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作业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32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作业设备,回转平台连接有动臂,回转平台上设置有动臂油缸座,动臂的中部设置有动臂油缸连接座,动臂油缸座连接有动臂油缸,动臂油缸与动臂油缸连接座传动连接,动臂连接有斗杆,动臂的下方设置有斗杆油缸座,斗杆的一侧设置有斗杆油缸连接座,斗杆油缸座连接有斗杆油缸,斗杆油缸与斗杆油缸连接座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不仅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了挖掘力大、尺寸小的特点,在隧道建设、灾后救援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灾后救援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灾后救援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作业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的说一种新型作业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绝大部分挖掘机的斗杆液压缸采用在动臂上方布置,即连接动臂、斗杆的液压缸设置在动臂的上方,斗杆需要向外延伸满足斗杆油缸的安装,这样的连接方式增加了液压缸与隧道壁面碰撞的可能,增大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0003]在隧道的建设过程中,经常用到挖掘机对路面进行平整、挖掘,一方面,斗杆油缸容易受到落石磕碰的风险,造成油缸损坏,另一方面由于隧道空间狭小,挖掘机的工作范围收到限制,同时现有的挖掘机的油缸管路在固定到油缸上时均采用抱箍等简易固定的方式,采用这样的方式固定油管,降低了油管的使用寿命且固定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作业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作业设备,包括挖掘机主体,所述挖掘机主体包括回转平台、动臂油缸座、动臂、斗杆油缸座、动臂油缸连接座、斗杆、铲斗油缸座、斗杆油缸连接座、动臂油缸、斗杆油缸、固定架、铲斗油缸,所述回转平台连接有动臂,所述回转平台上设置有动臂油缸座,所述动臂的中部设置有动臂油缸连接座,所述动臂油缸座连接有动臂油缸,所述动臂油缸与动臂油缸连接座传动连接,所述动臂连接有斗杆,所述动臂的下方设置有斗杆油缸座,所述斗杆的一侧设置有斗杆油缸连接座,所述斗杆油缸座连接有斗杆油缸,所述斗杆油缸与斗杆油缸连接座传动连接,所述斗杆连接有铲斗,所述斗杆的端部设置有铲斗油缸座,所述铲斗油缸座连接有铲斗油缸,所述铲斗油缸与铲斗传动连接,所述动臂油缸、斗杆油缸、铲斗油缸上均设置有若干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有油管;
[0006]所述固定架包括卡箍、折板、油管夹、卡箍套,所述卡箍包括卡箍套,所述卡箍套连接有折板,所述折板的一侧设置有油管夹,所述油管放置在油管夹内,所述卡箍与油缸配合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动臂包括加强板、后侧板、前侧板、下盖板、上盖板,所述下盖板、上盖板之间通过两个前侧板连接并且形成框架结构,所述后侧板设置在前侧板的一侧,所述前侧板与后侧板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动臂油缸连接座设置在前侧板的一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斗杆包括上盖、侧板、下盖,所述上盖、下盖之间通过两个侧板连接并且形成框架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油管夹设置有U形槽,所述U形槽与折板配合形成闭合结构,所述油管夹通过紧固件与折板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将斗杆油缸设置在动臂的下方,减小了斗杆的总体长度,与现有的方案对比,同一姿态下降低了挖掘机的总体高度,使得铲斗可以在狭窄的空间更加灵活的工作,同时斗杆油缸设置在底部,减小了与隧道壁面磕碰的可能性,降低了石块下落砸伤油缸的可能性,不仅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了挖掘力大、尺寸小的特点,在隧道建设、灾后救援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装置还通过