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及其封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114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及其封堵方法,涉及船舶建造电缆封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两侧电缆箱上分别用堵料进行封堵,增加了电缆箱布置复杂度,封堵施工次数多、难度大等问题。包括套筒与箱体,套筒焊接于水密舱壁电缆孔洞处,所述箱体位于暴露区划,箱体靠近套筒一端连接于第二电缆管,第二电缆管另一端插入并连接套筒中,电缆穿设于箱体和第二电缆管中;箱体上设有开口,并在开口处连接盖板,套筒与第二电缆管中设有用于进行电缆封堵的电缆堵料,电缆堵料长度跨越水密舱壁两侧。达到了提升现场施工便利性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及其封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电缆封堵
,特别涉及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及其封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船舶需要通过电缆将电力从机舱送至全船用电设备,在某些船型船舶上,因船体结构限制,这些电缆通过封闭的电缆管,敷设在甲板暴露区划。根据规范要求,电缆在贯穿水密墙壁时,需要用堵料进行封堵。传统做法是在水密舱壁两侧布置长方形结构电缆箱,在两侧电缆箱上分别用堵料进行封堵,增加了电缆箱布置复杂度,封堵施工次数多、难度大。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贯穿水密舱壁电缆封堵的施工和维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及其封堵方法,解决电缆封堵工艺及其施工难题,大大提升了现场施工的便利性。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包括套筒与箱体,套筒焊接于水密舱壁电缆孔洞处,所述箱体位于暴露区划,箱体靠近套筒一端连接于第二电缆管,第二电缆管另一端插入并连接套筒中,电缆穿设于套筒、箱体和第二电缆管中;所述箱体上设有开口,并在开口处连接盖板,套筒与第二电缆管中设有用于电缆封堵的电缆堵料,电缆堵料长度跨越水密舱壁两侧。
[0005]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用于绑扎电缆的绑扎环。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绑扎环若干对,每对绑扎环对称设置。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与盖板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和密封垫圈连接。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堵料为油灰类型的密封化合物。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堵料包括含量45%的无机粘接剂、含量53%的无机充填物、含量2%的有机发泡剂。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堵料长200mm。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放泄孔。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远离第二电缆管一端连接于第一电缆管,箱体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电缆管与第二电缆管之间。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封堵方法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封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水密舱壁电缆孔洞处焊接套筒;S2:在套筒内插入第二电缆管;将箱体通过螺栓连接于第一电缆管与第二电缆管之间;S3:连接完成后将第二电缆管与套筒焊接固定;
S4:在套筒、第一电缆管、箱体、第二电缆管中穿设电缆,并打开盖板,通过绑扎环绑扎固定电缆;S5:将电缆堵料推入并封堵于第二电缆管与套筒中,调整电缆,使电缆与套筒、第二电缆管管壁之间保持5

8mm的间隙,保证电缆堵料区域电缆之间无接触,完成电缆封堵。
[001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案设计合理,现场实施便利;半圆弧封盖打开后空间富裕,利于对电缆封堵堵料施工及维护;封盖闭合后减小封堵材料受到外界环境变化以及污染物的影响,从而保持长期有效封堵,延长封堵材料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船舶航行安全及电力传输安全;此外,本专利技术方案避免因规范要求设置大型结构电缆箱,减少物量,提高了电缆堵料施工操作便利性和施工质量;管状箱体内部敷设电缆完毕之后,通过绑扎环对电缆进行固定,避免电缆轴向发生位移,影响堵料密性;管装箱体与两侧电缆管通过法兰连接,拆卸方便;管装箱体底部设置放泄孔,避免内部积水。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套筒与第二电缆管部分的截面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箱体部分的截面剖视图。
