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系统辅助降温装置,包括液压泵、控制阀、抗压管、液压杆、散热油箱和冷却装置,液压泵与控制阀连接,控制阀通过两根抗压管与液压杆连接,控制阀与散热油箱连接,散热油箱包括暂存仓、储油仓、换热管和油泵,暂存仓位于储油仓上方,暂存仓通过多根换热管与储油仓连通,储油仓内安装有油泵,控制阀的进油端与储油仓连通,液压杆的出油端与暂存仓连通,散热油箱上安装有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散热油箱,利用换热管可在液压油流动时将热量散出,在油泵的作用下,可对储油仓内的液压油进行送入暂存仓,利用换热管对液压油进行循环降温,配合冷却装置可提升液压油热量散发效率,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系统辅助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系统辅助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油箱是用来存放液压系统工作所需油液的容器,液压系统工作时,液压油会在液压油箱内流动,用于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但是随着液压系统工作持续,液压油受压力与液压系统工作时的摩擦力会不断的进行升温,液压系统长时间受高温会影响稳定性,存在液压油泄漏、液压系统寿命缩短等风险,因此需要在液压系统工作时对液压油进行降温,以保证液压系统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系统辅助降温装置,降温装置可在液压系统工作时对液压油进行降温,以保证液压系统的稳定运行。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液压系统辅助降温装置,包括液压泵、控制阀、抗压管、液压杆、散热油箱和冷却装置,所述液压泵与控制阀连接,控制阀通过两根抗压管与液压杆连接,带动液压杆伸缩,抗压管内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控制阀与散热油箱连接为液压杆工作提供液压油,所述散热油箱包括暂存仓、储油仓、换热管和油泵,所述暂存仓位于储油仓上方,暂存仓通过多根换热管与储油仓连通,所述暂存仓与储油仓通过支撑框固定连接,暂存仓和储油仓两侧的支撑框上铰接有支撑板,所述储油仓内安装有将液压油送入暂存仓的油泵,所述控制阀的进油端与储油仓连通,液压杆的出油端与暂存仓连通,散热油箱上安装有对液压油进行降温的冷却装置。
[0006]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风机、蓄水箱、水泵和喷淋管,所述风机安装在支撑框上,并位于两块支撑板之间,所述蓄水箱安装在暂存仓上方,蓄水箱内设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安装在暂存仓底部和支撑板相对的侧壁上方。
[0007]所述支撑板上加工有散热通孔。
[0008]本技术提供的液压系统辅助降温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09](1)通过设置散热油箱,利用暂存仓与储油仓之间的换热管可在液压油流动时将热量散出,同时在油泵的作用下,可在液压系统间歇时对储油仓内的液压油进行送入暂存仓,利用换热管对液压油进行循环降温,配合冷却装置可提升液压油热量散发效率,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0010](2)通过设置风机,可加快换热管之间的空气流速,从而保证换热管的换热效率,配合蓄水箱上连接的喷淋管,可对蓄水箱内的水进行雾化,利用雾化的水吸收换热管散发的热量,来保证液压油的冷却效率;
[0011](3)通过在支撑板上加工散热通孔,可通过散热通孔保证空气的流动,从而能使换热后的空气及时散出,保证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油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杆伸出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杆收回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液压泵;2、控制阀;3、抗压管;4、液压杆;5、散热油箱;51、暂存仓;52、储油仓;53、换热管;54、油泵;55、支撑框;56、支撑板;57、散热通孔;6、止回阀;7、冷却装置;71、风机;72、蓄水箱;73、水泵;74、喷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系统辅助降温装置包括液压泵1、控制阀2、抗压管3、液压杆4、散热油箱5和冷却装置7,所述液压泵1与控制阀2连接,控制阀2通过两根抗压管3与液压杆4连接,带动液压杆4伸缩,抗压管3内安装有止回阀6,止回阀6用于控制油液的流动方向,以防止工作时的油液回流至油箱,影响液压油的油温,所述控制阀2与散热油箱5连接为液压杆4工作提供液压油,所述散热油箱5包括暂存仓51、储油仓52、换热管53和油泵54,所述暂存仓51位于储油仓52上方,暂存仓51通过多根换热管53与储油仓52连通,所述暂存仓51与储油仓52通过支撑框55固定连接,暂存仓51和储油仓52两侧的支撑框55上铰接有支撑板56,支撑板56用于挡住换热管53,以避免灰尘附着在换热管53上影响换热管53的换热效率,所述支撑板56上加工有散热通孔57,通过散热通孔57可保证空气流动,以便于将换热管53散发的热量排出,所述储油仓52内安装有将液压油送入暂存仓51的油泵54,油泵54可在储油仓52内的油液温度较高时将液压油送入暂存仓51,再次利用换热管53将液压油内的热量散出,所述控制阀2的进油端与储油仓52连通,储油仓52为控制阀2提供低温的液压油,液压杆4的出油端与暂存仓51连通,液压杆4伸缩时产生的热量被液压油带走,进入暂存仓51后利用散热管散发出去,从而降低液压油的温度,散热油箱5上安装有对液压油进行降温的冷却装置7,所述冷却装置7包括风机71、蓄水箱72、水泵73和喷淋管74,所述风机71安装在支撑框55上,并位于两块支撑板56之间,风机71用于将自然风吹送在两块支撑板56之间,利用流动的空气将换热管53散发的热量排出,从而保证换热管53的换热效率,所述蓄水箱72安装在暂存仓51上方,蓄水箱72内设有水泵73,水泵73的出水口连接有喷淋管74,所述喷淋管74安装在暂存仓51底部和支撑板56相对的侧壁上方,在液压油温度升高后,风冷不能满足液压油降温时,通过水泵73将蓄水箱72内的水从喷淋管74雾化喷出,可利用雾化后的水分吸热蒸发来带走换热管53换出的热量,从而保证液压油的冷却效率,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0021]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
[0022]使用时,如图4、图5所示,在暂存仓51添加液压油,液压油经过换热管53流入储油仓52,此时液压泵1工作,配合控制阀2将储油仓52内低温的液压油经过抗压管3送入液压杆4,用于带动液压杆4的伸缩,此时抗压管3上安装的止回阀6可挡住油液流回储油仓52,液压杆4工作时排出的液压油被送入暂存仓51,进入暂存仓51内的液压油沿换热管53进入储油仓52内等待使用。
[0023]液压油在液压杆4内做工时,温度会不断升高,温度升高的液压油在流经换热管53时会通过换热管53散出,此时支撑板56上的散热通孔57会将温度散发出去,以保证换热管53的换热效率,随着液压系统持续工作,仅仅依靠散热通孔57难以满足液压油的冷却,此时启动风机71,通过风机71可将常温空气送入两块支撑板56之间,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利用快速流动的空气来保证换热管53的换热效率;当储油仓52内的液压油温度也比较高时,启动油泵54,利用油泵54带动液压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系统辅助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控制阀、抗压管、液压杆、散热油箱和冷却装置,所述液压泵与控制阀连接,控制阀通过两根抗压管与液压杆连接,带动液压杆伸缩,抗压管内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控制阀与散热油箱连接为液压杆工作提供液压油,所述散热油箱包括暂存仓、储油仓、换热管和油泵,所述暂存仓位于储油仓上方,暂存仓通过多根换热管与储油仓连通,所述暂存仓与储油仓通过支撑框固定连接,暂存仓和储油仓两侧的支撑框上铰接有支撑板,所述储油仓内安装有将液压油送入暂存仓的油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吴友,王来龙,袁波,范欣,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力科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