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090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质量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厚度控制机构、预搅拌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的上表面中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厚度控制机构,所述厚度控制机构的上部设置有所述预搅拌机构,还包括对聚合物防水砂浆进行铺设平整的自铺设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该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通过主载板与辅载板的设置,形成三角稳定支撑保证上部部件稳定工作;进一步的,能够利用调节气缸带动活动托底的设置,能够配合抚平刮板进行搅拌后砂浆的摊平,避免摊平时活动困难;利用分体遮挡帘的设置,保证电动滚轮工作的同时,进而避免砂浆溅入至轨道中影响电动滚轮的行进。轮的行进。轮的行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质量检测装置
,具体是涉及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聚合物防水砂浆在市场上有三类,一类是JS,一类是防水宝,一类是高分子益胶泥建筑物除具有一事实上的强度外,还应能抵抗水的渗透力。因为含盐的水分进入建筑物中,氯化钠结晶会引起体积膨胀,水的冻融也会引起体积膨胀,造成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墙体保温效果降低。使用时先将添加剂倒入容器,再将粉料慢慢倒入其中,充分搅拌至均匀无颗粒无沉淀的有糊状。静置五到十分钟后,再搅拌一次,方可使用。用毛刷或滚筒直接涂刷胶浆于基面上,不可漏刷。为防止沉淀,操作过程中应保持间断性搅拌。在对聚合物防水砂浆检测坯料检测时,传统的坯料制备空洞较多不均匀,进而使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0003]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该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通过主载板与辅载板的设置,形成三角稳定支撑保证上部部件稳定工作;进一步的,能够利用调节气缸带动活动托底的设置,能够配合抚平刮板进行搅拌后砂浆的摊平,避免摊平时活动困难;利用分体遮挡帘的设置,保证电动滚轮工作的同时,进而避免砂浆溅入至轨道中影响电动滚轮的行进;并且在接触硬轴与去泡毛的作用下,保证摊平后的砂浆较为均匀,且内部孔洞较少,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最后能够在不影响检测的同时预先对砂浆进行搅拌处理,以达到与实际施工中同样的操作流程,进而保证检测的真实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厚度控制机构、预搅拌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的上表面中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厚度控制机构,所述厚度控制机构的上部设置有所述预搅拌机构,还包括对聚合物防水砂浆进行铺设平整的自铺设机构,所述自铺设机构包括成型框、两用封闭轨道、分体遮挡帘、载刀滑柱、载轴滑柱、电动滚轮、抚平刮刀、去泡毛、接触硬轴,所述成型框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承载机构的上表面,所述成型框的外部中间位置一体成型有所述两用封闭轨道,所述分体遮挡帘密封连接在所述两用封闭轨道的前槽口与后槽口处,所述载刀滑柱通过所述电动滚轮滚动连接在所述两用封闭轨道的内部一侧,所述载刀滑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抚平刮刀,所述载轴滑柱通过所述电动滚轮滚动连接在所述两用封闭轨道的内部另一侧,所述载轴滑柱的内部一侧滑动连接有所述接触硬轴,所述接触硬轴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去泡毛,所述去泡毛与所述载轴滑柱滑动连接。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垫板、辅助载板、主载板,所述垫板的上表面两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辅助载板,所述辅助载板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主
载板,所述主载板的底端与所述垫板通过螺栓连接。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厚度控制机构包括梯形框架、基台、调节气缸、导柱、挡片、活动托底,所述梯形框架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垫板的上表面,所述梯形框架的上表面内四角滑动连接有所述导柱,所述导柱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挡片,所述基台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垫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基台的上表面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调节气缸,所述调节气缸的伸缩端穿过所述梯形框架与所述活动托底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导柱的顶端与所述活动托底通过螺栓连接。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预搅拌机构包括支撑立板、承载顶板、加固筋、升降气缸、电机连接架、搅拌电机、搅拌筒、搅拌棒,所述支撑立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成型框的上表面的前部与后部,所述支撑立板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承载顶板,所述承载顶板的内部嵌入有所述加固筋,所述承载顶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电机连接架,所述电机连接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所述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外部覆盖有所述搅拌筒,所述搅拌筒与所述搅拌电机通过轴承连接。