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0328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设置依次铰接的固定杆件、铰接杆件和抱柱套环;固定杆件穿插安装在墙体上,抱柱套环沿轴向延伸包覆柱体。连接好之后在铰接杆件的水平延长线与墙体交汇处开圆形孔洞,在孔洞中穿过固定杆件,固定杆件再通过铰接的方式与铰接杆件相连接,从而将墙体、固定杆件、铰接杆件、抱柱套环、柱子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地震到来时,由于柱子和墙体之间采用柔性连接,并且墙柱的整体性提升,整个建筑将会变得更加稳定。筑将会变得更加稳定。筑将会变得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土结构房屋以其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和就地取材、造价低廉等优势,作为民居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我国农村仍然大量存在。但由于村镇民居一般为自筹自建自用,没有经过正规的设计,房屋的结构安全和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大批在役生土结构民居有抗震的需求。目前我国在生土结构房屋的抗震改造方面缺少经验和有效的改造技术。
[0003]现有的生土建筑房屋承重方式主要为木构架承重房屋,但在地震到来之时,房屋受到突然的、猛烈的冲击时,木结构大幅度晃动,产生较大变形,导致脱榫、折榫、柱子折断等问题,因此,加强木结构在地震时的稳定程度,对于生土建筑的抗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连接生土建筑墙柱的装置,不仅防止了地震时由于柱子振动幅度太大而导致的结构损坏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连接后墙体和柱子之间整体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6]一种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设置依次铰接的固定杆件、铰接杆件和抱柱套环;固定杆件穿插安装在墙体上,抱柱套环沿轴向延伸包覆柱体。
[0007]可选的,所述的抱柱套环设置第一套环体和第二套环体;第一套环体和第二套环体沿轴向拼接成套筒结构,且第一套环体和第二套环体于一侧边铰接。
[0008]可选的,所述的第一套环体一侧边间隔设置旋转筒;第二套环体一侧边间隔设置旋转筒;还设置旋转轴,旋转轴上间隔设置垫片,第一套环体上的旋转筒与第二套环体上的旋转筒通过垫片分隔交叉套设在所述的旋转轴上。
[0009]可选的,所述的第一套环体为空心的圆弧板,第二套环体为实心的圆弧板;第二套环体沿周向插接入第一套环体的空心内。
[0010]可选的,在第一套环体的上边缘嵌设多个插销孔,插销孔内设置插销杆件。
[0011]可选的,第一套环体上沿周向挖设限位槽,第二套环体上设置螺接孔;与所述的铰接杆件铰接设置调节杆件,调节杆件穿过限位槽安装在螺接孔上。
[0012]可选的,所述的铰接杆件设置铰接杆,铰接杆两端分别设置铰接杆头,铰接杆头上穿设铰接螺栓。
[0013]可选的,所述的固定杆件设置主体杆,主体杆端部设置杆头,主体杆上穿设垫板。
[0014]可选的,所述的垫板为花型的圆环板。
[0015]可选的,所述的垫板的覆盖面积大于杆头的覆盖面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为:
[0017]本技术的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具有强度高的特点,采用较小的模块进行组合形成整体性较强的大模板,模板与模板之间使用简易的并且有一定承载力的结构进行连接,整个模板的整体性较强。
[0018]本实用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中的抱柱套环,可以根据柱子的尺寸调节套环的大小,便于装置与柱子之间达到最紧密的结合。
[0019]本技术以古代木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为原型,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应,也通过这种“软性”连接的方式,增强了生土建筑的抗震能力。
[0020]本技术施工简单,可以对现有生土建筑的抗震情况进行改善。
附图说明
[0021]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安装在建筑物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固定杆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铰接杆件连接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抱柱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装置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0027]图中各标号表示为:
[0028]1‑
固定杆件、11

垫板、12

杆头、13

主体杆;
[0029]2‑
铰接杆件、21

铰接杆、22

铰接杆头、23

铰接螺栓;
[0030]3‑
抱柱套环、31

旋转轴、32

垫片、33

第一套环体、331

限位槽、34

第二套环体、341

螺接孔、35

旋转筒、36插销杆件、37

调节杆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32]结合图1

5,本技术的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设置依次铰接的固定杆件1、铰接杆件2和抱柱套环3;固定杆件1穿插安装在墙体上,抱柱套环3沿轴向延伸包覆柱体。本装置的设计参照了中国古代木建筑中榫卯的形式,通过固定节点将生土墙体和柱子之间进行柔性连接,当有强烈地震时,这种柔性结合可以“松动”而不散架,起到消能作用,保证了整体结构倾而不倒,甚至完好无损,使墙柱连接成一个整体,加强其结构一体化的装置。
[0033]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抱柱套环3设置第一套环体33和第二套环体34;第一套环体33和第二套环体34沿轴向拼接成套筒结构,且第一套环体33和第二套环体34于一侧边铰接。抱柱套环3的包覆对象为柱子,因此,将其设计成套环式的结构能增加受力面;同时半开合的形式方面安装和使用,也容易进行更换。
[0034]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环体33一侧边间隔设置旋转筒35;第二套环体34一侧边间隔设置旋转筒35;还设置旋转轴31,旋转轴31上间隔设置垫片32,第一套环体33上的旋转筒35与第二套环体34上的旋转筒35通过垫片32分隔交叉套设在所述的旋转轴31上。垫片32采用强度较高的钢材,缓解两个旋转筒35之间的摩擦力。比如一种具体的方案,将2个旋转筒35分别焊接在第一套环体33的底部和距离底部260mm处;并且将另外2个旋转筒35分别焊接在第二套环体34的顶部和距离顶部260mm处。待抱柱套环组合完毕,与铰接杆件2相连,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完成。
[0035]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环体33为空心的圆弧板,第二套环体34为实心的圆弧板;第二套环体34沿周向插接入第一套环体33的空心内。抱柱套环3将于柱高2/3处紧箍柱子,并且其上有螺接孔341,调节杆件37通过螺接孔341与第二套环体34连接,其截面尺寸直径可调节600mm、700mm、800mm或900mm四种,该空心圆柱高度为800mm。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依次铰接的固定杆件(1)、铰接杆件(2)和抱柱套环(3);固定杆件(1)穿插安装在墙体上,抱柱套环(3)沿轴向延伸包覆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抱柱套环(3)设置第一套环体(33)和第二套环体(34);第一套环体(33)和第二套环体(34)沿轴向拼接成套筒结构,且第一套环体(33)和第二套环体(34)于一侧边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环体(33)一侧边间隔设置旋转筒(35);第二套环体(34)一侧边间隔设置旋转筒(35);还设置旋转轴(31),旋转轴(31)上间隔设置垫片(32),第一套环体(33)上的旋转筒(35)与第二套环体(34)上的旋转筒(35)通过垫片(32)分隔交叉套设在所述的旋转轴(3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适用于生土建筑增强墙柱结构一体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环体(33)为空心的圆弧板,第二套环体(34)为实心的圆弧板;第二套环体(34)沿周向插接入第一套环体(33)的空心内。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适用于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莹孙挚尹张玉麟崔陇鹏陈敬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