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鉴定植物耐盐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085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耐盐性鉴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鉴定植物耐盐性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临界的咸水胁迫然后淡水复水处理的方式,通过存活率和恢复的生物量来考察植物的盐胁迫耐受能力,以及植物受到盐害后的恢复能力,区别于现有的一次布置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处理,可以快速考察植物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可以快速考察植物盐胁迫的耐受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鉴定植物耐盐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耐盐性鉴定
,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鉴定植物耐盐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充分利用适生耐盐植物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最有效方式,而可靠的耐盐鉴定技术是合理利用耐盐植物的关键基础。常用的耐盐鉴定技术通常利用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通过比较各种形态或生理指标进而评价植物的耐盐性。比如韩龙植等人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评价方法”,通过比较正常和0.3%盐浓度胁迫浓度下水稻的各种指标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水稻的耐盐性;许艳超等人专利技术的“半野生棉对次生盐碱苗期水培抗性鉴定方法”,利用改进的次生盐碱胁迫条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棉花苗期各种指标进而评价耐盐性;刘雅辉等人发表的文章“蒲公英苗期盐胁迫反应及耐盐阈值的确定”,通过模拟盐碱地原土情况下设置梯度土壤盐分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评价了蒲公英的耐盐性,其耐盐阈值为0.42%。这些耐盐鉴定方法突出了其核心技术要求:可靠。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通常(1)提高盐胁迫处理手段的可靠性,如盐土

水培等设施条件的改进、基质成分的改进等;(2)增加鉴定指标的信服力,如通过多种形态、生理等指标借助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耐盐性。但无论哪种方式,其技术原理都是相同的,即评价植物在盐胁迫下的耐受能力。随着大量盐生植物资源的需求,提高耐盐鉴定效率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0003]蒲公英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全株可入药,茎叶部分又可供食用,是一种耐瘠薄盐碱能力强的植物,非常适合盐碱地种植。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使得实际耐盐鉴定工作效果不好。首先是耐盐评价标准与实际应用不一致。目前大部分蒲公英耐盐方面研究采用“耐盐阈值”评价其耐盐性。耐盐阈值通常为发芽率、生物量、叶绿素等各种指标在盐胁迫下变化至原先的一半或二倍时对应的盐浓度。但是蒲公英本身是一种耐盐植物,自种子萌发出叶后耐盐性迅速上升,目前国内报道的蒲公英最高耐NaCl能力是1.5%(张新果等,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耐1.5%NaCl变异体的筛选及特性分析),另外在实际生长表现中,耐盐阈值不同的蒲公英后期在相对较高的盐胁迫下差异不明显,但盐胁迫下蒲公英的功能成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张晓东等,22份蒲公英资源酚酸类成分提取及体外功能活性分析)。因此对于药食同源的蒲公英来说,既要考虑生物量(食用价值,耐盐阈值)也要考虑功能成分(药用价值,临界耐盐能力)。第二是蒲公英耐盐鉴定时间长、效率低。由于蒲公英耐盐性随着生长不断提升,因此通过萌发期的鉴定方法、细胞盐胁迫下形态变化等快速鉴定方法不适用于蒲公英。利用现有梯度盐胁迫鉴定方法通常一个生育周期内需要约1~2个月时间完成蒲公英耐盐鉴定。对于大量蒲公英资源筛选来说,目前的蒲公英耐盐鉴定工作耗时耗力且投入大,显然是不符合实际需求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定植物耐盐性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
的方法在保证鉴定结果稳定可靠的前提下,解决了鉴定工作耗时耗力且投入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定植物耐盐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将每种待鉴定的植株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在淡水中培养至采收;实验组在淡水中培养1~3天后,转入咸水中培养3~7天;
[0008]所述淡水包括营养液;所述咸水包括以所述淡水为溶剂配制的盐溶液;所述咸水中的盐浓度为:已知待鉴定植株的临界盐浓度或采用预实验确定的临界盐浓度;
[0009]所述临界盐浓度为:采用盐溶液处理植株5~9天后的植株地上鲜重/采用不含盐的溶液处理的植株地上鲜重
×
100%=5%~18%时的盐溶液浓度;
[0010]2)统计步骤1)中所述的咸水培养3~7天后的实验组植株的存活率SR;将实验组植株转入淡水中缓苗5~7天;
[0011]3)缓苗结束后,分别采收对照组和实验组植株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并烘干称重,根据式Ⅰ~式Ⅳ计算地上部分比重R
L
、全株比重R
W
、地上部分综合值CV
L
和全株综合值CV
W

