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冰箱、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144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冰箱、空调器,其中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多根扁管,还包括第一分配管及多根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分配管沿其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喷射孔,每根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一一与多个所述喷射孔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第一扁管连接口,各所述扁管分别一一连接于所述第一扁管连接口。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取消集液管,直接将第一分配管外置,通过多根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分配管具有的多个喷射孔一一连接,多根扁管与多根第一连接管的周向外壁面开设的第一扁管连接口一一连接,实现喷射孔与扁管之间的一一对应导通,仅需一次分配,通过喷射孔之后直接进入该第一连接管对应的扁管内,换热介质分流更均匀。换热介质分流更均匀。换热介质分流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冰箱、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通道换热器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冰箱、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充注量少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冰箱、出口型的家用机等产品。传统热泵用微通道换热器为集液管水平扁管竖直结构形式,其分流方案通过设置内插分配管结构,两相制冷剂首先通过分配管的孔加速一次分配,然后离开孔进入大的集液管腔体形成二次分配,再进入到对应的各扁管,由于二次分配时制冷剂流速会减慢,会影响分流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冰箱、空调器,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换热介质二次分配影响换热介质流速进而影响分流效果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多根扁管,还包括第一分配管及多根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分配管沿其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喷射孔,每根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一一与多个所述喷射孔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第一扁管连接口,各所述扁管分别一一连接于所述第一扁管连接口。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06]多个所述喷射孔的孔径相同。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08]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周向外壁面上沿其径向方向开设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一分配管上,且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分配管的管径适配。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0]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开设有第二扁管连接口、第三扁管连接口,多根所述扁管前后形成前排扁管组以及与其相邻的后排扁管组,所述前排扁管组中的一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扁管连接口连接,所述后排扁管组中与所述前排扁管组中的所述一扁管相对应位置的一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扁管连接口连接,且两扁管中的换热介质流向相反。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2]多根所述扁管前后形成前排扁管组以及与其相邻的后排扁管组,所述前排扁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分配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扁管组、第二扁管组,所述后排扁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分配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三扁管组、第四扁管组,所述第一分配管以及相应的多根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扁管组,所述第一扁管组内流入的换热介质能够依次流入所述第二扁管组、第三扁管组、第四扁管组后经由集液管流出。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4]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还包括两根第二分配管,所述第二分配管设置有一组集流孔和一组分配孔,其中一根所述第二分配管的一组所述集流孔与所述第一扁管组连接,一组所述分配孔与所述第二扁管组连接,另一根所述第二分配管的一组所述集流孔与所述第三扁管组连接,一组所述分配孔与所述第四扁管组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6]所述集流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分配孔的孔径。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8]所述扁管为蛇形扁管。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冰箱、空调器,通过取消集液管,直接将第一分配管外置,通过多根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分配管具有的多个喷射孔一一连接,多根扁管与多根第一连接管的周向外壁面开设的第一扁管连接口一一连接,实现喷射孔与扁管之间的一一对应导通,仅需一次分配,通过喷射孔之后直接进入该第一连接管对应的扁管内,换热介质分流更均匀。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单排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排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四流程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蛇形扁管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分配管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分配管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表示为:
[0032]1、集液管;11、流出管;2、扁管;3、第一分配管;31、喷射孔;4、第一连接管;41、通孔;42、第一扁管连接口;5、第二连接管;51、第二扁管连接口;52、第三扁管连接口;6、第二分配管;61、集流孔;62、分配孔;7、蛇形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结合参见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多根扁管2,还包括第一分配管3及多根第一连接管4,所述第一分配管3沿其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喷射孔31,每根所述第一连接管4分别一一与多个所述喷射孔31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4具有第一扁管连接口42,各所述扁管2分别一一连接于所述第一扁管连接口42。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第一分配管插入集液管1的内部,存在换热介质二次分配的现象,导致换热介质流速减慢,且正对着喷射孔31的扁管2,由于离喷射孔31最近导致换热介质流量会较大,而远离喷射孔31的扁管2由于路程较远会导致流量较小,影响分流的效果。本申请通过取消
一根集液管,直接将第一分配管3外置,通过多根第一连接管4与所述第一分配管3具有的多个喷射孔31一一连接,多根扁管2与多根第一连接管4的周向外壁面开设的第一扁管连接口42一一连接,实现喷射孔31与扁管2之间的一一对应导通,仅需一次分配,通过喷射孔31之后直接进入该第一连接管4对应的扁管2内,换热介质分流更均匀。
[0034]具体的,如图1所示,制热运行时两相制冷剂通过分配管(即第一分配管3)开设的每个喷射孔31进入到对应的连接件(即第一连接管4),然后再进入到对应的扁管2。经蒸发吸热后形成过热气体进入到集液管1再通过出气管(即流出管11)流出。
[00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喷射孔31的孔径相同。采用孔径相同的喷射孔31,流出的换热介质的流速和流量均匀,进而确保第一分配管3对换热介质的分流更加均匀。
[00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周向外壁面上沿其径向方向开设通孔41,所述第一连接管4通过所述通孔41套设于所述第一分配管3上,且所述通孔41的孔径与所述第一分配管3的管径适配。通孔41的孔径与第一分配管3的管径相适配,第一分配管3穿行所述通孔41与多个第一连接管4连接的组装方式,可以使第一连接管4与第一分配管3之间的安装方便快捷,同时,所述第一分配管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连接处固定密封以满足管路密封要求。
[00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5,所述第二连接管5开设有第二扁管连接口51、第三扁管连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多根扁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分配管(3)及多根第一连接管(4),所述第一分配管(3)沿其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喷射孔(31),每根所述第一连接管(4)分别一一与多个所述喷射孔(31)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4)具有第一扁管连接口(42),各所述扁管(2)分别一一连接于所述第一扁管连接口(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喷射孔(31)的孔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周向外壁面上沿其径向方向开设通孔(41),所述第一连接管(4)通过所述通孔(41)套设于所述第一分配管(3)上,且所述通孔(41)的孔径与所述第一分配管(3)的管径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5),所述第二连接管(5)开设有第二扁管连接口(51)、第三扁管连接口(52),多根所述扁管(2)前后形成前排扁管组以及与其相邻的后排扁管组,所述前排扁管组中的一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扁管连接口(51)连接,所述后排扁管组中与所述前排扁管组中的所述一扁管相对应位置的一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扁管连接口(52)连接,且两扁管中的换热介质流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扁管(2)前后形成前排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迎文扈梦尧刘威杨瑞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