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倒置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74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倒置减震器,包括底座、铝筒、前叉管、气瓶、内管以及活塞杆,前叉管和内管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安装有两调节阀,两调节阀分别通过通道与内管相通,气瓶和回流腔室之间通过缓冲油路相通,两调节阀的出油孔分别串联在缓冲油路中,减震器在承受震动或冲击时,活塞压缩减震油产生相应压力的油压,油压小时,减震油可通过第一阀孔到达气瓶进行缓冲,油压如果足够大,克服第二弹性件和/或第三弹性件的弹力,并可打开第二阀孔和/或第三阀孔,增加流通量,随后再进入气瓶进行缓冲,这样就无需经常性的调整调节阀,从而实现可对震动强烈程度具有胶宽的自适应软硬调整的技术效果,减少调节操作,并保证驾驶的舒适性。并保证驾驶的舒适性。并保证驾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车倒置减震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具体涉及一种机车倒置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机车倒置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震器。
[0003]而现有的机车减震器为了抑制弹簧的震荡以及提高减震缓冲的效果会配置有装有氮气的气瓶,将减震器内通过活塞挤压内置的减震油通过气瓶进一步提高缓冲的效果,而通向气瓶的油路上会配置有调节阀,通过调整调节阀的阀孔开度来适应车体重量、不同的路面冲击和相应速度冲击,可现有的调节阀不能自适应的调节其开度,导致减震器软硬需要随时调节,难以匹配大多数路况和行驶速度的需求,导致经常性的对调节阀进行调节,操作繁琐,如果不调节难以提高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震动强烈程度具有胶宽的自适应软硬调整的机车倒置减震器,从而减少调节操作,并保证驾驶的舒适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车倒置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和气瓶,气瓶安装在所述减震器本体侧端,减震器本体的内腔通过调节阀与气瓶相通,调节阀安装在减震器本体上的安装槽上,所述调节阀包括阀盖、阀座和阀针,阀座安装在安装槽内,阀盖安装在安装槽开口端,所述阀针螺接在阀盖上,阀座输入端面上设有第一阀孔,阀针一端靠近或插入所述第一阀孔,在所述阀座输入端面上还设有与阀座内腔相通的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所述第二阀孔的出油孔端贴设有第二阀片,第二阀片通过一第二弹性件抵压在所述第二阀孔的出油孔端,所述第三阀孔的入口端贴设有第三阀片,所述第三阀片通过一第三弹性件抵压在所述第三阀孔的入口端。
[0006]在所述阀座的输入端面上凸设有凸环,第二阀孔设置在所述阀座的输入端面上,在所述凸环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阀孔相连通的承压槽,第三阀孔设置在所述凸环的端面上,所述的阀座外周壁上圆周均布的出油孔,在所述阀座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出油孔相对应的环槽,第二阀片设在该环槽内,所述第二阀孔的出口朝向所述环槽,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环槽内,该第二弹性件将第二阀片抵压在所述第二阀孔的出口上,所述凸环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面之间形成环形腔室,所述第三阀片和所述第三弹性件放置在该环形腔室内,在所述凸环内壁上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承压槽,所述第三阀片的底面朝向承压槽。
[0007]阀针的另一端设有锥形堵头,锥形堵头靠近或插入所述第一阀孔,所述阀针的周壁上设有圆周均布的通油槽。
[0008]所述减震器本体包括底座、铝筒、前叉管、内管以及活塞杆,所述前叉管和所述内管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内管置于所述前叉管的内孔中,前叉管的内壁和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回流腔室,回流腔室与内管的内孔相通,所述前叉管可活动插入铝筒的一端,所述铝筒的另一端螺接有调节端盖,活塞杆的尾端连接在该调节端盖上,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有活塞,该活塞置于所述内管中,铝筒与前叉管相通,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调节阀,调节阀分别通过通道与所述内管相通,所述的气瓶和回流腔室之间通过缓冲油路相通,两所述调节阀的出油孔分别串联在所述缓冲油路中。
[0009]所述前叉管一端和内管的一端安装在一活塞座上,所述活塞杆从该活塞座的中孔穿过,所述铝筒的内孔中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和所述活塞座之间配置有弹簧,所述调节端盖的内孔螺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内端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设置圆周均布的导杆,在所述弹簧座和所述滑动座之间还配置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设有与所述导杆相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导向孔抵接在所述弹簧座上。
[0010]所述的活塞杆上还配置有与弹簧相对应的弹簧导向保持座,所述弹簧导向保持座呈圆柱形状。
