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躁动监测提醒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监测传感器基于监测目标的回波信号;基于回波信号,判断监测目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是,确定运动状态对应的持续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生成监测目标对应的报警信息。通过监测传感器的回波信号对监测目标进行无接触式实时监测,避免了直接接触可能会造成的院内感染问题,且雷达装置不会暴露目标人体的隐私信息,更适用于医院场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够对躁动进行准确评估,且能够对于明显躁动及时警报。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根据监测目标是否为运动状态来确定监测目标躁动,上述运动状态还需满足持续性条件,才能确定为躁动,保证了监测准确性,也避免了单一判断导致的误报情况。情况。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躁动监测提醒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辅助医疗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躁动监测提醒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躁动作为围手术期、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指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或昏迷转苏醒过程中出现精神运动亢进的一过性状态,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普遍存在。躁动患者相较于普通患者更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坠床、非计划拔管及再插管、约束部位皮肤的损伤等,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带来一系列困难。
[0003]现有的关于患者躁动水平的评估主要是医护人员根据现有医学量表结合患者肢体运动及面部表情进行人工评分,不同医护人员对各项评估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评估结果因人而异,同一患者同一评估方法可能得出不同评估结果,且难以做到对患者突发躁动的实时监测及警报。
[0004]综上,亟需设计一种非接触的、不易导致隐私问题的患者躁动监测方法及装置,实时监测患者躁动情况,对于明显躁动及时警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躁动监测提醒方法及装置,以实时监测患者躁动情况,对于明显躁动及时警报。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躁动监测提醒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上述服务器与设置于预设监测位置的监测传感器设备连接,上述方法包括:获取监测传感器基于监测目标的回波信号;基于回波信号,判断监测目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是,确定运动状态对应的持续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生成监测目标对应的报警信息。
[0007]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回波信号包括多个时间段对应的回波信号;上述基于回波信号,判断监测目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步骤,包括:从多个时间段对应的回波信号中确定预设间隔的两个时间点的回波信号;确定每个时间点的回波信号对应的监测目标的运动影响参数;确定每个时间点的运动影响参数之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当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时,确定监测目标处于运动状态。
[0008]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运动影响参数包括监测目标与监测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上述确定每个时间点的回波信号对应的监测目标的运动影响参数的步骤,包括:根据回波信号得到信号变化图像;从信号变化图像中确定信号变化时间,并根据信号变化时间,确定每个时间点的监测目标与监测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将信号变化图像经过快时间纬度变换,得到回波信号对应的频率谱;根据频率谱,确定回波信号对应的峰值的相位变化;根据峰值的相位变化,得到每个时间点的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将每个时间点的监测目标与预设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时间点对应的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确
定为每个时间点的回波信号对应的监测目标的运动影响参数。
[0009]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预设间隔的两个时间点包括对比帧和当前帧,对比帧为当前帧的预设间隔之前的时间点;预设阈值包括距离阈值和角度阈值;运动影响参数包括监测目标与监测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上述确定每个时间点的运动影响参数之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当所述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监测目标处于运动状态的步骤,包括:确定当前帧的监测目标和监测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与对比帧的监测目标和监测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的距离差值是否大于距离阈值;确定当前帧的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与对比帧的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的方位角差值是否大于角度阈值;当距离差值大于距离阈值,且方位角差值大于角度阈值时,确定监测目标处于运动状态。
[0010]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得到每个时间点的所述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运动方位角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角度。
[0011]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通过天线阵列对应的方向导引矢量确定;对运动方位角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角度的步骤,包括:根据恒虚警率算法提取有效角度,由方向导引矢量算出有效角度的俯仰角;将有效角度的俯仰角确定为目标角度。
[0012]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确定运动状态对应的持续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判断运动状态对应的运动频率是否满足频率阈值;如果是,判断运动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持续时间;当运动频率满足频率阈值,且,运动状态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持续时间时,确定运动状态对应的持续情况满足预设条件。
[0013]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获取监测传感器基于监测目标的回波信号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对回波信号经过中频放大电路放大后,通过数模转换单元进行AD采样,得到多个中频信号,以基于多个中频信号,判断监测目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0014]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方法还包括:存储监测传感器基于监测目标的回波信号。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躁动监测提醒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服务器,服务器与设置于预设监测位置的监测传感器设备连接,该装置包括: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监测传感器基于监测目标的回波信号;运动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回波信号,判断监测目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持续情况确定模块,用于当运动状态确定模块确定为是时,确定运动状态对应的持续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报警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当持续情况确定模块确定为是时,生成监测目标对应的报警信息。
[001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躁动监测提醒系统,所述躁动监测提醒系统包括服务器和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的监测传感器设备;其中,监测传感器设备设置于预设的监测位置;所述服务器设置有第二方面所述的躁动监测提醒装置。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躁动监测提醒方法及系统,通过回波信号判断监测目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并当监测目标处于运动状态时,根据运
动状态的持续情况来确定监测目标是否处于躁动情况,通过监测传感器的回波信号对监测目标进行无接触式实时监测,避免了直接接触可能会造成的院内感染问题,且雷达装置不会暴露目标人体的隐私信息,更适用于医院场景,本专利技术还能够对躁动进行准确评估,且能够对于明显躁动及时警报。此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仅根据监测目标是否为运动状态来确定监测目标躁动,上述运动状态还需满足持续性条件,才能确定为躁动,保证了监测准确性,也避免了单一判断导致的误报情况。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躁动监测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设置于预设监测位置的监测传感器设备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监测传感器基于监测目标的回波信号;基于所述回波信号,判断所述监测目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是,确定所述运动状态对应的持续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生成所述监测目标对应的报警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波信号包括多个时间段对应的回波信号;所述基于所述回波信号,判断所述监测目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步骤,包括:从所述多个时间段对应的回波信号中确定预设间隔的两个时间点的所述回波信号;确定每个时间点的回波信号对应的监测目标的运动影响参数;确定每个时间点的运动影响参数之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当所述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监测目标处于运动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影响参数包括监测目标与监测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所述确定每个时间点的回波信号对应的监测目标的运动影响参数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回波信号得到信号变化图像;从所述信号变化图像中确定信号变化时间,并根据所述信号变化时间,确定每个时间点的所述监测目标与监测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将所述信号变化图像经过快时间纬度变换,得到回波信号对应的频率谱;根据所述频率谱,确定回波信号对应的峰值的相位变化;根据所述峰值的相位变化,得到每个时间点的所述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将每个时间点的所述监测目标与预设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时间点对应的所述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确定为每个时间点的回波信号对应的监测目标的运动影响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间隔的两个时间点包括对比帧和当前帧,所述对比帧为所述当前帧的预设间隔之前的时间点;所述预设阈值包括距离阈值和角度阈值;所述运动影响参数包括监测目标与监测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监测目标对应的运动方位角;所述确定每个时间点的运动影响参数之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当所述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监测目标处于运动状态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当前帧的监测目标和监测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与所述对比帧的监测目标和监测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瑶,黄晓霞,唐佳迎,许永安,金丹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