[0016]图中,1、套筒;2、电缆堵料;3、第二电缆管;4、第一法兰;5、第二法兰;6、绑扎环;7、密封垫圈;8、盖板;9、把手;10、放泄孔;11、连接螺栓;12、第三法兰;13、第一电缆管;14、第一扁铁;15、第二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电缆管13、套筒1与方便电缆封堵的管状箱体,套筒1焊接于水密舱壁电缆孔洞处,箱体靠近套筒1一端连接于第二电缆管3,第二电缆管3另一端插入并连接于套筒1中,第二电缆管3与套筒1相匹配或小于套筒1内径,以吸收安装误差。
[0019]如图1所示,第二电缆管3远离套筒1一侧焊接第一法兰4,该侧为暴露区划,箱体与第一电缆管13位于暴露区划中,箱体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电缆管13与第二电缆管3之间,电缆穿设于套筒1、第一电缆管13、箱体和第二电缆管3中。
[0020]如图1和图3所示,箱体上侧开小半圆孔,并在开口处密封连接与其匹配的半圆弧盖板8,盖板8上连接把手9,箱体与盖板8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1和密封垫圈7连接,具体的,盖板8两侧连接第一扁铁14,管状箱体两侧连接第二扁铁15,第一扁铁14与第二扁铁15通过连接螺栓11与密封垫圈7密封连接。
[0021]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电缆管13端部焊接第三法兰12;管状箱体两端焊接第二法兰5,分别与第一电缆管13和第二电缆管3的端部法兰连接,方便后续拆卸维护;箱体内设有若干用于绑扎电缆的绑扎环6;
绑扎环6若干对,每对绑扎环6对称设置,并与箱体底部半径呈35
°
~45
°
分布(本实施例中,呈40
°
分布);箱体内部敷设电缆完毕之后,通过绑扎环6对电缆进行固定,避免船长方向形变导致的电缆端部位移,影响堵料密性。
[0022]如图1所示,箱体底部设有放泄孔10,可避免箱体内部积水,提高堵料及电缆使用寿命。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套筒1与第二电缆管3中设有用于进行电缆封堵的电缆堵料2,电缆堵料2长度跨越水密舱壁两侧;电缆堵料2为油灰类型的密封化合物,其中,包括含量45%的无机粘接剂、含量53%的无机充填物、含量2%的有机发泡剂;电缆堵料2的封堵长度与套筒1和第二电缆管3安装在一起后的总长一致,长200mm,即保证了堵料施工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水密性要求。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采用半圆弧封盖结构,结构简单。半圆弧封盖打开后空间富裕,利于对电缆封堵堵料施工及维护;封盖闭合后减小封堵材料受到外界环境变化以及污染物的影响,从而保持长期有效封堵,延长封堵材料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船舶航行安全及电力传输安全。此外,本专利技术方案避免因规范要求设置大型结构电缆箱,减少物量;管状箱体内部敷设电缆完毕之后,通过绑扎环6对电缆进行固定,避免电缆轴向发生位移;管装箱体与两侧电缆管通过法兰连接,拆卸方便。
[0025]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封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水密舱壁电缆孔洞处焊接套筒1,套筒1与水密舱壁采用双面全周焊形式,方便与之匹配的第二电缆管3进行安装;S2:在套筒1内插入第二电缆管3,此时,套筒1与第二电缆管3暂不焊接;将箱体通过螺栓连接于第一电缆管13与第二电缆管3之间;第一电缆管13的安装误差通过第二电缆管3调节吸收(更换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与箱体,套筒焊接于水密舱壁电缆孔洞处,所述箱体位于暴露区划,箱体靠近套筒一端连接于第二电缆管,第二电缆管另一端插入并连接套筒中,电缆穿设于套筒、箱体和第二电缆管中;所述箱体上设有开口,并在开口处连接盖板,套筒与第二电缆管中设有用于电缆封堵的电缆堵料,电缆堵料长度跨越水密舱壁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用于绑扎电缆的绑扎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绑扎环若干对,每对绑扎环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与盖板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和密封垫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堵料为油灰类型的密封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封堵贯穿水密舱壁电缆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堵料包括含量45%的无机粘接剂、含量53%的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罗建林顾栋林张雨柳慰林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