[0012]R
L
=实验组植株地上部分干重平均值/对照组植株地上部分干重平均值
ꢀꢀꢀꢀ
式Ⅰ;
[0013]R
W
=实验组植株全株干重平均值/对照组植株全株干重平均值
ꢀꢀꢀꢀꢀ
式Ⅱ;
[0014]全株干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
ꢀꢀꢀꢀ
式Ⅲ;
[0015]CV
L
=R
L
×
SR
ꢀꢀꢀꢀ
式Ⅳ;
[0016]CV
W
=R
W
×
SR
ꢀꢀꢀꢀ



[0017]4)以CV
L
对待鉴定的植株进行耐盐性排序;
[0018]若CV
L
相同,则以R
L
对CV
L
相同的植株进行耐盐性排序;
[0019]若CV
L
和R
L
相同,则以R
W
对R
L
相同的植株进行耐盐性排序;
[0020]若CV
L
、R
L
和R
W
相同,则以CV
W
对R
W
相同的植株进行耐盐性排序。
[0021]优选的,所述植物包括蒲公英。
[0022]优选的,所述咸水中的盐浓度为1.2wt.%~1.8wt.%。
[0023]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待鉴定的植株包括:5~8片叶的植株。
[0024]优选的,淡水培养或咸水培养时,培养体系中添加直径为0.6~1cm的陶粒。
[0025]优选的,淡水培养或咸水培养时,每天补充水分至起始体积。
[0026]优选的,所述补充的频率为1~2次/天;所述水分包括上述方案中的淡水。
[0027]优选的,统计存活率时,判断植株死亡的标准包括:整体植株完全枯死、地上部分全部枯死或地上部分未全部枯死但叶芯枯死。
[0028]优选的,所述营养液包括1/4霍格兰营养液。
[0029]优选的,若对待鉴定的植株CV
L
、R
L
、R
W
和CV
W
分别进行排序后,无法有效区分耐盐性的植株,则重复步骤1)和2)中的咸水

淡水处理2次及以上;
[0030]所述无法有效区分耐盐性指:所有指标排序后相邻高值与低值的比值均为1:(1~0.9)。
[0031]有益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鉴定植物耐盐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每种待鉴定的植株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在淡水中培养至采收;实验组在淡水中培养1~3天后,转入咸水中培养3~7天;所述淡水包括营养液;所述咸水包括以所述淡水为溶剂配制的盐溶液;所述咸水中的盐浓度为:已知待鉴定植株的临界盐浓度或采用预实验确定的临界盐浓度;所述临界盐浓度为:采用盐溶液处理植株5~9天后的植株地上鲜重/采用不含盐的溶液处理的植株地上鲜重
×
100%=5%~18%时的盐溶液浓度;2)统计步骤1)中所述的咸水培养3~7天后的实验组植株的存活率SR;将实验组植株转入淡水中缓苗5~7天;3)缓苗结束后,分别采收对照组和实验组植株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并烘干称重,根据式Ⅰ~式Ⅳ计算地上部分比重R
L
、全株比重R
W
、地上部分综合值CV
L
和全株综合值CV
W
;R
L
=实验组植株地上部分干重平均值/对照组植株地上部分干重平均值
ꢀꢀ
式Ⅰ;R
W
=实验组植株全株干重平均值/对照组植株全株干重平均值
ꢀꢀ
式Ⅱ;全株干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
ꢀꢀ
式Ⅲ;CV
L
=R
L
×
SR
ꢀꢀ
式Ⅳ;CV
W
=R
W
×
SR
ꢀꢀ


;4)以CV
L
对待鉴定的植株进行耐盐性排序;若CV
L
相同,则以R
L
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哲李赵嘉冯薇孟然鲁雪林王秀萍李继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