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07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后视镜,属于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电致变色堆叠层及第二导电基底层,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处朝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不覆盖所述第一凸起。通过在一导电基底的边沿向外延伸设置凸起,并使电致变色堆叠层和另一导电基底不覆盖该凸起,可以将一导电基底上的凸起位置暴露在外,从而使得外部电源装置等可以通过该暴露的凸起,与该导电基底形成电连接,从而通过该凸起将电传导至导电基底的各个部位,简化了导电基底上电传导的便捷性。了导电基底上电传导的便捷性。了导电基底上电传导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后视镜


[0001]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
,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后视镜。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材料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或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包含电致变色材料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器件通常包括两层导电层和夹设于两层导电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通过使两层导电层通电,在电致变色材料层的两端形成电场,以使电致变色材料光学属性发生改变。
[0003]现有技术一般从导电层边缘向内延伸特定距离形成连接部位,通过该连接部位与外部导电装置形成电连接,以将电传导至导电层内部区域;但该向内延伸的连接部位,会使得导电层及其对应的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变色面积变小,影响电致变色器件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后视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变色器件的连接部位会使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面积变小,导致影响该电致变色器件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电致变色堆叠层及第二导电基底层,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处朝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不覆盖所述第一凸起。
[0006]在本申请的一方面中,通过在一导电基底的边沿向外延伸设置凸起,并使电致变色堆叠层和另一导电基底不覆盖该凸起,可以将一导电基底上的凸起位置暴露在外,从而使得外部电源装置等可以通过该暴露的凸起,与该导电基底形成电连接,从而通过该凸起将电传导至导电基底的各个部位,简化了导电基底上电传导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导电基底向外延伸设置电连接部位,可以有效避免向内延伸占用导电基底内侧面积的情况的发生,从而避免对电致变色堆叠层变色面积的影响,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有效变色面积,增大电致变色器件的实用性。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处朝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不覆盖所述第二凸起。由此,可以在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的边沿同时向外延伸设置凸起,可以更加有效地避免向内延伸占用导电基底内侧面积的情况的发生,从而进一步避免对电致变色堆叠层变色面积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有效变色面积,进一步增大电致变色器件的实用性。
[0008]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在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边沿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上方,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不覆盖所述第一凸起。由此,通过在电致变色堆叠层和第二导电基底的
边沿开设缺口,以暴露第一导电基底的边沿部位,从而可以便捷有效地实现第一导电基底边缘的第一凸起的设置,简化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工艺。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在靠近所述第二凸起的边沿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凸起的上方,以使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不覆盖所述第二凸起。由此,通过在电致变色堆叠层和第一导电基底的边沿开设缺口,以暴露第二导电基底的边沿部位,从而可以便捷有效地实现第二导电基底边缘的第二凸起的设置,简化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工艺。进一步地,使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通过在另一侧设置缺口的方式暴露,可以更加有利于工艺的简化。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的一面上设有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汇流条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的电阻率。由此,可以通过第一汇流条与外部电源装置形成电连接,以更加有效地将电传导至第一导电基底层,并且通过使第一汇流条的电阻率更小,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导电基底上电传导的速率,从而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效率。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的一面上设有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二汇流条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的电阻率。由此,可以通过第二汇流条与外部电源装置形成电连接,以更加有效地将电传导至第二导电基底层,并且通过使第二汇流条的电阻率更小,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二导电基底上电传导的速率,从而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效率。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二汇流条,或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汇流条;在此,所谓“靠近”是指,所述第一汇流条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汇流条的端部,在同一平面上(例如电致变色堆叠层上)的正投影位于邻近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可以分别环设在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的边沿部分,例如可以使第一汇流条环设于第一导电基底的部分边沿,同时使第二汇流条环设于第二导电基底的另一部分边沿,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的部分边沿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另一部分边沿不重合,由此,通过环绕组合设置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可以保证两汇流条不会上下接触短路以外,还能保证汇流条的布设长度,提升导电基底上的电传导速率,从而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率。
[0013]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汇流条或所述第二汇流条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的长度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的电阻率相同。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电阻率相同。由此,可以使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上的电阻率分布更加均匀,确保两导电基底的电传导速率相同,从而实现电致变色器件的均匀协同变色。
[0014]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三汇流条,所述第三汇流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的一面上,所述第三汇流条与所述第一汇流条形成导通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汇流条靠近所述第一凸起,并与所述第一汇流条形成导通电连接。一般情况下,因第一导电基底向外凸起,第一汇流条设置于第一凸起上,会使得第一汇流条在第一凸起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弯折度,即第一汇流条至电致变色堆叠层之间的距离在第一凸起处会有变化,从而容易导致电致变色堆叠层两端形成的电场不均匀,使得电致变
色堆叠层靠近第一汇流条凸起部位的区域发生局部白边等现象,为此,通过引入与第一汇流条电连通的第三汇流条,进一步将第三汇流条设置于靠近第一凸起的部位,可以有效防止电致变色堆叠层两端电场不均匀的情况的发生,防止局部白边等现象的发生,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5]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四汇流条,所述第四汇流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的一面上,所述第四汇流条所述第二汇流条形成导通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四汇流条靠近所述第二凸起并与所述第二汇流条形成导通电连接。一般情况下,因第二导电基底向外凸起,第二汇流条设置于第二凸起上,会使得第二汇流条在第二凸起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弯折度,即第二汇流条至电致变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层、电致变色堆叠层及第二导电基底层,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处朝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不覆盖所述第一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处朝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不覆盖所述第二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在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边沿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上方,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不覆盖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在靠近所述第二凸起的边沿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凸起的上方,以使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不覆盖所述第二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的一面上设有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延伸;和/或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的一面上设有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二汇流条;或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的边沿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汇流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汇流条或所述第二汇流条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的长度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4

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三汇流条,所述第三汇流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的一面上,所述第三汇流条靠近所述第一凸起并与所述第一汇流条形成导通电连接;和/或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四汇流条,所述第四汇流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层靠近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的一面上,所述第四汇流条靠近所述第二凸起并与所述第二汇流条形成导通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超月曹雨庄丽媜
申请(专利权)人: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