[0011]在所述活塞杆上还连接有防触底组件,所述防触底组件包括环形座和触底块,所述触底块上端面上设有圆周均布的孔槽,所述触底块的内孔壁上设有圆周均布的直通槽,孔槽与该直通槽相通,所述的环形座的端面上设环形槽,所述环形座抵接在所述触底块的底面,所述环形槽与直通槽相连通。
[0012]对应所述第二弹簧件设置有碟簧座,碟簧座与阀座内孔螺纹连接,在阀盖上设置由于旋钮,该旋钮与碟簧座传动连接,使得转动旋钮后带动碟簧座转动。
[0013]所述的第二弹性件为碟簧,所述的第三弹性件为呈波浪形的弹性垫圈。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减震器在承受震动或冲击时,活塞压缩减震油产生相应压力的油压,油压小时,减震油可通过第一阀孔到达气瓶进行缓冲,油压如果足够大,克服第二弹性件和/或第三弹性件的弹力,并可打开第二阀孔和/或第三阀孔,增加流通量,随后再进入气瓶进行缓冲,这样就无需经常性的调整调节阀,从而实现可对震动强烈程度具有胶宽的自适应软硬调整的技术效果,减少调节操作,并保证驾驶的舒适性。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图1;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图2。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阀座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阀针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阀座、弹性密封环、弹性垫圈之间的配合结构立体图;图8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9]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车倒置减震器,包括底座1、铝筒2、前叉管3、气瓶4、内管5以及活塞杆6,铝筒2、前叉管3、内管5内分别填装有减震油,前叉管3和内管5安装在底座1上,内管5通过油路座连接在底座上,内管5置于前叉管3的内孔中,前叉管3的内壁和内管5的外壁之间形成回流腔室7,回流腔室7与内管5的内孔相通,活塞下压过多后,减震油将气瓶内消化不掉的减震油通过回流腔室7流入活塞的后方的腔室内,用于缓解震动,前叉管3可活动插入铝筒2的一端,铝筒2的另一端螺接有调节端盖8,活塞杆6的尾端连接在该调节端盖8上,活塞杆6的端部连接有活塞61,该活塞61置于内管5中,铝筒2与前叉管3相通,底座1上安装有两调节阀9,两调节阀9分别通过通道10与内管5相通,气瓶4和回流腔室7之间通过缓冲油路11相通,两调节阀9的出油孔96分别串联在缓冲油路11中,底座1上设置有供调节阀9安装的安装槽,调节阀9包括安装在安装槽内的阀座91和与安装槽端口连接的阀盖92,阀座91内设有阀针93,该阀针93一端与阀盖92的中孔螺接,阀针93的另一端设有锥形堵头94,阀座91入口端面上设有第一阀孔95,锥形堵头94靠近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倒置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和气瓶,气瓶安装在所述减震器本体侧端,减震器本体的内腔通过调节阀与气瓶相通,调节阀安装在减震器本体上的安装槽上,所述调节阀包括阀盖、阀座和阀针,阀座安装在安装槽内,阀盖安装在安装槽开口端,所述阀针螺接在阀盖上,阀座输入端面上设有第一阀孔,阀针一端靠近或插入所述第一阀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座输入端面上还设有与阀座内腔相通的第二阀孔和第三阀孔,所述第二阀孔的出油孔端贴设有第二阀片,第二阀片通过一第二弹性件抵压在所述第二阀孔的出油孔端,所述第三阀孔的入口端贴设有第三阀片,所述第三阀片通过一第三弹性件抵压在所述第三阀孔的入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倒置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座的输入端面上凸设有凸环,第二阀孔设置在所述阀座的输入端面上,在所述凸环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阀孔相连通的承压槽,第三阀孔设置在所述凸环的端面上,所述的阀座外周壁上圆周均布的出油孔,在所述阀座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出油孔相对应的环槽,第二阀片设在该环槽内,所述第二阀孔的出口朝向所述环槽,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环槽内,该第二弹性件将第二阀片抵压在所述第二阀孔的出口上,所述凸环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面之间形成环形腔室,所述第三阀片和所述第三弹性件放置在该环形腔室内,在所述凸环内壁上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承压槽,所述第三阀片的底面朝向承压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倒置减震器,其特征在于:阀针的另一端设有锥形堵头,锥形堵头靠近或插入所述第一阀孔,所述阀针的周壁上设有圆周均布的通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倒置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本体包括底座、铝筒、前叉管、内管以及活塞杆,所述前叉管和所述内管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内管置于所述前叉管的内孔中,前叉管的内壁和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回流腔室,回流腔室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军蒋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