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998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的仿真精度;采集车辆行驶时热管理系统中各动力总成的电功率、各动力总成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根据电功率、温度信息,计算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中各动力总成的仿真温度;基于温度信息、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仿真精度及仿真温度,确定各动力总成的最优估计温度;基于最优估计温度生成温度控制策略,温度控制策略用于控制各动力总成的工作温度为最优估计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各动力总成均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在不使用精度高的温度传感器的条件下,也能够提高动力总成的温度采集精度。能够提高动力总成的温度采集精度。能够提高动力总成的温度采集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增程式纯电动车的热管理系统是通过管路将各个动力总成连接起来,通过冷却介质对各个动力总成和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使各个动力总成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整车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各个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热管理系统的水泵和风扇工作,实现热量交换,使各个总成达到热平衡。
[0003]对各个动力总成温度和冷却介质温度的采集,是实现动力系统热管理的关键因素。
[0004]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温度信息,但不同的传感器的精度不同,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为了降低成本,如果采用精度较低的温度传感器,则会导致控制效果不理想。不降低温度判断阈值,会使动力总成长期工作在不合适的温度,导致使用寿命降低;降低温度判断阈值,会导致车辆能耗升高,降低续驶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装置、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精度较低的温度传感器控制热管理系统的水泵和风扇工作,存在控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的仿真精度;采集车辆行驶时热管理系统中各动力总成的电功率、各动力总成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根据电功率、温度信息,计算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中各动力总成的仿真温度;基于温度信息、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仿真精度及仿真温度,确定各动力总成的最优估计温度;基于最优估计温度生成温度控制策略,温度控制策略用于控制各动力总成的工作温度为最优估计温度。
[0007]可选地,获取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的仿真精度,包括:对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所有热管理工况的性能试验,获得试验数据,试验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之一:质量、热容率;根据质量、热容率,拟合出覆盖所有热管理工况的热管理系统的最优质量、最优热容率;基于最优质量、最优热容率,确定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的仿真精度,并获取仿真精度。
[0008]可选地,根据电功率、温度信息,计算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中各动力总成的仿真温度,包括:基于电功率、温度信息,确定热管理系统中各动力总成的发热量;基于发热量,生成热管理控制策略,热管理控制策略用于控制热管理系统中的风扇、水泵、电加热装置和电冷却装置工作,以使各动力总成的温度降低到预设温度阈值;对热管理系统中各动力总成的温度进行仿真,计算出与各动力总成所对应的仿真温度。
[0009]可选地,基于最优估计温度生成温度控制策略,包括: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调节温度
传感器的采集精度、仿真精度;对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仿真精度及仿真温度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各动力总成的最优估计温度;基于最优估计温度,生成温度控制策略。
[0010]可选地,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调节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仿真精度,包括:判断实际使用场景是否为预置目标使用场景,其中,预置目标使用场景包括整车控制器重启、温度变化率超过预设变化率等使用场景;如果是,提高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到第一预设值,降低仿真精度到第二预设值。
[0011]可选地,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调节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仿真精度,包括:如果否,无需调节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及仿真精度。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获取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的仿真精度;采集单元,采集车辆行驶时热管理系统中各动力总成的电功率、各动力总成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计算单元,根据电功率、温度信息,计算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中各动力总成的仿真温度;确定单元,基于温度信息、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仿真精度及仿真温度,确定各动力总成的最优估计温度;控制单元,基于最优估计温度生成温度控制策略,温度控制策略用于控制各动力总成的工作温度为最优估计温度。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
[0016]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的仿真精度,采集车辆行驶时热管理系统中各动力总成的电功率、各动力总成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根据电功率、温度信息,计算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中各动力总成的仿真温度,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仿真精度及仿真温度,确定各动力总成的最优估计温度,基于最优估计温度生成温度控制策略,温度控制策略用于各动力总成的工作温度为与各动力总成所对应的最优估计温度,从而保证了各动力总成均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本申请的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在不使用精度高的温度传感器的条件下,也能够提高动力总成的温度采集精度,从而在降低整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最优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精度较低的温度传感器控制热管理系统的水泵和风扇工作,存在控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最优估计温度计算的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0022]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0023]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1、动力电机模型;12、直流变换器模型;13、车载充电机模型;14、动力电池模型;15、发动机模型;16、发电机模型;
[0026]21、水泵模型;
[0027]31、风扇模型;32、电加热装置模型;33、电冷却装置模型;
[0028]41、热交换装置模型;42、冷却介质管路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的仿真精度;采集车辆行驶时所述热管理系统中各动力总成的电功率、各动力总成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根据所述电功率、所述温度信息,计算所述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中各所述动力总成的仿真温度;基于所述温度信息、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所述仿真精度及所述仿真温度,确定各所述动力总成的最优估计温度;基于所述最优估计温度生成温度控制策略,所述温度控制策略用于控制各所述动力总成的工作温度为所述最优估计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的仿真精度,包括:对所述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所有热管理工况的性能试验,获得试验数据,所述试验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之一:质量、热容率;根据所述质量、所述热容率,拟合出覆盖所有所述热管理工况的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最优质量、最优热容率;基于所述最优质量、所述最优热容率,确定所述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的仿真精度,并获取所述仿真精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功率、所述温度信息,计算所述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中各所述动力总成的仿真温度,包括:基于所述电功率、所述温度信息,确定所述热管理系统中各所述动力总成的发热量;基于所述发热量,生成热管理控制策略,所述热管理控制策略用于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中的风扇、水泵、电加热装置和电冷却装置工作,以使各所述动力总成的温度降低到预设温度阈值;对所述热管理系统中各所述动力总成的温度进行仿真,计算出与各所述动力总成所对应的所述仿真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最优估计温度生成温度控制策略,包括: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调节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所述仿真精度;对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所述仿真精度及所述仿真温度进行加权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长虹刘加明刘元治梁赫奇尹建坤祝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