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51038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待评价的电池,根据电池的标定生命周期和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场进行分析,获取电池充放电测试的循环圈数m,并根据循环圈数m进行分析获取循环里程L2;S2、基于温度场的温度分布,模拟电池在整车端的使用状态,制定电池充放电测试的预设工况;S3、根据预设工况和循环里程L2进行分析及调整,获取用于电池充放电测试的测定工况和测定循环周期;S4、在测定工况下,对电池在测定循环周期内进行连续充放电测试,获取电池的测定生命周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可更准确地模拟电池在整车端的使用工况,获取电池实际使用寿命。池实际使用寿命。池实际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寿命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同时,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存储有能够执行该电池寿命预测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表征参数。现有的电池寿命测试方法受限于项目周期及成本等影响,主要执行的是恒倍率/工况充放电测试,并在测试过程中以循环圈数和SOH作为结束条件的方式,来实现对电池寿命的评测。
[0003]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对电池产品的健康趋势进行预估,但是电池的测试工况为固定工况,缺少对整车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环境因素的考量,无法应对整车端在使用状态下多样化的老化机制、显著的设备变异性和多种动态操作条件,因此,无法有效评估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寿命预测方法,以可有效评估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电池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选取待评价的电池,根据所述电池的标定生命周期和所述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场进行分析,获取所述电池充放电测试的循环圈数m,并根据所述循环圈数m进行分析获取循环里程L2;
[0008]S2、基于所述温度场的温度分布,模拟所述电池在整车端的使用状态,制定所述电池充放电测试的预设工况;
[0009]S3、根据所述预设工况和所述循环里程L2进行分析及调整,获取用于所述电池充放电测试的测定工况和测定循环周期;
[0010]S4、在所述测定工况下,对所述电池在所述测定循环周期内进行连续充放电测试,获取所述电池的测定生命周期;
[0011]S5、根据所述测定生命周期与所述标定生命周期进行对比及分析,确定所述电池的实际生命周期。
[0012]进一步的,在S1中,所述标定生命周期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理论时间寿命的标定年限n1(n=1、2、3

N,N为整数),以及用于表征所述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理论循环内的标定里程L0(km);和/或,
[0013]所述温度场分布为所述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所处的春季子温度场、夏季子温度场、秋季子温度场和冬季子温度场。
[0014]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标定年限n1和所述标定里程L0进行分析,获取大循环圈数M和大循环里程L1,且所述大循环圈数M=n1,所述大循环里程L1=L0/M;根据所述温度场的分
布和所述大循环里程L1,获取所述循环圈数m和所述循环里程L2,所述循环圈数m取值为所述温度场中子温度场的个数,所述循环里程L2=L1/m。
[0015]进一步的,在S2中,所述预设工况包括温度工况、充放电工况和道路循环工况;其中,所述充放电工况包括所述电池的单次充电时间、单次放电时间和静置时间;所述道路循环工况包括高速行驶工况、公路行驶工况和恶劣行驶工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温度工况包括基于所述温度场的温度分布所获取的环境温度条件,以及基于所述环境温度条件、所述充放电工况和所述道路循环工况进行分析,获取的工作温度条件。
[0016]进一步的,所述环境温度条件包括各所述春季子温度场、所述夏季子温度场、所述秋季子温度场和所述冬季子温度场中最大比例的温度值K;所述工作温度条件包括所述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的自产热温度和水冷温度。
[0017]进一步的,在S3中,若所述测定循环周期大于标定循环周期,则调整与分析所述测定工况,使得所述标定循环周期不大于所述测定周期。
[0018]进一步的,所述标定循环周期为365天。
[0019]进一步的,在S4中,对处于充放电测试过程中的所述电池进行RPT测试,并根据RPT测定参数和所述循环圈数m进行分析,获取所述测定生命周期。
[0020]进一步的,在S4中,所述测定生命周期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实际时间寿命的测定年限n2和用于表征所述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实际循环内的测定里程L4。
[00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寿命预测方法。
[00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寿命预测方法,通过结合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场,可更准确地模拟电池在整车端的使用工况,并通过结合电池的标定生命周期,以可有效评估电池在整车端下线前的实际使用状态,获取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而可利于评估电池的使用寿命及系统性能,使得能够快速制定电池改进策略。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寿命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可更准确地模拟电池在整车端的使用工况,以可有效评估电池在整车端下线前的实际使用状态,获取电池实际使用寿命。
[0029]整体设计上,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选取待评价的电池,根据电池的标定生命周期和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场进行
分析,获取电池充放电测试的循环圈数m,并根据循环圈数m进行分析获取循环里程L2;
[0031]S2、基于温度场的温度分布,模拟电池在整车端的使用状态,制定电池充放电测试的预设工况;
[0032]S3、根据预设工况和循环里程L2进行分析及调整,获取用于电池充放电测试的测定工况和测定循环周期;
[0033]S4、在测定工况下,对电池在测定循环周期内进行连续充放电测试,获取电池的测定生命周期;
[0034]S5、根据测定生命周期与标定生命周期进行对比及分析,确定电池的实际生命周期。
[0035]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S1中,标定生命周期包括用于表征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理论时间寿命的标定年限n1(n=1、2、3

N,N为整数),以及用于表征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理论循环内的标定里程L0(km)。同时,温度场分布为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所处的春季子温度场、夏季子温度场、秋季子温度场和冬季子温度场。
[0036]此处的温度场是指电池被投放使用地域的温度场,春季子温度场、夏季子温度场、秋季子温度场和冬季子温度场的温度区间,即为在该电池被投放使用地域下分别对应春季天数、夏季天数、秋季天数和冬季天数内的温度区间。
[0037]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根据标定年限n1和标定里程L0进行分析,获取大循环圈数M和大循环里程L1,且大循环圈数M=n1,大循环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待评价的电池,根据所述电池的标定生命周期和所述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场进行分析,获取所述电池充放电测试的循环圈数m,并根据所述循环圈数m进行分析获取循环里程L2;S2、基于所述温度场的温度分布,模拟所述电池在整车端的使用状态,制定所述电池充放电测试的预设工况;S3、根据所述预设工况和所述循环里程L2进行分析及调整,获取用于所述电池充放电测试的测定工况和测定循环周期;S4、在所述测定工况下,对所述电池在所述测定循环周期内进行连续充放电测试,获取所述电池的测定生命周期;S5、根据所述测定生命周期与所述标定生命周期进行对比及分析,确定所述电池的实际生命周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标定生命周期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理论时间寿命的标定年限n1(n=1、2、3

N,N为整数),以及用于表征所述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理论循环内的标定里程L0(km);和/或,所述温度场分布为所述电池在整车端使用状态下所处的春季子温度场、夏季子温度场、秋季子温度场和冬季子温度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标定年限n1和所述标定里程L0进行分析,获取大循环圈数M和大循环里程L1,且所述大循环圈数M=n1,所述大循环里程L1=L0/M;根据所述温度场的分布和所述大循环里程L1,获取所述循环圈数m和所述循环里程L2,所述循环圈数m取值为所述温度场中子温度场的个数,所述循环里程L2=L1/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预设工况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