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油管,固定油管可靠性强,避免油管的损坏,进一步提高了油管的寿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活动臂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动臂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斗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回转平台1;动臂油缸座11;动臂2;斗杆油缸座21;加强板22;后侧板23;动臂油缸连接座24;前侧板25;下盖板26;上盖板27;斗杆3;铲斗油缸座31;斗杆油缸连接座32;上盖33;侧板34;下盖35;动臂油缸4;斗杆油缸5;固定架51;卡箍511;折板512;油管夹513;卡箍套514;铲斗油缸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1]参见图1至5是本技术各结构示意图,包括挖掘机主体,挖掘机主体包括回转平台1、动臂油缸座11、动臂2、斗杆油缸座21、动臂油缸连接座24、斗杆3、铲斗油缸座31、斗杆油缸连接座32、动臂油缸4、斗杆油缸5、固定架51、铲斗油缸6,回转平台1连接有动臂2,回转平台1上设置有动臂油缸座11,动臂2的中部设置有动臂油缸连接座24,动臂油缸座11连接有动臂油缸4,动臂油缸4与动臂油缸连接座24传动连接,动臂2连接有斗杆3,动臂2的下方设置有斗杆油缸座21,斗杆3的一侧设置有斗杆油缸连接座32,斗杆油缸座21连接有斗杆油缸5,斗杆油缸5与斗杆油缸连接座32传动连接,斗杆3连接有铲斗,斗杆3的端部设置有铲斗油缸座31,铲斗油缸座31连接有铲斗油缸6,铲斗油缸6与铲斗传动连接,动臂油缸4、斗杆油缸5、铲斗油缸6上均设置有若干固定架51,固定架51固定有油管;
[0022]固定架51包括卡箍511、折板512、油管夹513、卡箍套514,卡箍包括卡箍套514,卡箍套514连接有折板512,折板512的一侧设置有油管夹513,油管放置在油管夹513内,卡箍与油缸配合连接。
[0023]动臂2包括加强板22、后侧板3423、前侧板3425、下盖35板26、上盖33板27,下盖35
板26、上盖33板27之间通过两个前侧板3425连接并且形成框架结构,后侧板3423设置在前侧板3425的一侧,前侧板3425与后侧板3423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22,动臂油缸连接座24设置在前侧板3425的一侧,斗杆3包括上盖33、侧板34、下盖35,上盖33、下盖35之间通过两个侧板34连接并且形成框架结构,油管夹513设置有U形槽,U形槽与折板512配合形成闭合结构,油管夹513通过紧固件与折板512连接。
[0024]通过动臂油缸4的驱动动臂2,实现动臂2的举落,通过斗杆油缸5驱动斗杆3实现转动,铲斗油缸6驱动铲斗运动,实现内收与展开,在动臂油缸4、斗杆油缸5、铲斗油缸6的协调运动下,实现挖掘与释放,通过机体的旋转与前行,进而实现大范围的挖掘,该挖掘机高度降低、挖掘力大,在隧道等施工作业更加灵活,减小了液压缸与碎石磕碰的可能,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0025]本技术通过将斗杆油缸5设置在动臂2的下方,减小了斗杆3的总体长度,与现有的方案对比,同一姿态下降低了挖掘机的总体高度,使得铲斗可以在狭窄的空间更加灵活的工作,同时斗杆油缸5设置在底部,减小了与隧道壁面磕碰的可能性,降低了石块下落砸伤油缸的可能性,不仅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挖掘机主体,所述挖掘机主体包括回转平台、动臂油缸座、动臂、斗杆油缸座、动臂油缸连接座、斗杆、铲斗油缸座、斗杆油缸连接座、动臂油缸、斗杆油缸、固定架、铲斗油缸,所述回转平台连接有动臂,所述回转平台上设置有动臂油缸座,所述动臂的中部设置有动臂油缸连接座,所述动臂油缸座连接有动臂油缸,所述动臂油缸与动臂油缸连接座传动连接,所述动臂连接有斗杆,所述动臂的下方设置有斗杆油缸座,所述斗杆的一侧设置有斗杆油缸连接座,所述斗杆油缸座连接有斗杆油缸,所述斗杆油缸与斗杆油缸连接座传动连接,所述斗杆连接有铲斗,所述斗杆的端部设置有铲斗油缸座,所述铲斗油缸座连接有铲斗油缸,所述铲斗油缸与铲斗传动连接,所述动臂油缸、斗杆油缸、铲斗油缸上均设置有若干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有油管;所述固定架包括卡箍、折板、油管夹、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光尹彬刘贵珍王伦维周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重建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