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辅助载板与所述主载板组合形成轮廓为三角形的支架,所述垫板的下表面均匀做有防滑凸起。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调节气缸与所述活动托底的接触位置安装有圆台形橡胶垫片,所述导柱与所述梯形框架的接触位置做润滑处理。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活动托底的下表面与所述成型框的契合边缘均匀做有密封胶条,所述基台内部采用硬质橡胶填充外部被金属外皮包裹。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分体遮挡帘采用上下两片硬橡胶片组成,所述抚平刮刀、所述去泡毛和所述接触硬轴均内置有驱动电机。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立板与所述承载顶板的衔接处安装有加固板,所述搅拌筒的下表面粘接有软胶圈。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搅拌棒上搅拌齿之间呈90
°
夹角设置,所述搅拌棒的外表面均亮化镀膜处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通过主载板与辅载板的设置,形成三角稳定支撑保证上部部件稳定工作;进一步的,能够利用调节气缸带动活动托底的设置,能够配合抚平刮板进行搅拌后砂浆的摊平,避免摊平时活动困难;利用分体遮挡帘的设置,保证电动滚轮工作的同时,进而避免砂浆溅入至轨道中影响电动滚轮的行进;并且在接触硬轴与去泡毛的作用下,保证摊平后的砂浆较为均匀,且内部孔洞较少,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最后能够在不影响检测的同时预先对砂浆进行搅拌处理,以达到与实际施工中同样的操作流程,进而保证检测的真实性。
[001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述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预搅拌机构的轴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自铺设机构的轴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自铺设机构中整平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承载机构;101、垫板;102、辅助载板;103、主载板;2、厚度控制机构;201、梯形框架;202、基台;203、调节气缸;204、导柱;205、挡片;206、活动托底;3、自铺设机构;301、成型框;302、两用封闭轨道;303、分体遮挡帘;304、载刀滑柱;305、载轴滑柱;306、电动滚轮;307、抚平刮刀;308、去泡毛;309、接触硬轴;4、预搅拌机构;401、支撑立板;402、承载顶板;403、加固筋;404、升降气缸;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承载机构(1)、厚度控制机构(2)、预搅拌机构(4),所述承载机构(1)的上表面中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厚度控制机构(2),所述厚度控制机构(2)的上部设置有所述预搅拌机构(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聚合物防水砂浆进行铺设平整的自铺设机构(3),所述自铺设机构(3)包括成型框(301)、两用封闭轨道(302)、分体遮挡帘(303)、载刀滑柱(304)、载轴滑柱(305)、电动滚轮(306)、抚平刮刀(307)、去泡毛(308)、接触硬轴(309),所述成型框(301)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承载机构(1)的上表面,所述成型框(301)的外部中间位置一体成型有所述两用封闭轨道(302),所述分体遮挡帘(303)密封连接在所述两用封闭轨道(302)的前槽口与后槽口处,所述载刀滑柱(304)通过所述电动滚轮(306)滚动连接在所述两用封闭轨道(302)的内部一侧,所述载刀滑柱(3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抚平刮刀(307),所述载轴滑柱(305)通过所述电动滚轮(306)滚动连接在所述两用封闭轨道(302)的内部另一侧,所述载轴滑柱(305)的内部一侧滑动连接有所述接触硬轴(309),所述接触硬轴(309)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去泡毛(308),所述去泡毛(308)与所述载轴滑柱(305)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包括垫板(101)、辅助载板(102)、主载板(103),所述垫板(101)的上表面两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辅助载板(102),所述辅助载板(102)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主载板(103),所述主载板(103)的底端与所述垫板(101)通过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防水砂浆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控制机构(2)包括梯形框架(201)、基台(202)、调节气缸(203)、导柱(204)、挡片(205)、活动托底(206),所述梯形框架(201)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垫板(101)的上表面,所述梯形框架(201)的上表面内四角滑动连接有所述导柱(204),所述导柱(204)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挡片(205),所述基台(202)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垫板(10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基台(202)的上表面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调节气缸(203),所述调节气缸(203)的伸缩端穿过所述梯形框架(201)与所述活动托底(206)通过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子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