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08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包括:罩体,其整体呈朝顶部逐渐扩大的环形喇叭状,罩体的内侧设置有放置台,罩体内侧位于放置台的下方圆周均布有多个抵柱,罩体的底部设置有放置部;转动环,其可轴向转动地安装于放置台上,且每个抵柱均位于转动环的内侧,转动环的内侧圆周均布有多个铰接座;承载柱于每个铰接座上各设置一个,每根承载柱的一端与铰接座铰接,且另一端均朝同一圆周方向延伸,旋转转动环能使抵柱逐渐卡入承载柱与转动环之间,以使承载柱的延伸端朝罩体中部旋转靠近;及弹性件,能提供将承载柱的延伸端朝转动环内侧靠拢的弹性力。本装置通过承载柱承载范围的灵活转换,使得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大小的锅具。使得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大小的锅具。使得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大小的锅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防风罩领域,具体涉及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灶防风罩的原理就是通过阻挡燃气灶周围的风对火焰的影响,使火焰不容易被吹散,以此来达到增大火力,节省气体耗费的目的。现目前常规的防风罩无法自行承载锅具,通常需要搭配燃气灶支架使用,在实际使用时不太方便。于是出现了一种顶部具有承载功能的防风罩,使得防风罩具有了承载锅具的功能。但是,无论是常规的防风罩还是能够自行承载锅具的防风罩,其都无法调节承载锅具的区间范围,导致其虽能承载一些常规大小的大锅,但在承载一些底面较小的小锅时容易发生小锅放置不稳的情况,影响使用者烹饪食物时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以解决现目前常规的燃气灶防风罩无法调节承载锅具的区间范围,导致其在承载一些底面较小的小锅时容易发生小锅放置不稳的情况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包括:
[0006]罩体,其整体呈朝顶部逐渐扩大的环形喇叭状,所述罩体的内侧圆周环绕设置有放置台,所述罩体内侧位于放置台的下方圆周均布有多个抵柱,所述罩体的底部设置有放置部;
[0007]转动环,其可轴向转动地安装于放置台上,且每个所述抵柱均位于转动环的内侧,所述转动环的内侧圆周均布有多个与抵柱数量相同的铰接座;
[0008]承载柱,于每个所述铰接座上各设置一个,每根所述承载柱的一端与铰接座铰接,且另一端均朝同一圆周方向延伸,旋转所述转动环能使抵柱逐渐卡入承载柱与转动环之间,以使承载柱的延伸端朝罩体中部旋转靠近;及
[0009]弹性件,能提供将承载柱的延伸端朝转动环内侧靠拢的弹性力。
[0010]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在具体使用时,通过使转动环转动,将承载柱朝抵柱方向靠近,并使抵柱卡入转动环与承载柱之间,随着抵柱不断深入转动环与承载柱之间的间隙,承载柱将基于铰接位置不断被旋转撑开,承载柱的端部将不断朝罩体中部靠拢,从而缩小承载柱的承载范围,供一些底面较小的锅具平稳放置,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反向旋转转动环将使承载柱的延伸端靠回转动环内侧,实现承载柱承载范围的灵活转换,使得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大小的锅具。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柱呈弧形且其延伸端朝向罩体中部弯曲,当所述承载柱靠拢转动环时,所述承载柱的延伸端端部与转动环之间留有间隙。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柱的铰接端朝远离延伸端的方向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弹性件
安装于连接块与转动环之间,并能提供将连接块远离转动环的弹性力。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柱的延伸端朝向罩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
[0014]进一步的,所述罩体的一侧开设有周向延伸的通槽,所述转动环上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经通槽延伸至罩体外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罩体上周向均布有多个通气孔,且每个所述通气孔均呈斜向设置。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为本技术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罩体1,放置台11,抵柱12,放置部13,通槽14,通气孔15;
[0022]转动环2,铰接座21,操作杆22;
[0023]承载柱3,连接块31,防滑垫32;
[0024]弹性件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8]如图1

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包括罩体1,转动环2,承载柱3和弹性件4。
[0029]请参阅图1和图3,罩体1的整体呈朝顶部逐渐扩大的环形喇叭状,罩体1的内侧圆周环绕设置有放置台11,罩体1内侧位于放置台11的下方圆周均布有多个抵柱12,每个抵柱12的顶端均向上延伸,罩体1的底部设置有放置部13,放置部13用于放置在燃气灶外围的台阶内。
[0030]在一实施方式中,罩体1上周向均布有多个通气孔15,用于保障燃气灶与外界的空
气流通,使燃气充分燃烧,防止燃气燃烧不充分产生有害气体,进一步的,每个通气孔15均呈斜向设置,有利于防止外界空气对直吹入罩体1内影响燃气灶的火力。
[0031]请参阅图1

图3,转动环2可轴向转动地安装于放置台11上,且由于罩体1呈朝顶部逐渐阔大的环形喇叭状,在具体使用时,转动环2可直接放置在放置台11上,方便拆装,便于清理。每个抵柱12均位于转动环2的内侧,转动环2的内侧圆周均布有多个与抵柱12数量相同的铰接座21。
[0032]由于在实际使用时,锅具放置在罩体顶部,而转动环2又位于罩体1的内侧,导致不方便转动转动环2,为了方便调节转动环2,故优选的,在一实施方式中,罩体1的一侧开设有周向延伸的通槽14,转动环2上设置有操作杆22,操作杆22经通槽14延伸至罩体1外侧,通过在外部拨动操作杆22即可转动转动环2。
[0033]请参阅图1和图2,承载柱3于每个铰接座21上各设置一个,每根承载柱3的一端与铰接座21铰接,且承载柱3的转动中心线与转动环2的轴线平行,每根承载柱3的另一端均朝同一圆周方向延伸,即同为顺时针或同为逆时针,旋转转动环2能使抵柱12逐渐卡入承载柱3与转动环2之间,随着抵柱12不断深入承载柱3与转动环2之间的夹缝,以使承载柱3的延伸端朝罩体1中部旋转靠近,从而达到调节承载柱3承载范围的目的。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其整体呈朝顶部逐渐扩大的环形喇叭状,所述罩体的内侧圆周环绕设置有放置台,所述罩体内侧位于放置台的下方圆周均布有多个抵柱,所述罩体的底部设置有放置部;转动环,其可轴向转动地安装于放置台上,且每个所述抵柱均位于转动环的内侧,所述转动环的内侧圆周均布有多个与抵柱数量相同的铰接座;承载柱,于每个所述铰接座上各设置一个,每根所述承载柱的一端与铰接座铰接,且另一端均朝同一圆周方向延伸,旋转所述转动环能使抵柱逐渐卡入承载柱与转动环之间,以使承载柱的延伸端朝罩体中部旋转靠近;及弹性件,能提供将承载柱的延伸端朝转动环内侧靠拢的弹性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燃气灶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柱呈弧形且其延伸端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神州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