方向两侧对称设置的两排微型钢管桩1,微型钢管桩1上从上到下每隔30cm布设有沿微型钢管桩1周向分布的出浆孔,出浆孔直径8

,微型钢管桩1的直径为150mm,相邻微型钢管桩1之间的距离为750mm;微型钢管桩1的顶部设置有冠梁2,两排微型钢管桩1相互靠近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钢围檩4、锚喷混凝土层7,钢围檩4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钢支撑3,相邻钢支撑3之间的距离为6m;锚喷混凝土层7位于钢围檩4的下方,锚喷混凝土层7内设有钢筋网片6,两排微型钢管桩1相互远离的一侧的下部设有成排设置的多个土钉5,每一侧设置2排土钉5,每两排土钉之间的间隔为2m,土钉5的长度为6

9m,每排土钉5中相邻的两个土钉5之间的距离为2m;土钉5的一端位于边坡土层,另一端位于锚喷混凝土层7。
[0018]市政基坑拉压构件与微型钢管桩组合支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1、首先根据基坑位置及基坑深度、尺寸,定位测放出基坑中轴线及边线;
[0020]2、测放出微型钢管桩5点位,使用钻孔机进行钻孔,并在注浆前对于转孔进行清孔;
[0021]3、在孔内安装预先制作好的微型钢管桩5,微型钢管桩5的外侧进行细石填充,下入完毕后进行加压注浆至细石填充中翻浆为止;
[0022]4、绑扎冠梁2的钢筋笼,并将微型钢管桩5纳入钢筋笼中,支设模板、向钢筋笼内浇筑混凝土并及时保湿养护;
[0023]5、开挖土方至钢围檩4预定位置,将钢围檩5焊接在微型钢管桩5上,然后进行钢支撑3的安装;
[0024]6、进行土钉墙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在边坡土层中打入土钉5,并在两排微型钢管桩1相互靠近的一侧挂钢筋网片6;
[0025]7、在钢筋网片6外分层喷射细石混凝土,第一次喷射厚度30mm,第二次喷至设计厚度,两次间隔时间控制在40~60min,并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
[0026]8、最后开挖基坑至设计深度,将上一步钢筋网片6接长,按照要求绑扎,直至施工至基坑底部,随后进行细石混凝土的分层喷射及养护,使整个结构成为一个可承受土层压力的整体。
[0027]在步骤3中,注浆下管前用透明胶带封孔;通过预留灌注孔洞进行混凝土回填,使
原状土层与支护结构成为一体;注浆压力为0.5Mpa,水灰比控制在0.45~0.5之间,因一次注浆难以得到冲盈系数要求,得到注浆压力为0.5Mpa,需要补充加压间隙注浆,直至细石填充中翻浆为止。
[0028]在步骤中5和8中,在进行土方挖除时,应按以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的方式,严禁超挖。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基坑拉压构件与微型钢管桩组合支护装置,包括沿着基坑长边方向两侧对称设置的两排微型钢管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钢管桩(1)的顶部设置有冠梁(2),两排微型钢管桩(1)相互靠近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钢围檩(4)、锚喷混凝土层(7),所述钢围檩(4)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钢支撑(3),所述锚喷混凝土层(7)位于钢围檩(4)的下方,所述锚喷混凝土层(7)内设有钢筋网片(6),两排微型钢管桩(1)相互远离的一侧的下部设有成排设置的多个土钉(5),所述土钉(5)的一端位于边坡土层,另一端位于锚喷混凝土层(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基坑拉压构件与微型钢管桩组合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述生杨永杰宁志刚张树艳张振友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