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拔线套、传输线模块及电子装置。辅助拔线套包括套设部、二个弹性变形部以及抵顶部。套设部套设在连接线上。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连接于套设部的相对两侧,且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位于连接端子的相对两侧并分别与连接端子具有间隙。抵顶部连接于二个弹性变形部并套设于连接端子。抵顶部与套设部分别位于二个弹性变形部的相对两端。当二个弹性变形部受挤压而分别朝向连接端子移动时,二个弹性变形部产生形变并推动抵顶部朝向远离于套设部的方向移动到至少部分超过连接端子外。辅助拔线套能够推动连接线的连接端子与电子装置的机体的连接端口分离,具有极佳的使用便利性。用便利性。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拔线套、传输线模块及电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拔线套、传输线模块及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辅助拔线套、应用此辅助拔线套的传输线模块以及应用此传输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电子装置,为了提供用户随身携带而能随时随地使用,电子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电池,电子装置通过连接于传输线模块,可以预先对电池进行充电,使得电量预先储存于电池内,而可供电子装置开机后进行操作使用。然而,市面上贩售的传输线模块在从电子装置拔除时,用户必须通过两手操作,使用上并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辅助拔线套、传输线模块及电子装置,具有极佳的使用便利性。
[0004]本技术的一种辅助拔线套,用于辅助拔出连接线的连接端子。辅助拔线套包括套设部、二个弹性变形部以及抵顶部。套设部套设在连接线上。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连接于套设部的相对两侧,且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位于连接端子的相对两侧并分别与连接端子具有间隙。抵顶部连接于二个弹性变形部并套设于连接端子。抵顶部与套设部分别位于二个弹性变形部的相对两端。当二个弹性变形部受挤压而分别朝向连接端子移动时,二个弹性变形部产生形变并推动抵顶部朝向远离于套设部的方向移动到至少部分超过连接端子外。
[0005]本技术的一种传输线模块包括连接线以及辅助拔线套。连接线具有连接端子。辅助拔线套包括套设部、二个弹性变形部以及抵顶部。套设部套设在连接线上。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连接于套设部的相对两侧,且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位于连接端子的相对两侧并分别与连接端子具有间隙。抵顶部连接于二个弹性变形部并套设于连接端子。抵顶部与套设部分别位于二个弹性变形部的相对两端。当二个弹性变形部受挤压而分别朝向连接端子移动时,二个弹性变形部产生形变并推动抵顶部朝向远离于套设部的方向移动到至少部分超过连接端子外。
[000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端子包括:连接器接头;以及外壳,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接头外,且所述抵顶部套设于所述外壳。
[000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端子具有端面,所述抵顶部具有抵顶面,所述抵顶面与所述端面保持一段距离。
[0008]本技术的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体以及传输线模块。机体具有连接端口。传输线模块包括连接线以及辅助拔线套。连接线具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插设于连接端口。辅助拔线套包括套设部、二个弹性变形部以及抵顶部。套设部套设在连接线上。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连接于套设部的相对两端,且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位于连接端子的相对两侧并分别与连接端子具有间隙。抵顶部连接于二个弹性变形部并套设于连接端子。抵顶部与套设部分
别位于二个弹性变形部的相对两端。当二个弹性变形部受挤压而分别朝向连接端子移动时,二个弹性变形部产生形变并推动抵顶部朝向远离于套设部的方向移动到至少部分超过连接端子外,以推动连接端子与连接端口分离。
[000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端子包括连接器接头以及外壳。外壳设置于连接器接头外。抵顶部套设于外壳。
[00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端子具有端面,抵顶部具有抵顶面,抵顶面与端面保持一段距离。
[0011]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辅助拔线套、传输线模块及电子装置中,当二个弹性变形部受挤压而朝向连接端子移动时,二个弹性变形部产生形变并推动抵顶部朝向远离于套设部的方向移动到至少部分超过连接端子外,以推动连接端子与连接端口分离,具有极佳的使用便利性。
[0012]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15]图3是图2的电子装置于另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4是图2的电子装置沿剖线A
‑
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7]图5是图3的电子装置沿剖线B
‑
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00:电子装置;
[0020]110:机体;
[0021]111:连接端口;
[0022]200:传输线模块;
[0023]210:连接线;
[0024]211:连接端子;
[0025]211a:连接器接头;
[0026]211b:外壳;
[0027]211c:端面;
[0028]212:止挡部;
[0029]300:辅助拔线套;
[0030]310:套设部;
[0031]320:弹性变形部;
[0032]330:抵顶部;
[0033]331:抵顶面;
[0034]A
‑
A、B
‑
B:剖线;
[0035]D:距离;
[0036]G: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电子装置于另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2的电子装置沿剖线A
‑
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3的电子装置沿剖线B
‑
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及图5,电子装置100例如是智能手机,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例如可以是平板电脑。
[0038]电子装置100包括机体110以及传输线模块200。机体110具有连接端口111。传输线模块200包括连接线210以及辅助拔线套300。连接线210具有连接端子211及止挡部212。连接端子211插设于连接端口111。举例而言,连接端子211可以是Type
‑
A、Type
‑
B或Type
‑
C等USB连接器,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制。
[0039]另一方面,辅助拔线套300包括套设部310、二个弹性变形部320以及抵顶部330。套设部310套设在连接线210上,且位于连接端子211及止挡部212之间。二个弹性变形部320分别连接于套设部310的相对两端,且二个弹性变形部320受力可产生形变。抵顶部330连接于二个弹性变形部320。抵顶部330与套设部310分别位于二个弹性变形部320的相对两端,且抵顶部330套设于连接端子211。二个弹性变形部320分别位于连接端子211的相对两侧并分别与连接端子211具有间隙G。当二个弹性变形部320受挤压而分别朝向连接端子211移动时,二个弹性变形部320产生形变并推动抵顶部330朝向远离于套设部310的方向移动到至少部分超过连接端子211外,以推动连接端子211与连接端口111分离。
[0040]换句话说,用户仅仅需要单手即可挤压二个弹性变形部320,在二个弹性变形部320受挤压产生形变的过程当中,二个弹性变形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拔线套,用于辅助拔出连接线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部,套设在所述连接线上;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套设部的相对两侧,且所述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端子的相对两侧并分别与所述连接端子具有间隙;以及抵顶部,连接于所述二个弹性变形部并套设于所述连接端子,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套设部分别位于所述二个弹性变形部的相对两端,当所述二个弹性变形部受挤压而分别朝向所述连接端子移动时,所述二个弹性变形部产生形变并推动所述抵顶部朝向远离于所述套设部的方向移动到至少部分超过所述连接端子外。2.一种传输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线,具有连接端子;以及辅助拔线套,包括:套设部,套设在所述连接线上;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套设部的相对两侧,且所述二个弹性变形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端子的相对两侧并分别与所述连接端子具有间隙;以及抵顶部,连接于所述二个弹性变形部并套设于所述连接端子,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套设部分别位于所述二个弹性变形部的相对两端,当所述二个弹性变形部受挤压而分别朝向所述连接端子移动时,所述二个弹性变形部产生形变并推动所述抵顶部朝向远离于所述套设部的方向移动到至少部分超过所述连接端子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包括:连接器接头;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嘉政,吴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